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北宋的纸币:交子的兴衰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公元1024年出现的北宋交子是中国和世界最早流通的纸币,它的出现是中国货币史上的巨大进步,也在世界货币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直到1690年欧洲瑞典才出现纸币,可以说中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领先了欧洲五六百年。研究交子的起源、流通过程和消亡,对了解纸币的发生、流通原理、币值规律以及政府在金融法制方面的作用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宋交子的出现与北宋出现的钱荒有关。北宋的商品经济活跃,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需要货币量的高度增长,而北宋的铜矿开采不能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要;宋朝与周边辽、金、西夏、高丽、日本以及南洋诸国紧密的贸易关系,也使北宋的铜钱源源不断地流入周边;连年战争,以及求和后向他国输纳“岁币”,也使国家军政开支巨大,这些状况都造成了宋王朝的货币量严重短缺,形成了钱荒的局面。
交子之所以出现在蜀地,又与四川的特殊条件密切相关。在四川等不产铜或产铜较少的地区,使用了极为笨重的铁钱。铁是一种贱金属,铁钱价格只有铜钱的十分之一,因而体积大,使用时很不方便。李攸《宋朝事实》中引述张若谷、薛田二人奏文中的话:“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据此一匹绫罗需要130斤重的铁钱。这无疑给商业交易带来极大的不便。于是民间首先出现“私为文券”的铺户。铁钱持有者将自己的铁钱存入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券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还不能称之为货币。此时的交子和后来的“会子”与唐时的“飞钱”一样,具有两地划拨款项的汇票性质。
最初交子由蜀地民间富商主持发行。《宋史·食货志》记载:“富民十六户主之。”在交子使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交子具有了统一的面额和格式,慢慢为大家所接受并作为支付工具使用,从而具有了信用货币的特征,演变为铸币的符号,成为了真正的纸币。作为纸币的交子跟金银铜铁等铸币比,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如果没有铸币作支撑,其本身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因此,其流通功能的实现在于人们信任这一纸币能够代表实际的铸币,只要信用有保证,这一纸币就能够发挥其流通的功能而合理地存在下去。
然而信用的维持并不容易,一般人没有能力长期保证这一信用的存在。富商主持下的交子因为富商道德的丧失或者经济条件的变化,不久就出现了“富民赀稍衰,不能偿所负”的局面,从而导致纸币不能得到兑现,信用危机的出现,也就使交子无法由私人继续主持发行下去。于是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在转运使薛田和张若谷的建议下,设立益州交子务,自二年二月发行“官交子”,交子的发行权从此转移到朝廷的手中。
北宋朝廷为了保证交子发行的成功,出台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法规和政策来,其大致内容为:
第一,交子的流通期限一般以二年到三年为一界,称为“兑界”,期满后必须兑换为下一界交子,方可使用。创立“兑界”的原因可能因为当时交子是楮纸所制,容易出现破损和伪造品;第二,每界的发行总量限定在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缗,其面额通常为一贯、五贯、十贯等;第三,每印发一界交子,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以保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第四,禁止私人印刷交子,不仅私自印制交子的人要获刑罚,甚至连知情而使用者以及知情不告者都要牵连入狱;第五,限定流通区域,开始时,“交子”主要限定在四川地区,后来扩大到陕西和京西等地。
在早期封建政府对于纸币的发行是比较谨慎的,纸币监管法律政策的出台也说明政府对纸币依赖信用的特性和易于仿造和滥发的弱点是有充分认识的,这套金融监管体系和措施应当说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交子”的顺利流通。然而封建政府往往不能有效地控制纸币的发行量,当出现政府巨额财政开支需要时,政府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利用手中的权力,滥用公信力,无限制地发行纸币,最终造成通货膨胀,从而使纸币丧失了信用,也就变成了废纸,北宋交子的命运也证明了这一点。
官府发行纸币,有时竟没有准备金,比如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益州交子务在陕西发行交子六十万贯,以支付粮草费,无钞本。
官府也不再遵守每界固定的发行数额,而大量超额发行。《宋史·食货志》载,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年)“界率赠造,以给陕西沿边糴买及募兵之用,少者数十万缗,多者或至数百万缗,而成都乏用,用请印造,故每岁书放亦无定数。”可见,为了满足陕西军情之需,多发的一次交子量竟会超过一界总量的数倍,甚至导致成都地区交子的缺乏,又要增造。其结果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和纸币信用的丧失。
纸币的分界发行慢慢成为了“通货膨胀”的障眼法,因为每界发行新纸币,往往规定新币值旧钞一比几,比如元符年间(1098~1100年)换发时,新交子一缗要换回旧交子五缗,即新旧比价1∶5。
政府滥用信用,从而导致了交子成为其敛财的工具,交子没有了信用,也就丧失了流通的功能,从而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封建政府于是用更改纸币名称的办法来掠夺民间财富。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令诸路更用钱引”,把纸币定名为“钱引”,名称虽变,但其实质为敛财工具没变,甚至变本加厉了。大观元年(1107年)把交子务改为钱引务,这年的发行数“较天圣一界逾二十倍,而价愈损。”也就是说发行量由一百二十万缗增加到二千多万缗。而且没有准备金,“不蓄本钱而增造无艺,至引一缗当钱十数。”可见,价值一千钱的缗只能当钱十多个钱,纸币贬值是多么严重。
北宋交子的兴衰历程,对今天也是有借鉴的,政府的监管法制对于金融币制的稳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纸币的发行和稳定,能够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创造了财富,对解决国家的一时之需有重大作用。政府毁坏了原有的金融法制,滥用了信用,其结局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体系的崩溃。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铜元天地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北宋交子的出现与北宋出现的钱荒有关。北宋的商品经济活跃,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需要货币量的高度增长,而北宋的铜矿开采不能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要;宋朝与周边辽、金、西夏、高丽、日本以及南洋诸国紧密的贸易关系,也使北宋的铜钱源源不断地流入周边;连年战争,以及求和后向他国输纳“岁币”,也使国家军政开支巨大,这些状况都造成了宋王朝的货币量严重短缺,形成了钱荒的局面。
交子之所以出现在蜀地,又与四川的特殊条件密切相关。在四川等不产铜或产铜较少的地区,使用了极为笨重的铁钱。铁是一种贱金属,铁钱价格只有铜钱的十分之一,因而体积大,使用时很不方便。李攸《宋朝事实》中引述张若谷、薛田二人奏文中的话:“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据此一匹绫罗需要130斤重的铁钱。这无疑给商业交易带来极大的不便。于是民间首先出现“私为文券”的铺户。铁钱持有者将自己的铁钱存入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券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还不能称之为货币。此时的交子和后来的“会子”与唐时的“飞钱”一样,具有两地划拨款项的汇票性质。
最初交子由蜀地民间富商主持发行。《宋史·食货志》记载:“富民十六户主之。”在交子使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交子具有了统一的面额和格式,慢慢为大家所接受并作为支付工具使用,从而具有了信用货币的特征,演变为铸币的符号,成为了真正的纸币。作为纸币的交子跟金银铜铁等铸币比,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如果没有铸币作支撑,其本身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因此,其流通功能的实现在于人们信任这一纸币能够代表实际的铸币,只要信用有保证,这一纸币就能够发挥其流通的功能而合理地存在下去。
然而信用的维持并不容易,一般人没有能力长期保证这一信用的存在。富商主持下的交子因为富商道德的丧失或者经济条件的变化,不久就出现了“富民赀稍衰,不能偿所负”的局面,从而导致纸币不能得到兑现,信用危机的出现,也就使交子无法由私人继续主持发行下去。于是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在转运使薛田和张若谷的建议下,设立益州交子务,自二年二月发行“官交子”,交子的发行权从此转移到朝廷的手中。
北宋朝廷为了保证交子发行的成功,出台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法规和政策来,其大致内容为:
第一,交子的流通期限一般以二年到三年为一界,称为“兑界”,期满后必须兑换为下一界交子,方可使用。创立“兑界”的原因可能因为当时交子是楮纸所制,容易出现破损和伪造品;第二,每界的发行总量限定在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缗,其面额通常为一贯、五贯、十贯等;第三,每印发一界交子,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以保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第四,禁止私人印刷交子,不仅私自印制交子的人要获刑罚,甚至连知情而使用者以及知情不告者都要牵连入狱;第五,限定流通区域,开始时,“交子”主要限定在四川地区,后来扩大到陕西和京西等地。
在早期封建政府对于纸币的发行是比较谨慎的,纸币监管法律政策的出台也说明政府对纸币依赖信用的特性和易于仿造和滥发的弱点是有充分认识的,这套金融监管体系和措施应当说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交子”的顺利流通。然而封建政府往往不能有效地控制纸币的发行量,当出现政府巨额财政开支需要时,政府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利用手中的权力,滥用公信力,无限制地发行纸币,最终造成通货膨胀,从而使纸币丧失了信用,也就变成了废纸,北宋交子的命运也证明了这一点。
官府发行纸币,有时竟没有准备金,比如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益州交子务在陕西发行交子六十万贯,以支付粮草费,无钞本。
官府也不再遵守每界固定的发行数额,而大量超额发行。《宋史·食货志》载,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年)“界率赠造,以给陕西沿边糴买及募兵之用,少者数十万缗,多者或至数百万缗,而成都乏用,用请印造,故每岁书放亦无定数。”可见,为了满足陕西军情之需,多发的一次交子量竟会超过一界总量的数倍,甚至导致成都地区交子的缺乏,又要增造。其结果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和纸币信用的丧失。
纸币的分界发行慢慢成为了“通货膨胀”的障眼法,因为每界发行新纸币,往往规定新币值旧钞一比几,比如元符年间(1098~1100年)换发时,新交子一缗要换回旧交子五缗,即新旧比价1∶5。
政府滥用信用,从而导致了交子成为其敛财的工具,交子没有了信用,也就丧失了流通的功能,从而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封建政府于是用更改纸币名称的办法来掠夺民间财富。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令诸路更用钱引”,把纸币定名为“钱引”,名称虽变,但其实质为敛财工具没变,甚至变本加厉了。大观元年(1107年)把交子务改为钱引务,这年的发行数“较天圣一界逾二十倍,而价愈损。”也就是说发行量由一百二十万缗增加到二千多万缗。而且没有准备金,“不蓄本钱而增造无艺,至引一缗当钱十数。”可见,价值一千钱的缗只能当钱十多个钱,纸币贬值是多么严重。
北宋交子的兴衰历程,对今天也是有借鉴的,政府的监管法制对于金融币制的稳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纸币的发行和稳定,能够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创造了财富,对解决国家的一时之需有重大作用。政府毁坏了原有的金融法制,滥用了信用,其结局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体系的崩溃。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铜元天地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和您说说纸币发行第一人 上篇文章:经济半小时:范曾金币遭王海打假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相关文章
- 伦敦奥运会纪念币登陆广东
- 分币收藏有价无市 86版2角硬币炒至...
- 邮币卡藏品变现:传统渠道多比较 电子...
- 贵金属藏品央行发行最权威
- 1月7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五台山金银币面市即跌破指导价
- 出差结缘罕见苏维埃银元
- 纸币收藏投资新手入门须知:六大纪律十...
- 邮票目录炮制天价邮票连骗20人
- 4月19日热门品种点评
- 赏2012龙年金银纪念币的艺术美
- 金价上涨买金币投资正当时
- 两节带旺贺卡销售传统纸贺卡受欢迎
- 武陵源金银币7年涨价近150%
- 1991年至1995年中国金银币上的...
- 改革开放30周年邮票将发行
- 初打币成2015年币市新看点
- 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金银纪念币发行
- 黑龙江首现5盎司仿古银币
- 龙币走俏收藏市场
- 浅谈奥林匹克纪念币的投资价值
- 甲子国禧国庆金条首发引来千万订单(图...
- 5月15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虎年贺岁金条明天开售 1克289元创...
- 2011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