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一个邮商眼中的北京邮市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11月的北京,大雪覆盖,记者来到号称中国邮市龙头老大的马甸邮币卡市场,这里有1000多家摊位,曾经百分之九十都是经营邮票,如今,却只剩下不到二百家了。和改作电话卡和礼品摊位热闹喧嚣不同,邮品摊位显得冷清许多。
“我觉得2009年邮市已经在走出低迷,开始健康平稳发展。”面对记者,袁巨贤,这位在中国邮市摸爬滚打已十几年的四川人毫不迟疑地这样告诉记者。虽然自称其经营规模在全国仅属中等,但却因一份《北京邮声》行业内小报,他在全国邮市和集邮藏邮爱好者中拥有了良好的信誉和影响力。
从一个单纯的集邮爱好者转变成一名邮商,袁巨贤在中国邮市十几年的经历,足以管窥邮市的发展步伐。1986年,第一代邮商现身市场。1991年起,集邮藏邮和投资意识的苏醒,使得邮市飞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集邮爱好者已达2000多万,邮商也有几十万。1997年到2009年,是邮市最跌宕起伏的十二年,“能生存到今天的不到百分之三十。”袁巨贤这样描述他们行业状况。
邮市这些年的动荡,像袁巨贤这样的中小邮商,都有切肤之痛。大量新邮的发行,从市场“圈钱”太多。而多年来,集藏和通讯渠道的畸形,直接催生了投机。而投机心理下的恶炒新邮,则从根本上伤害了邮市的肌理。在经营甚至不能负担租金的情况下,很多中小邮商都选择了改行。
“死掉的都是‘暴利’思维,只要远离炒作,就一定能在中国邮市生存下去。”袁巨贤说,在他心中已牢不可破的这些理念都是用血的教训买来的。
他也有过惨痛的“炒邮史”。2001年他90多元大量买入《奥运双联》、《神舟》小版等,邮价一度被炒作至280多元。但很快就一路下跌至11元,多年心血一下赔了个七七八八。2002初,不甘失败的他再度加入炒作风潮,在50多元建仓《昭陵六俊》,邮价在疯涨至150多元后深跌至十几元,他血本无归,负债累累。
在邮市和人生处于最低迷的时候,袁巨贤开始反思自己的经营思路。邮市不是股市,它兼具集藏与投资功能,其核心是文化与收藏的价值,老的、稀缺的具有较高文化含量的精品才具有文化和收藏的价值,新邮品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因其吸筹方便成为了炒家牟取暴利的工具,恶炒新邮是市场毒瘤,长此以往,不仅仅损害普通集邮爱好者的利益,还极大地毁坏着整个邮票市场本身的健康发展。1991、1997、2001年几次炒作潮,带来的都是邮市数年的低迷。2002年,100元发行价的《香港金箔》只卖10元,二折左右的邮品铺天盖地,许多人不得不退出邮票市场。
在靠高利贷维持生活的日子里,袁巨贤开始自编自发一份倡导回归投资邮品价值,和全国集藏爱好者交流的小报,在他那仅四平米的摊位上,他老老实实地写邮市行情分析,独到点评热门品种,以公道价格函购和邮购邮品,他的邮品,进价3元的,他只卖3.5元,绝不过度牟利。为集邮和收藏者服务的宗旨,使他的小报从几百份到几千份到现在的一万多份,袁巨贤走出了人生的困境。
2003年,邮局“允许包裹贴邮票”,邮市逐渐回暖,一些经典邮票开始进入上升通道,T46《猴》从1000元价格涨至5000多元,《梅兰芳》小型张从5000多元涨至5万元。
2009年9月,邮市再次发生“大地震”,一夜之间,许多热门邮品如《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猴大版》等跌掉了40%至70%,导致所有邮品全面下跌。袁巨贤告诉记者,这次“地震”,源于一个近年来邮市最大炒家的“跑路”。虽然这次“地震”给邮市带来了很大的创伤,但袁巨贤觉得,这次阵痛是对恶炒者的一个终结,对邮市的长远发展并非坏事。一个超级主力的倒掉,将彻底唤醒人们拒绝恶炒新邮、回归收藏和投资的价值意识。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我觉得2009年邮市已经在走出低迷,开始健康平稳发展。”面对记者,袁巨贤,这位在中国邮市摸爬滚打已十几年的四川人毫不迟疑地这样告诉记者。虽然自称其经营规模在全国仅属中等,但却因一份《北京邮声》行业内小报,他在全国邮市和集邮藏邮爱好者中拥有了良好的信誉和影响力。
从一个单纯的集邮爱好者转变成一名邮商,袁巨贤在中国邮市十几年的经历,足以管窥邮市的发展步伐。1986年,第一代邮商现身市场。1991年起,集邮藏邮和投资意识的苏醒,使得邮市飞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集邮爱好者已达2000多万,邮商也有几十万。1997年到2009年,是邮市最跌宕起伏的十二年,“能生存到今天的不到百分之三十。”袁巨贤这样描述他们行业状况。
邮市这些年的动荡,像袁巨贤这样的中小邮商,都有切肤之痛。大量新邮的发行,从市场“圈钱”太多。而多年来,集藏和通讯渠道的畸形,直接催生了投机。而投机心理下的恶炒新邮,则从根本上伤害了邮市的肌理。在经营甚至不能负担租金的情况下,很多中小邮商都选择了改行。
“死掉的都是‘暴利’思维,只要远离炒作,就一定能在中国邮市生存下去。”袁巨贤说,在他心中已牢不可破的这些理念都是用血的教训买来的。
他也有过惨痛的“炒邮史”。2001年他90多元大量买入《奥运双联》、《神舟》小版等,邮价一度被炒作至280多元。但很快就一路下跌至11元,多年心血一下赔了个七七八八。2002初,不甘失败的他再度加入炒作风潮,在50多元建仓《昭陵六俊》,邮价在疯涨至150多元后深跌至十几元,他血本无归,负债累累。
在邮市和人生处于最低迷的时候,袁巨贤开始反思自己的经营思路。邮市不是股市,它兼具集藏与投资功能,其核心是文化与收藏的价值,老的、稀缺的具有较高文化含量的精品才具有文化和收藏的价值,新邮品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因其吸筹方便成为了炒家牟取暴利的工具,恶炒新邮是市场毒瘤,长此以往,不仅仅损害普通集邮爱好者的利益,还极大地毁坏着整个邮票市场本身的健康发展。1991、1997、2001年几次炒作潮,带来的都是邮市数年的低迷。2002年,100元发行价的《香港金箔》只卖10元,二折左右的邮品铺天盖地,许多人不得不退出邮票市场。
在靠高利贷维持生活的日子里,袁巨贤开始自编自发一份倡导回归投资邮品价值,和全国集藏爱好者交流的小报,在他那仅四平米的摊位上,他老老实实地写邮市行情分析,独到点评热门品种,以公道价格函购和邮购邮品,他的邮品,进价3元的,他只卖3.5元,绝不过度牟利。为集邮和收藏者服务的宗旨,使他的小报从几百份到几千份到现在的一万多份,袁巨贤走出了人生的困境。
2003年,邮局“允许包裹贴邮票”,邮市逐渐回暖,一些经典邮票开始进入上升通道,T46《猴》从1000元价格涨至5000多元,《梅兰芳》小型张从5000多元涨至5万元。
2009年9月,邮市再次发生“大地震”,一夜之间,许多热门邮品如《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猴大版》等跌掉了40%至70%,导致所有邮品全面下跌。袁巨贤告诉记者,这次“地震”,源于一个近年来邮市最大炒家的“跑路”。虽然这次“地震”给邮市带来了很大的创伤,但袁巨贤觉得,这次阵痛是对恶炒者的一个终结,对邮市的长远发展并非坏事。一个超级主力的倒掉,将彻底唤醒人们拒绝恶炒新邮、回归收藏和投资的价值意识。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小小邮戳见证时代的变迁 上篇文章:明年金银币发行大扩容 应考虑市场承受能力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一套建党90周年纪念币两周涨36%
- 3月29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9月25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台银纪念币 增值空间小
- 建国大庆金币最高升值46倍(图)
- 央行今年将发行8个项目44个品种的贵...
- 11月3日热门品种点评
- 英国站洋银币价格被低估
- 3月22日热门品种点评
- 兔年生肖纪念币现李鬼
- 假金银币横行:天津仅有3家金银币特许...
- PCGS中国大陆官方送评中心正式运营
- 奥运币投资价值差距大兼顾发行量与艺术...
- 正德通宝花钱:双龙戏珠
- 第四套人民币整版钞涨到10万以上
- 一套86版长城币等于一辆轿车
- 中国银币的大十珍与小十珍
- 褪色币价格和普通人民币相仿
- 90%以上成色黄金无杂质
- 旧版纸币快速升值 首套人民币价值40...
- 澳门纪念生肖钞一年逆市涨5倍
- 炒黄金别成最后接棒者
- 1月19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8月18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6月4日钱币热门品种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