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币卡收藏
文章阅读

藏友晒133张贺卡:小贺卡藏不尽温情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网友珍藏的贺卡。
  同窗情:珍藏133张贺卡
  近日,记者联系到网友“牛大力他大姨”。“牛大力他大姨”姓陈,是广西一所大学的计算机老师。来到陈老师家中,她立即从鞋盒里拿出了133张贺卡,向记者娓娓道来贺卡背后的故事。
  陈老师说,贺卡是她从上世纪80年代自己上初中时开始保存的。那时父母因为工作单位变换,她不得不跟父母到另一个地方读书。陈老师说,那时一起读书的都是同单位的小孩,大家很珍惜同学之间的感情。自从她转校后,逢年过节,同学之间就会通过寄贺卡彼此传送祝福。陈老师说:“一张小小的贺卡里有诉不尽的温情。”
  中学毕业后,陈老师很多同学读了中专,平时也很少见面,与同学就靠写信交流学习和生活的体会,贺卡也在那时候逐渐地多起来了。到了大学时期,陈老师一人在北京度过了4年大学生活。那时第一次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离开了熟悉的朋友,父母和朋友也会寄来贺卡。1996年大学毕业后,陈老师回到南宁工作,远在北京的大学同学也会在节日的时候送贺卡进行问候,还有就是工作以后有些学生送的教师节贺卡。
  母女情:母亲贺卡解乡愁
  “女儿,来信已收到。知你好,很高兴!全家好,勿挂念!上次寄的入团申请书收到否?祝新春快乐!”有一张贺卡背后写着陈老师母亲的祝福语。陈老师说,这是她在北京读书时,妈妈寄给她的贺卡。她说,在北京读书,一年只能回一次家,那时候电话联系还不方便,网络也不发达,她和家人的联系只能靠书信和贺卡来维持着。
  尽管聊聊几笔,母爱和亲情却溢满了卡片上。陈老师说,记得有一年春节,因为买不到火车票,再加上路途遥远,再加上她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没有回家过年。陈老师说,当年春节的晚上,她和好朋友去北京大街上感受过年的气氛。当她站在天桥上看着桥下的车水马龙时,“突然感觉自己在北京这么大的一个城市,心里却找不到任何可以支撑心灵的东西”。一时间,勾起了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回到宿舍后,陈老师把母亲寄来的贺卡拿出来,“看着妈妈寄过来的明信片,真的好想哭!即使当时我一无所有,但我还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亲人、亲情,还有一个避风的港湾”。
  师生情:学生贺卡报平安
  作为一名老师,陈老师经常会收到学生寄来的贺卡。在她手中,有一张贺卡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老师说,那是一名身有残疾的学生寄来的。那时她刚从学校毕业,学校就安排她做班主任。新手上任,总是特别注意观察大一新生的入学情绪。她发现,班里有一名学生不像其他学生那样开朗自信。后来她了解到,那名学生因为双手残疾,比较自卑。
  为了鼓励残疾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她决定让这名学生担任班里的副班长。让陈老师没想到的是,这个小小决定改变了残疾学生的性格。大学毕业后,这名学生去了广东打工,因为身体的原因,工作上他屡屡碰壁,陈老师也会给他点鼓励。两年后,她再次收到残疾学生的贺卡。贺卡上除了祝福陈老师注意身体,还宣布了一些好消息:他不仅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还在广东找到了心爱的姑娘。“这张报捷的贺卡,终于让我这颗悬着的心放下来了。”陈老师欣慰地说道。
  贺卡情:贺卡伴她一路走来
  “感谢你们举办的这次活动,这些贺卡可以说是我成长的印记,伴着我一路走来,由一个青涩的女孩慢慢地长大,上学、转学、离家。身边的朋友在不断地增加,友谊却没有随着距离的产生和时间的流逝而疏远。”
  陈老师说,在这么多送贺卡的人中,她的一个幼儿园玩伴至今一直保持着送贺卡给她的习惯。“那时她是一个非常喜欢收藏贺卡的小女生,也喜欢把她收集到的贺卡寄过来和我分享。”贺卡上一句句真心的祝福和鼓励让陈老师一路上走得并不孤单,每每空闲时拿起这些贺卡,看看贺卡背后因时间久远而变得有些模糊的文字,往事就会一幕幕在脑海中重现,清晰而温暖。陈老师说,她希望更多人加入到其中,比比看谁的贺卡最多。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903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