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清代奉宪告示碑成了搓衣板(图)

来源/作者:网络 |

石碑见证历史
  旧时一个地方的治安不好怎么办?立碑刻字公开斥禁。惠州市公安局内有一家警察博物馆,该馆是我国地级市首家行业性警察博物馆,该馆不少收藏品折射出新旧社会治安的变化。
  惠州警察博物馆2006年开始筹建,目前已初具规模。该馆总面积有800多平方米,馆藏品共有15个类别,具体分为清、民国时期类;国保类;机构沿革及领导类;治安管理类;户籍管理与签证类;警服类;荣誉类等。博物馆收藏的藏品有4000多件,其中展出了1000多件。
  在众多的藏品中,该馆收藏的四块明清时期的石碑反映出当地当时的治安情况。今有设卡乱收路费,古代也有勒索船主过河费的官员。该馆收藏的一块石碑———“奉宪告示”碑成为见证。这块碑最初在惠东平海被发现,石碑字迹清晰,石碑的主要内容是说在道光二十五年,惠州府归善县贡生李陔猷举报李德、赵辕官等在平海口岸一带对来往船只、贩米人员车辆勒索,使得外地船只商贩流通不畅,致使当地米谷不通,民食不能接济。布政司查明事实后,责令各州县口岸对过境船只及商贩米谷豆麦等应到境一律放行,各守口官吏不得抽留阻难。据该馆负责人林洪说,这块碑原来是立在一条河边,后来当地人把石碑放倒用背面来当搓衣板。普查人员翻过来一看,石碑竟然是广东布政司放行文书。石碑是在2005年年底收集回来的,是该馆收藏最早的一块石碑。
  博物馆内有一块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设立的“勒碑示禁”石碑,石碑雕刻的内容是:在当时的龙门县大陂地区,因为地处增城、博罗交界,来往人员复杂,有作恶者伙同本境内无知顽民,偷盗赌博,逞强凌弱,更借乞丐之名,滋事生非,致使地方民众不得安宁。由此立碑要求除盗匪,驱逐成群乞丐,防范本地不良之刁民勾结外来人员入境做不法之事,违反者或驱逐出境或送官府处理等内容。这块石碑反映了当时大陂地区的治安状况。
  石碑中有一块是民间设立的。这块在惠城区三栋镇出土的清同治十三年石碑,内容是清同治十三年,三栋镇邓氏族人因房屋纠纷经协商后所定的协议。据了解,在封建社会,农村的治安案件、矛盾大多由乡中宗族内部协商、谈判后自行消解,很少通过官府衙门解决。据介绍,当时这块石碑被村民摆放在一棵大榕树下当板凳坐,幸亏保存得很好,是在2006年收集回来的。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铜元天地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浏览次数:620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铜镜六招收藏:四点辨伪   上篇文章:欣赏元代的仿古鼎影青炉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