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六枚邮票见证了解放足迹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泛着黄色的纸页,收藏着中央社、新华社;《参考消息》、《群众日报》等媒体对1947年至1949年全国各地战况记录的一本报纸剪集本;系着红绸、被解放军伤员遗落在民间的一把“剿匪大刀”;一把挂着红穗的“军号”;4枚在解放时期使用的毛主席头像邮票和2枚其它图案邮票,通过其各自特殊的“面孔”,向新时代的人们述说着1949年前后的革命故事。
战地剪报本“收藏”历史
在收藏爱好者陈迎新的藏品里,一张白底红花纹的小纸片,贴在右侧用麻线装订、牛皮纸作封面的约2寸厚的一本剪报集,黑色的毛笔字
“解放战争时期史料剪集”跃然纸上。翻开内页,一篇题为《战地新年——淮海前线通讯》的报道中这样写道:1949年的第一个早晨,在围困杜聿明匪部的解放军某团前线阵地上,麦克风唱出了轻松愉快的新年歌。八连六班在最前沿的机枪工事的枪眼两边,贴着两幅鲜红的春联。上联是:看我们热闹烘烘过年;下联是:见敌方死气沉沉等死……
“剿匪大刀”折射军民“鱼水情”
在看了前几年上映的电影《集结号》后,收藏者陈迎新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因为贯穿影片始终的冲锋号,他自己也有一把。黄铜色的小军号上用几根红绳缠绕,并在号“颈”部悬下一条红穗。号身上隐约可见绿色油漆写的“十六—10”。据收藏者讲,这把军号是他从收藏业内一位老者手中买得。“十六—10”字样可能是军号所属部队的标识。
他还收藏了一把“剿匪大刀”,大刀长约70厘米,刀最宽处约10厘米。刀背首端和尾端分别打有一个小圆孔,是便于使用者往身上背携而设计的穿绳孔。“卖给我刀的人告诉我,这把刀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名住在山西老乡家里养伤的战士留下的。他付重金买下并收藏。”
六枚邮票见证解放足迹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陈迎新就热衷于收藏邮票,在他收藏的解放战争时期的6枚邮票中记者看到,每一枚邮票的颜色深浅都各不同。其中有4枚(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上面均印有毛泽东头像,其余两枚(编号为5号、6号)分别反映了1949年初我国交通工具的情况及当时邮政单位工作人员的情况。
关于这6枚邮票的情况,记者特地采访了省集邮协会邮展委员会管德林主任。他解答说,1号、2号、3号邮票是在1949年8月发行的,当时市场使用的还是旧币值,所以邮票上的面值反映的是解放前货币的使用情况。4号邮票是1949年10月15日,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总局发行的一套名为“毛泽东像、长城图邮票”中的一枚。6号邮票是1950年8月30日,国家邮政发行了加印版的“中华邮政单位邮票”,它原版是在国民党时期发行的,为香港亚洲版。
市民收藏“历史”缅怀先辈
收藏这些历史实物的收藏者陈迎新先生是教育工作者,今年55岁。陈迎新说,平日里受父亲的革命情怀熏陶较多,收藏剪集就相当于收藏父辈、革命先烈的英勇人生,我心里时常觉得很激动……
西安之名的由来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已有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5月20日上海钱币市场热门品种点评 上篇文章:消费券是否应该被收藏有争议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法国将发行有香味的巧克力邮票(图)
- 30周年熊猫银币成收藏黑马
- 世博会大熊猫彩色金银条亮相上海
- 金银纪念币行情低迷不悲观
- 6月30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金银币市场生肖大戏开幕
- 咸丰通宝价格行情分析
- 熊猫金币三十而立身价涨百倍
- 钱币博览会纪念银币的设计构想
- 金银币收藏呈现四大特点
- 中国古钱币空首布的演变历程
- 3月26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11月6日上海钱币市场成交汇总(附排...
- 老精稀金银币上的书法艺术价值
- 五台山金银币能否掀起市场热潮
- 曲靖小伙捐秦朝钱币等13件藏品
- 今年中秋金条要抢月饼的风头
- 五角钱也可参与奥运收藏
- 世界珍邮河南省洛阳竞秀
- 邮票卖不掉 半年一过全销毁
- 收藏家说安徽奖字铜元鉴藏
- 浅议金银币在重塑青铜文化中扮演的角色
- 人民币纸币收藏需选好品种
- 藏金藏银不如藏张外汇券
- 徐悲鸿金银币公开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