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真金白银最适宜投资收藏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最近几年,金银等贵重金属投资越来越受到普罗大众的关注。很多人能轻松说出当日的金价,甚至了解最近一段时间银价的变化趋势。金价的飙升,更是令所有人见证到贵重金属的投资潜力。相对于黄金而言,白银的投资前景似乎没有那么明朗。但是如果收藏的是货真价实的银锭子,那么其升值潜力又不可同日而语。
“真金白银人人爱”是句俗话,但是说的却是一个收藏规律:对于缺乏历史专业知识的藏友,从贵重金属入手的收藏最为适合。
官锭比商锭受宠
明清时期是我国银锭铸造、使用、流通的鼎盛时期。银锭品种繁多,各地制式不同,总体而言大致可以分成五十两、十两、五两、四两、三两、二两和一两、半两等各种规格。一般的银锭内都铸有收入来源、产地、年份、成色、炉名或银匠姓名等内容的戳记铭文。明清银锭最大的分类为官锭和商锭,官铸银锭一般把重量铭文铸在侧面,而且每锭都有银局名,如“厘金局”、“官钱局”等,清代中后期各省铸造的官锭还要镌上省名,如“湖南厘金局”、“四川官钱局”等;私铸银锭铭文基本是私银商号的名称,如“兴盛昌”、“裕记汇号纹银”等等。
其中官锭成色足、工艺精、保存也往往更为完好,而商锭则因为是私人铸造,因此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代收藏市场上,其价值都难以和官锭相提并论。同规格的官锭与商锭的价格相差很大,官铸银锭的标价往往是私铸银锭的数倍甚至十多倍。且官锭附带的史料价值正统可靠,买进的人也放心。有些银锭从制作完成之日起就被封存,数百年来未经空气氧化,品相完好,价格就更是飙升。而官锭中具有税银作用及刻有金融史料性文字的价格更高,也是收藏家和研究学者关注的焦点。
方宝身价翻25倍
“大概四五年前,我在上海买过一个方宝,当时花了8万元,和其他银锭比起来,称得上天价了。去年在网上看到类似的方宝,一询价,已经卖到四五十万元了,估计今年的价格肯定已经超出了50万元。”孙家潭介绍说,俗称方宝的方锭,是清代独有的官锭样式,仅江西、甘肃两地有少量铸造,传世极为稀少。目前所见最早方锭为大英博物馆出版的《A Catalogue of Sycee in the British Museum》书中记载“南城县 乾隆陆拾年陆月 伍拾两匠××”。江西方锭上的戳记除“万年县”之外,还见有“万安县”、“万载县”,均已“万”字三县当头,并非巧合,有可能是以“万”字取吉兆,赋予方锭特殊的寓意。由此可见,方宝的历史研究价值不容忽视。
由于古代冶炼技术的限制,银锭中白银的含量并不像现在的银制品那样纯净,因此市场价格和白银价格并不直接对等。而由于方宝的特殊性,有些方宝的价格在最近五年中几乎翻了25倍。“五年前,品相不是特别理想的方宝大概能卖两万元一个,如果放到今天,身价就能翻出25倍!”如果以克为单位进行计算,那就是10.5元/克到300元/克左右的“大跃进”,几乎已经接近市面上的金价了。
古法“防伪”有保障
升值如此之快,会不会导致市面上假货泛滥呢?孙家潭对此并不感到担忧,银锭子采用古代工艺技术制造,想用现代工艺技术仿制出一模一样的银锭并不容易。更何况,早在使用银锭子进行商品交易的明清时期,就已经拥有当时的“古法防伪”技术了。
古人为了检验银锭子的真伪,往往会在银锭子的上面或者底部开一两道“验槽”,通过“验槽”就能看出银锭子内部是否使用了实打实的白银。云南的槽锭,也是为了预防制作过程中造假或者偷工减料而直接在银锭上压出一道深几见底的槽印,包括大长槽、单槽、双槽、三槽等。其中尤以斧砸的单槽银锭最为深凹,犹如刀切,表明了银锭内里的真实成分。形同此理的还有牌坊锭。牌坊锭面上左、中、右分别斧砸戳记,在中间戳记左右两侧间隔的梁上斧砸:“公估×看讫”,颇有验明正身的味道。
此外,通过戳记也能检验银锭的身份真伪。比如孙家潭收藏的“道光二年纹银”戳记中“道”与“贰”不像清代晚期光绪年间所见川锭戳记文字线条饱满,形体规范,尤其“道”字的笔划写法和寻常迥异,可能就是为防伪而设计。
“真金白银人人爱”是句俗话,但是说的却是一个收藏规律:对于缺乏历史专业知识的藏友,从贵重金属入手的收藏最为适合。
官锭比商锭受宠
明清时期是我国银锭铸造、使用、流通的鼎盛时期。银锭品种繁多,各地制式不同,总体而言大致可以分成五十两、十两、五两、四两、三两、二两和一两、半两等各种规格。一般的银锭内都铸有收入来源、产地、年份、成色、炉名或银匠姓名等内容的戳记铭文。明清银锭最大的分类为官锭和商锭,官铸银锭一般把重量铭文铸在侧面,而且每锭都有银局名,如“厘金局”、“官钱局”等,清代中后期各省铸造的官锭还要镌上省名,如“湖南厘金局”、“四川官钱局”等;私铸银锭铭文基本是私银商号的名称,如“兴盛昌”、“裕记汇号纹银”等等。
其中官锭成色足、工艺精、保存也往往更为完好,而商锭则因为是私人铸造,因此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代收藏市场上,其价值都难以和官锭相提并论。同规格的官锭与商锭的价格相差很大,官铸银锭的标价往往是私铸银锭的数倍甚至十多倍。且官锭附带的史料价值正统可靠,买进的人也放心。有些银锭从制作完成之日起就被封存,数百年来未经空气氧化,品相完好,价格就更是飙升。而官锭中具有税银作用及刻有金融史料性文字的价格更高,也是收藏家和研究学者关注的焦点。
方宝身价翻25倍
“大概四五年前,我在上海买过一个方宝,当时花了8万元,和其他银锭比起来,称得上天价了。去年在网上看到类似的方宝,一询价,已经卖到四五十万元了,估计今年的价格肯定已经超出了50万元。”孙家潭介绍说,俗称方宝的方锭,是清代独有的官锭样式,仅江西、甘肃两地有少量铸造,传世极为稀少。目前所见最早方锭为大英博物馆出版的《A Catalogue of Sycee in the British Museum》书中记载“南城县 乾隆陆拾年陆月 伍拾两匠××”。江西方锭上的戳记除“万年县”之外,还见有“万安县”、“万载县”,均已“万”字三县当头,并非巧合,有可能是以“万”字取吉兆,赋予方锭特殊的寓意。由此可见,方宝的历史研究价值不容忽视。
由于古代冶炼技术的限制,银锭中白银的含量并不像现在的银制品那样纯净,因此市场价格和白银价格并不直接对等。而由于方宝的特殊性,有些方宝的价格在最近五年中几乎翻了25倍。“五年前,品相不是特别理想的方宝大概能卖两万元一个,如果放到今天,身价就能翻出25倍!”如果以克为单位进行计算,那就是10.5元/克到300元/克左右的“大跃进”,几乎已经接近市面上的金价了。
古法“防伪”有保障
升值如此之快,会不会导致市面上假货泛滥呢?孙家潭对此并不感到担忧,银锭子采用古代工艺技术制造,想用现代工艺技术仿制出一模一样的银锭并不容易。更何况,早在使用银锭子进行商品交易的明清时期,就已经拥有当时的“古法防伪”技术了。
古人为了检验银锭子的真伪,往往会在银锭子的上面或者底部开一两道“验槽”,通过“验槽”就能看出银锭子内部是否使用了实打实的白银。云南的槽锭,也是为了预防制作过程中造假或者偷工减料而直接在银锭上压出一道深几见底的槽印,包括大长槽、单槽、双槽、三槽等。其中尤以斧砸的单槽银锭最为深凹,犹如刀切,表明了银锭内里的真实成分。形同此理的还有牌坊锭。牌坊锭面上左、中、右分别斧砸戳记,在中间戳记左右两侧间隔的梁上斧砸:“公估×看讫”,颇有验明正身的味道。
此外,通过戳记也能检验银锭的身份真伪。比如孙家潭收藏的“道光二年纹银”戳记中“道”与“贰”不像清代晚期光绪年间所见川锭戳记文字线条饱满,形体规范,尤其“道”字的笔划写法和寻常迥异,可能就是为防伪而设计。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2013癸巳年贺岁银条发行 上篇文章:直百五铢花穿钱的风采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9月26日上海集币市场综述
- 3月15日热门品种点评
- 2元错版币收藏19年拍卖商开价200...
- 罕见的镏金银饼让我一饱眼福
- 鉴赏中国佛教圣地金银纪念币
- 杨利伟金银纪念币每套标价超万
- 30周年熊猫银币半月价涨五成
- 临平一市民大意收进十元怪钞 有人肯出...
- 当年的叁元券如今值三万
- 国内首套《牛郎织女》夏绣邮票出炉
- 国内金银币市场9月25日价格继续回调
- 7月1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传言四版人民币将退市 投资者成捆成箱...
- 香港流通钞广州价涨近八成
- 咸丰通宝价格行情分析
- 祝福祖国寄语卡邮局开售
- 为何当代中国大规格金银币齿边打编号
- 西安园艺博览会熊猫加字币发行
- 戏曲艺术金银币开始预订
- 重视中期金银币品种的挖掘
- 华夏古泉慈善基金成立
- 成套人民币被当工艺品卖高价
- 第一套人民币钱塘江桥版1000元币样
- 12月07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火炬接力境内传递纪念章:重庆市人民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