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明清银锭:下一个不可或缺的收藏佳品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文/图吴伟忠
近年来,受国际黄金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白银价格也大幅飙升,白银藏品中的又一个“黑马”品种——明清银锭的收藏形势更是喜人。在国内春秋两季艺术品邮币专场拍卖会上,中国古代银锭脱颖而出,受到了投资收藏者的热烈追捧,成交价格也连创新高。如在2011年5月14日中国嘉德(微博)春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金银锭”专场上,第1530号拍品——一件品相很好的元代“兴国路”五十两银锭经过众多买家数十次的激烈角逐,最终以310.5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落槌。作为一种高档的古钱币收藏品,中国古代银锭尤其是明清银锭现已成为艺术品投资领域一个不可或缺的收藏首选。
市场调查
银锭源远流长,明清精品迭出
白银作为货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东汉以来黄金逐步退出流通,白银地位日益提升,银锭成为古代基础货币之一。银铤大约出现在三国和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已日益完善,唐代白银货币的形制以银饼和银铤为主,一般是长方形条状,同时有饼状和船形;宋代,尤其是南宋,白银货币的使用范围更广泛,宋代和金朝银铤在各地出土较多。宋代银锭形制以铤为主,与唐银相比形态变宽、变厚,正面四角微翘,呈砝码形,两头两个圆弧成束腰形,辽、西夏、金的银锭形制与宋差异不大;元代铸造的银锭形制则沿袭了金朝的银铤形制,弧首束腰,正面略凹,周围有多道丝纹。
自明代初期起,银锭铸造有了显著的发展。明代银锭形制长度较元代变短,而厚度却增加,束腰已较小,两端的弧形消失,周缘增高,特别是两端更为突出,形成一个双翅。明代奠定了以后历代的白银流通局面,今天人们所见的银锭,大都以明清两代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这主要是因为这段时期的银锭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加之民间收藏盛行,流传下来的就相对要多一些,而前朝大量的银锭因被熔铸而能完好保存下来的已是凤毛麟角,偶尔所见的也多为近年来的出土之物。目前人们所收藏的银锭主要就是以明清两代发行的银锭为主,因为明清银锭在铸造工艺、重量、铭文及形制上都较为规范,其收藏价值更是不容小觑。
业内分析
铭文不容忽视,官铸尤胜私铸
中国古代银锭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是当时经济、赋税乃至社会的缩影。研究和收藏古代金银锭的乐趣在于挖掘其背后的故事,挖掘那些隐藏在简单铭文里面深层次的历史内涵。随着近年来相关书籍和文字介绍的增多,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古代银锭终于逐步引起了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银锭的收藏队伍中来,从而促成了这一板块市场价格一路暴涨。
明清时期是我国银锭铸造、使用、流通的鼎盛时期,其品种颇多,有五十两、十两、五两、四两、三两、二两和一两等各种规格。一般的银锭内都铸有收入来源、产地、年份、成色、炉名或银匠姓名等内容的铭文,内容历代不尽相同。这些铭文不仅承载经济流通的重任,更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价值。通过研读铭文,可以鉴定银锭属于哪个历史时期,收藏者只需了解银锭上的铭文知识进行集藏即可。明清银锭还有官铸和私铸之分,官铸的银锭一般把重量铭文铸在侧面,而且每锭都有银局名,如“厘金局”、“官钱局”等,清代中后期各省铸造的官锭还要镌上省名,如“湖南厘金局”、“四川官钱局”等;私铸银锭铭文基本是私银钱号名称,如“兴盛昌、震远钱局”、“裕记汇号纹银”等等。两者的地位不同,其收藏价值也是无法相比的。
在收藏市场上,同规格的官铸银锭与私铸银锭的价格相差很大,官铸银锭的标价往往是私铸银锭的数倍甚至十多倍。一是因为流传下来的官银数量更少;二是因为官银成色足,制作也更精美;三是因为官银附带的史料价值正统可靠,买进的人也放心。此外,品相好的明清银锭升值速度也较快,史料价值越强的银锭则收藏价值越高,尤其是税银及刻有金融史料性文字的银锭更是比普通品种升值空间大许多。
市场行情
银锭一路走俏,拍卖场上大放异彩
前些年,钱币收藏者较为关注的都是“袁大头”、“龙洋”等我国传统机制银币,对明清银锭的投资收藏则不太重视。可近几年来峰回路转,明清银锭开始受到了广大钱币收藏者的关注。明清银锭因材质珍贵等原因,本身就具备了很高的保值升值功能,加之其悠久的历史和较少的存世量更是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尤其是2007年春季以来,明清银锭升值速度加快,在收藏市场里,六七年前只卖二三千元的浙江、四川或山西等地的清代私铸十两银锭如今涨到了一二万元,原先只卖二三万元的清代私铸五十两银锭如今涨到了六七万元,若是品相好的则涨到了十万元以上,特殊的官铸五十两银锭精品如今更是涨到了数十万甚至百万元以上的高价。
从近年来明清银锭拍卖行情看,该板块已加快了启动步伐,尤其是为数不多的官铸银锭精品更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以2007年中国嘉德公司秋季拍卖会“古钱、金银锭专场”为例,这次上拍成交的金银锭共299件,成交额665.6万元。其中银锭上拍共成交243件,成交额为489.6万元。成交价最高的是该专场的压轴拍品——一件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铭文详细,制作规范,保存完好,品相极佳。该银锭是专为国库铸造的银两,极为珍贵。明代银作局花银五十两国内发现很少,有记载的仅有考古发掘袁炜墓出土的一件,因而受到了买家热烈的追捧,最终以156.8万元成交;明代“内承运库花银二十五两”银锭通长142毫米,重935克,也以56万元成交价位居第二;一件清代山东“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青城县匠王”五十两银锭,重1873克,以29.12万元成交;一件金代“明昌三年盐税”五十两银锭,通长143毫米,重1999克,因这种早期关税银锭存世极少,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从而以28万元的高价成交。
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在2009年11月北京中拍国际钱币专场拍卖会上,一件“明万历二十七年武冈州一百两”银锭,在众多买家的热烈追捧下,最终竟破天荒地以392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并一举创下了中国银锭拍卖的最高世界纪录。该银锭系明代官银的典型形制,刻有“征完万历二十七年都水司正银直百两正万历二十七年月日武冈州应祯史何渠记”铭文,武冈州即今湖南武冈县。该锭为明代税银的重要实物,对明代税制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参考价值;在2011年5月中国嘉德春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金银锭”专场上,一件品相很好的元代“兴国路”五十两银锭又以310.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由此可见,明清银锭板块的市场热潮已逐步显现,虽说不少银锭价格在近几年里已出现翻番走势,但明清银锭的投资价值尚未被完全挖掘,其未来的升值潜力依然十分可观。
专家把脉
伪劣赝品频现,仔细鉴别真伪
有关专家张国柱坦言,近年来明清银锭在拍卖场上大放异彩,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银锭赝品。由于明清银锭本身属于贵重金属,一般售价都很高,收藏者一旦上当,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明清银锭看似不那么复杂,其实它的门道绝对不亚于瓷器、铜器等收藏门类。因此收藏爱好者在决定投资明清银锭前应多看、多学习、多交流。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银锭赝品有以下几种:有在假银锭中掺铅锡,这种赝品表面呈青黑色,比较容易辨认;有在真银锭底部挖出一个小洞,取出银后灌入铅,再封焊洞口,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底部洞口留有封焊痕迹;还有是浇铸时将铜块凝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这种假银锭虽体大而分量轻,手掂也可以辨别;较难识别的是用新白银铸老银锭,这种赝品的重量和体积虽和老银锭相似,但细细观察会发现这种新银锭的包浆、蜂窝和铸文款识等都没有老银锭的风韵。主要鉴定方法有:从银锭的颜色和蜂窝进行辨认,新银锭的颜色泛白而生硬,老银锭表面有自然的银锈和包浆,呈现灰白色或灰褐色,蜂窝排列自然,孔中有金黄色的多色彩光。老银锭的形制和铭文内容,历朝历代不尽相同。因此收藏者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银锭形制和铭文的特点,以便发现破绽,避免上当受骗。
近年来,受国际黄金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白银价格也大幅飙升,白银藏品中的又一个“黑马”品种——明清银锭的收藏形势更是喜人。在国内春秋两季艺术品邮币专场拍卖会上,中国古代银锭脱颖而出,受到了投资收藏者的热烈追捧,成交价格也连创新高。如在2011年5月14日中国嘉德(微博)春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金银锭”专场上,第1530号拍品——一件品相很好的元代“兴国路”五十两银锭经过众多买家数十次的激烈角逐,最终以310.5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落槌。作为一种高档的古钱币收藏品,中国古代银锭尤其是明清银锭现已成为艺术品投资领域一个不可或缺的收藏首选。
市场调查
银锭源远流长,明清精品迭出
白银作为货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东汉以来黄金逐步退出流通,白银地位日益提升,银锭成为古代基础货币之一。银铤大约出现在三国和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已日益完善,唐代白银货币的形制以银饼和银铤为主,一般是长方形条状,同时有饼状和船形;宋代,尤其是南宋,白银货币的使用范围更广泛,宋代和金朝银铤在各地出土较多。宋代银锭形制以铤为主,与唐银相比形态变宽、变厚,正面四角微翘,呈砝码形,两头两个圆弧成束腰形,辽、西夏、金的银锭形制与宋差异不大;元代铸造的银锭形制则沿袭了金朝的银铤形制,弧首束腰,正面略凹,周围有多道丝纹。
自明代初期起,银锭铸造有了显著的发展。明代银锭形制长度较元代变短,而厚度却增加,束腰已较小,两端的弧形消失,周缘增高,特别是两端更为突出,形成一个双翅。明代奠定了以后历代的白银流通局面,今天人们所见的银锭,大都以明清两代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这主要是因为这段时期的银锭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加之民间收藏盛行,流传下来的就相对要多一些,而前朝大量的银锭因被熔铸而能完好保存下来的已是凤毛麟角,偶尔所见的也多为近年来的出土之物。目前人们所收藏的银锭主要就是以明清两代发行的银锭为主,因为明清银锭在铸造工艺、重量、铭文及形制上都较为规范,其收藏价值更是不容小觑。
业内分析
铭文不容忽视,官铸尤胜私铸
中国古代银锭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是当时经济、赋税乃至社会的缩影。研究和收藏古代金银锭的乐趣在于挖掘其背后的故事,挖掘那些隐藏在简单铭文里面深层次的历史内涵。随着近年来相关书籍和文字介绍的增多,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古代银锭终于逐步引起了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银锭的收藏队伍中来,从而促成了这一板块市场价格一路暴涨。
明清时期是我国银锭铸造、使用、流通的鼎盛时期,其品种颇多,有五十两、十两、五两、四两、三两、二两和一两等各种规格。一般的银锭内都铸有收入来源、产地、年份、成色、炉名或银匠姓名等内容的铭文,内容历代不尽相同。这些铭文不仅承载经济流通的重任,更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价值。通过研读铭文,可以鉴定银锭属于哪个历史时期,收藏者只需了解银锭上的铭文知识进行集藏即可。明清银锭还有官铸和私铸之分,官铸的银锭一般把重量铭文铸在侧面,而且每锭都有银局名,如“厘金局”、“官钱局”等,清代中后期各省铸造的官锭还要镌上省名,如“湖南厘金局”、“四川官钱局”等;私铸银锭铭文基本是私银钱号名称,如“兴盛昌、震远钱局”、“裕记汇号纹银”等等。两者的地位不同,其收藏价值也是无法相比的。
在收藏市场上,同规格的官铸银锭与私铸银锭的价格相差很大,官铸银锭的标价往往是私铸银锭的数倍甚至十多倍。一是因为流传下来的官银数量更少;二是因为官银成色足,制作也更精美;三是因为官银附带的史料价值正统可靠,买进的人也放心。此外,品相好的明清银锭升值速度也较快,史料价值越强的银锭则收藏价值越高,尤其是税银及刻有金融史料性文字的银锭更是比普通品种升值空间大许多。
市场行情
银锭一路走俏,拍卖场上大放异彩
前些年,钱币收藏者较为关注的都是“袁大头”、“龙洋”等我国传统机制银币,对明清银锭的投资收藏则不太重视。可近几年来峰回路转,明清银锭开始受到了广大钱币收藏者的关注。明清银锭因材质珍贵等原因,本身就具备了很高的保值升值功能,加之其悠久的历史和较少的存世量更是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尤其是2007年春季以来,明清银锭升值速度加快,在收藏市场里,六七年前只卖二三千元的浙江、四川或山西等地的清代私铸十两银锭如今涨到了一二万元,原先只卖二三万元的清代私铸五十两银锭如今涨到了六七万元,若是品相好的则涨到了十万元以上,特殊的官铸五十两银锭精品如今更是涨到了数十万甚至百万元以上的高价。
从近年来明清银锭拍卖行情看,该板块已加快了启动步伐,尤其是为数不多的官铸银锭精品更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以2007年中国嘉德公司秋季拍卖会“古钱、金银锭专场”为例,这次上拍成交的金银锭共299件,成交额665.6万元。其中银锭上拍共成交243件,成交额为489.6万元。成交价最高的是该专场的压轴拍品——一件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铭文详细,制作规范,保存完好,品相极佳。该银锭是专为国库铸造的银两,极为珍贵。明代银作局花银五十两国内发现很少,有记载的仅有考古发掘袁炜墓出土的一件,因而受到了买家热烈的追捧,最终以156.8万元成交;明代“内承运库花银二十五两”银锭通长142毫米,重935克,也以56万元成交价位居第二;一件清代山东“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青城县匠王”五十两银锭,重1873克,以29.12万元成交;一件金代“明昌三年盐税”五十两银锭,通长143毫米,重1999克,因这种早期关税银锭存世极少,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从而以28万元的高价成交。
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在2009年11月北京中拍国际钱币专场拍卖会上,一件“明万历二十七年武冈州一百两”银锭,在众多买家的热烈追捧下,最终竟破天荒地以392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并一举创下了中国银锭拍卖的最高世界纪录。该银锭系明代官银的典型形制,刻有“征完万历二十七年都水司正银直百两正万历二十七年月日武冈州应祯史何渠记”铭文,武冈州即今湖南武冈县。该锭为明代税银的重要实物,对明代税制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参考价值;在2011年5月中国嘉德春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金银锭”专场上,一件品相很好的元代“兴国路”五十两银锭又以310.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由此可见,明清银锭板块的市场热潮已逐步显现,虽说不少银锭价格在近几年里已出现翻番走势,但明清银锭的投资价值尚未被完全挖掘,其未来的升值潜力依然十分可观。
专家把脉
伪劣赝品频现,仔细鉴别真伪
有关专家张国柱坦言,近年来明清银锭在拍卖场上大放异彩,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银锭赝品。由于明清银锭本身属于贵重金属,一般售价都很高,收藏者一旦上当,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明清银锭看似不那么复杂,其实它的门道绝对不亚于瓷器、铜器等收藏门类。因此收藏爱好者在决定投资明清银锭前应多看、多学习、多交流。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银锭赝品有以下几种:有在假银锭中掺铅锡,这种赝品表面呈青黑色,比较容易辨认;有在真银锭底部挖出一个小洞,取出银后灌入铅,再封焊洞口,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底部洞口留有封焊痕迹;还有是浇铸时将铜块凝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这种假银锭虽体大而分量轻,手掂也可以辨别;较难识别的是用新白银铸老银锭,这种赝品的重量和体积虽和老银锭相似,但细细观察会发现这种新银锭的包浆、蜂窝和铸文款识等都没有老银锭的风韵。主要鉴定方法有:从银锭的颜色和蜂窝进行辨认,新银锭的颜色泛白而生硬,老银锭表面有自然的银锈和包浆,呈现灰白色或灰褐色,蜂窝排列自然,孔中有金黄色的多色彩光。老银锭的形制和铭文内容,历朝历代不尽相同。因此收藏者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银锭形制和铭文的特点,以便发现破绽,避免上当受骗。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中国金币成为理财新热点 上篇文章:袁大头一年跌价逾三成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相关文章
- 国庆纪念品走热收藏要冷静
- 钱币市场9月4日集币视点
- 玩金银币选对品种是关键
- 8月17日上海钱币市场热门品种点评
- 国内首套生肖金银砖涨14.5%
- 2月18日钱币热门品种点评
- 奥运会纪念钞未到先火
- 我的集邮情结
- 收藏市场最新行情:邮票古钱币银元金银...
- 古币能反映一个王朝的性格(图)
- 2月2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永远的陈白露》邮折推出
- 五套人民币各有投资增长点
- 央行含糊表态拉动纪念钞直冲千元
- 重视中期金银币品种的挖掘
- 穗市场成交量下跌一到两成
- 第四版人民币暴跌行情继续
- 工薪族收藏首选钱币等红色收藏品
- 金银币市场资金面临一定压力
- 11月12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中国香港熊猫掌印邮票售5万超额认购9...
- 11月9日钱币热门品种点评
- 81年1分硬币涨15万倍(图)
- 4月26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黄金投资选熊猫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