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币卡收藏
文章阅读

50本票证成浓缩的历史博物馆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1978年对很多人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我的命运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发生彻底转变。那一年,我与收藏各种票证结下了良缘,它使我在收藏界整整辛勤耕耘30年。翻开我手中50多本收藏册子,那简直就是一座浓缩了的中国票证经济时代的“历史博物馆”。
  收藏富有中国时代特征的票证,与我从事的本职工作是分不开的。上世纪60年代,我在东北大学上班,学校给我安排了一项重要的工作,负责全校师生的粮油票发放和管理。当时粮票无比珍贵,没有粮票就吃不上饭,我心想一定不辜负组织信任,做好这份工作。
  跨入收藏大门也有一段机缘。那时沈阳市安装一部家庭电话要花3900元,沈阳黎明公司一位专门搞粮票收藏的先生对我说,他想安装电话又没有钱,他可以把自己收藏到的粮票全部卖给我。我对粮票的感情实在是太深了,许多个人经历都与粮票密不可分,我一口就答应了。1993年,全国取消了粮票发行制度,许多大学生都把粮票扔到垃圾桶里,我就挨个垃圾桶里寻找,有人说:“老程疯了,被粮票闹得脑子出了毛病。”
  收藏粮票是非常有讲究的,它们印记着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历史。我收藏到了上海市发行的半两粮票,它似乎在说明上海人特有的精细;我还有云南一家工厂发行的粮票,上面印刷着“最高指示”:要节约闹革命。我还有各个版本的全国粮票,当时全国粮票是花钱都买不到的。记忆中,过去出差时必须要带好全国粮票,它就像通行证一样走到哪里都能有饭吃。有一次同事结婚,我舍不得花钱送礼,我送的红包里包着10斤全国粮票,把他高兴坏了。1980年,我到大连出差,在星海公园遇到几个倒腾海参的人,就用全国粮票换来了1斤干海参,过年时把它拿出来煮着吃,大家都说好。1984年,我又到哈尔滨学习,空闲时间就到农贸市场转悠,临返回沈阳时用全国粮票换到了两张袍子皮,回来后做了一床袍子皮褥子。
  上个世纪,中国各地发行的票证达到10多万种,我收藏到了两万多种。我手里不但有粮票,还有肉票、鱼票、布票、棉花票、香烟票、火柴票、理发票、洗澡票等,可以说包罗万象,只要跟生活有关的,什么样的票证都要。比较有趣的是,到了后来出现的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电视机票等居然是生产厂家或者百货商店独自发行的,当时这种所谓计划经济根本看不到政府监管的影子。
  搞收藏我投入了3万多元,它不但使我畅游在历史的长河中,结交了大批朋友,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我曾经收藏到一种部队专用的军用粮票,由于数量极少,后来被一个展览会拿去采用了。我还收藏到了一种竖版的全国粮票,这种版本根本就没有在市场上流通,据说是有人从印刷厂内部弄出来的,如今价值不菲。
  感悟30年来票证收藏的生涯,犹如读了一遍历史教科书,它使我人生非常充实。现在,我已是辽宁省收藏研究会会员。
浏览次数:1350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10月28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上篇文章:博览世界邮展相约牡丹花城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