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古人买东西用银子是误区 明朝前金银用于国家储备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黄 斌
古装剧武侠剧从来就不缺人气,尤其是金庸系列,七分虚构三分真。如果说有“三分真”的话,那就是少许的文史背景。观众们不会相信世间真有摧枯拉朽的“降龙十八掌”,更不会相信还有“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的“高科技”。可是,若剧中出现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则情形自会不同。比如,如今的古装剧让不少人误以为古人出门花钱就是花银子,那么,银子真是古人随身携带的货币吗?
历史上,白银正式成为法定货币是在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也就是说,令狐冲使用银子买酒喝,那是可能的,乔峰、郭靖、杨过、张无忌等大侠动辄掏出白花花的银子,则绝无可能。
中国秦汉时期实行的是单一货币,就是制钱,如刀币、五铢钱等。唐代开始钱帛并用,钱币有“开元通宝”等,大宗交易则使用“绫”、“绡”等丝织品(帛)。白居易诗里提到的例子很多,如“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等。两宋货币也是以制钱为主,中后期又增加了纸币,即交子、会子和关子,但结算单位还是论“贯”(一贯等于1000文制钱)。元朝曾铸过少量铜钱,但货币流通主要靠纸币,其钞法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阶段。
以上朝代的金银并不在市场上流通,而是作为国家储备、铸成各种金银器皿以奖赏臣下或收藏的。如《唐书》里常见皇帝赐某人金银器若干;宋代则出现金瓜子、金叶子、金锭、银锭等形状各异的金银铸品;南宋名将张俊也曾将搜刮来的银子铸成巨大的“没奈何”存放在家里,目的就是为了防小偷。
文章关键词: 古人银子货币误区
古装剧武侠剧从来就不缺人气,尤其是金庸系列,七分虚构三分真。如果说有“三分真”的话,那就是少许的文史背景。观众们不会相信世间真有摧枯拉朽的“降龙十八掌”,更不会相信还有“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的“高科技”。可是,若剧中出现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则情形自会不同。比如,如今的古装剧让不少人误以为古人出门花钱就是花银子,那么,银子真是古人随身携带的货币吗?
历史上,白银正式成为法定货币是在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也就是说,令狐冲使用银子买酒喝,那是可能的,乔峰、郭靖、杨过、张无忌等大侠动辄掏出白花花的银子,则绝无可能。
中国秦汉时期实行的是单一货币,就是制钱,如刀币、五铢钱等。唐代开始钱帛并用,钱币有“开元通宝”等,大宗交易则使用“绫”、“绡”等丝织品(帛)。白居易诗里提到的例子很多,如“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等。两宋货币也是以制钱为主,中后期又增加了纸币,即交子、会子和关子,但结算单位还是论“贯”(一贯等于1000文制钱)。元朝曾铸过少量铜钱,但货币流通主要靠纸币,其钞法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阶段。
以上朝代的金银并不在市场上流通,而是作为国家储备、铸成各种金银器皿以奖赏臣下或收藏的。如《唐书》里常见皇帝赐某人金银器若干;宋代则出现金瓜子、金叶子、金锭、银锭等形状各异的金银铸品;南宋名将张俊也曾将搜刮来的银子铸成巨大的“没奈何”存放在家里,目的就是为了防小偷。
文章关键词: 古人银子货币误区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莫信等值换的广告:第五套人民币收藏价值不大 上篇文章:4月2日钱币热门品种点评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4月27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1元龙年纪念币遭抢购
- 独特邮集在深圳舰展出
- 贵金属收藏投资青睐电子化
- 外圆内方钱币流通两千多年
- 4月15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7月1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6月10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第四套人民币被爆炒 80版50元要价...
- 一周回顾:金银币市场行情暖意洋洋
- 专家支招:银币真伪实战鉴别
- 《北京地铁生肖票折》发行
- 2012年币市行情回眸:弱势调整机会...
- 生肖金银币市场日渐活跃
- 12月2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青铜器金银币尚未足月价格已涨一两千
- 7月10日上海钱币市场热门品种点评
- 盛世2008鼠年贵金属收藏品
- 上币脸谱艺术大铜章第三组典韦发行
- 奥运纪念钞严禁截留
- 熊猫低碳金条银条限量首发
- 铜币镀金卖千元高价含金价值不足60元
- 木质明信片新颖可以收藏
- 旧版人民币:携巨大财富的小市场
- 个藏雅识 邮票凸显五四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