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元代拿宋钞怎么办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谈钱
陶短房 (历史作家)
前段网上传出一条新闻,称有人翻出祖上1948年之前存下的50万元旧钞,想去银行兑现,结果被告知“收归国库”,引发许多口水战——有人指出“民国的账不该现政府来背”,也有人称“已经统一收兑过”。
好事者不免从这个“前朝巨款”话题联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古代是怎样对待前朝货币的?
很多朋友都知道,自南北朝末期至唐初,中国钱币体制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即从原先的标明钱币重量、以币重定面值,改为以年号钱等为主、不再标明币重。对这种标明币重的铜钱,除非如秦始皇、王莽等个别帝王,出于统一货币或树立权威等目的,将前朝旧钱一概废除,换为本朝新钱外,大多数朝代会默认甚至公开允许前朝钱币流通,比如秦代的半两钱在汉初一直通行,直到被币重不同的五铢钱替代,而汉代的五铢钱则历经朝代更迭,一直用到隋代。
国号、年号钱情况就比较复杂了:钱币上铸有前朝国号、年号,如今朝代改了,这些国号、年号自不免成为“政治问题”,是沿用还是废除,各朝代的态度是不太一致的。
有些朝代因为自身钱币缺乏,会默认甚至公开允许使用前朝货币,如梁静帝萧方智太平元年(公元556年),朝廷下诏“杂用古今钱”,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东晋等南方诸国还曾因为东吴铜钱质量较好而大量沿用,唐代的“开元通宝”也在唐朝灭亡后流通了很久。
也有些朝代把前朝货币视作“伪币”,当作洪水猛兽般防范,比如元代灭宋后就宣布宋代和前朝发行的铜钱、铁钱一律废除,此后这些钱恐怕只能当做收藏品,或毽子之类的辅助材料用了。
如果“除旧布新”,旧钱怎么办?铜钱一般都会折价收兑,因为铜资源本来就很宝贵,回收旧币再熔铸新币也并不困难,只消酌收一些损耗费就行了。
倘是钞票就得看情况了。早期很多钞票是有“界”即流通期限的,过了期限就成为一张废纸。元代灭亡金朝后,就用这一招“烂”掉不少金朝发行的钞票。
但很多时候因为考虑到政治、社会稳定等综合因素,新朝还是会收兑一些旧钞。如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灭南宋,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朝宣布在原南宋境内“行钞法”,也就是用元朝纸币“中统钞”收兑南宋纸币“会子”,当时规定的汇率是1贯中统钞兑换50贯宋会子,为了加大汇兑力度,安抚当地人心,还特意在汇兑地区设立“平准库”,贮存金银丝帛,作为兑换的保证金。
由于连年战争,元朝当时钞票已开始滥发,中统钞存在通胀现象,但仍远比早在南宋尚未亡国时就已“金融破产”,因此1:50的兑换率,政府是有些吃亏的,这当然是安定江南的“政治需要”。不过有经济历史学家认为,这种略有些打肿脸充胖子的“慷慨”,给后世的元朝金融、财政,留下了许多直至亡国都未能克服的隐患。
文章关键词: 元代钱币
陶短房 (历史作家)
前段网上传出一条新闻,称有人翻出祖上1948年之前存下的50万元旧钞,想去银行兑现,结果被告知“收归国库”,引发许多口水战——有人指出“民国的账不该现政府来背”,也有人称“已经统一收兑过”。
好事者不免从这个“前朝巨款”话题联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古代是怎样对待前朝货币的?
很多朋友都知道,自南北朝末期至唐初,中国钱币体制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即从原先的标明钱币重量、以币重定面值,改为以年号钱等为主、不再标明币重。对这种标明币重的铜钱,除非如秦始皇、王莽等个别帝王,出于统一货币或树立权威等目的,将前朝旧钱一概废除,换为本朝新钱外,大多数朝代会默认甚至公开允许前朝钱币流通,比如秦代的半两钱在汉初一直通行,直到被币重不同的五铢钱替代,而汉代的五铢钱则历经朝代更迭,一直用到隋代。
国号、年号钱情况就比较复杂了:钱币上铸有前朝国号、年号,如今朝代改了,这些国号、年号自不免成为“政治问题”,是沿用还是废除,各朝代的态度是不太一致的。
有些朝代因为自身钱币缺乏,会默认甚至公开允许使用前朝货币,如梁静帝萧方智太平元年(公元556年),朝廷下诏“杂用古今钱”,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东晋等南方诸国还曾因为东吴铜钱质量较好而大量沿用,唐代的“开元通宝”也在唐朝灭亡后流通了很久。
也有些朝代把前朝货币视作“伪币”,当作洪水猛兽般防范,比如元代灭宋后就宣布宋代和前朝发行的铜钱、铁钱一律废除,此后这些钱恐怕只能当做收藏品,或毽子之类的辅助材料用了。
如果“除旧布新”,旧钱怎么办?铜钱一般都会折价收兑,因为铜资源本来就很宝贵,回收旧币再熔铸新币也并不困难,只消酌收一些损耗费就行了。
倘是钞票就得看情况了。早期很多钞票是有“界”即流通期限的,过了期限就成为一张废纸。元代灭亡金朝后,就用这一招“烂”掉不少金朝发行的钞票。
但很多时候因为考虑到政治、社会稳定等综合因素,新朝还是会收兑一些旧钞。如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灭南宋,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朝宣布在原南宋境内“行钞法”,也就是用元朝纸币“中统钞”收兑南宋纸币“会子”,当时规定的汇率是1贯中统钞兑换50贯宋会子,为了加大汇兑力度,安抚当地人心,还特意在汇兑地区设立“平准库”,贮存金银丝帛,作为兑换的保证金。
由于连年战争,元朝当时钞票已开始滥发,中统钞存在通胀现象,但仍远比早在南宋尚未亡国时就已“金融破产”,因此1:50的兑换率,政府是有些吃亏的,这当然是安定江南的“政治需要”。不过有经济历史学家认为,这种略有些打肿脸充胖子的“慷慨”,给后世的元朝金融、财政,留下了许多直至亡国都未能克服的隐患。
文章关键词: 元代钱币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6月4日钱币热门品种点评 上篇文章:6月3日钱币热门品种点评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交易流通人民币属违法
- 8月19日金银币及时行情
- 金银币宜做长线投资
- 外汇券投资前景能远胜人民币
- 1月13日上海钱币市场热门品种点评
- 11月27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2012年金银币市场五大看点
- 奥运纪念钞未出错 鸟巢属写实天坛属写...
- 2009牛年贺岁金条菜百公司全国首发
- 纪念金条或可以卖出高价
- 普通纪念币值不值得你去疯狂
- 银币收藏购买场所有讲究
- 世博老明信片:静固的辉煌
- 金银币三年跌幅近四成投资客感叹白忙活...
- 古钱币收藏 看锈辨真伪
- 猴联:从8分钱面值飙升至几千元一枚(...
- 邮市大盘进入盘整的阶段
- 3月1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2月13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10月17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第三套人民币简介
- 托勒密硬币:王国的口粮
- 6月29日热门品种点评
- 熊猫金币一周涨价近千元
- 5000元纪念币一转手就卖好几万 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