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币卡收藏
文章阅读

四枚元武宗时期珍稀钱币鉴赏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辽宁 叶柏光
  元代货币史是中国古代货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史典籍和资料的散佚和缺失,使得今天的人们无法从现存的元代典籍中窥见元代货币史的全貌。
  在《元史》中关于青铜货币铸造之事,仅涉猎了寥寥数语,却也透露出了元代青铜铸币的点滴情形。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元代青铜铸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元代取代金朝和南宋王朝统一中原,夺取全国政权之后,打破了中国传承了近千年的青铜铸币为主币的流通货币制度,大力印造和推行纸币并形成了整套的纸币发行制度,成为继金代之后第二个以纸币为主币的朝代。这一制度贯穿了元代兴亡的始终。相反,元代的青铜铸币退而求其次,由于官方害怕铜钱流通会影响到纸币的发行,以至于几次下令禁止使用铜钱。史书记载有元一代仅有两次铸造青铜钱币的记载,一次是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铸行“至大通宝”(汉文)和“大元通宝”(八思巴文),第二年就因元武宗的死亡而罢铸。另一次是元顺帝至正十年至十四年期间铸造“至正通宝”。两次铸钱铸期很短,铸量有限,存世量稀少,已经成为今天的钱币收藏领域的宠儿和稀罕之物。
  尽管史书只记载了元代仅有的两次铸钱的事情,但是,经过几代古钱币收藏家和爱好者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搜求,精心整理和研判,使得一些没有被元代史籍加以著录的元代青铜币陆续被发现和收藏,它们不仅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空白,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元代青铜货币的历史遗存。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元武宗至大三年行钞铸币的情况:
  元武宗于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即位之后,赏赐无休,挥霍无度,使得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巨大的财政亏空,元武宗于至大三年下诏:推行新的钞票——“至大银钞”,同时开铸青铜货币,“至大通宝”小平钱(光背,汉字楷书)和“大元通宝”折十钱(八思巴文)。史书记载:元武宗至大三年尚书省言:以银钞为母,至元钞为子,宜与铜钱通行。大都(今北京)立资国院,山东、河东、辽阳、江淮、湖广、四川立泉货监。六(行省的)产铜之地设提举司十九(处)铸钱。曰“至大通宝”,每一文准至大银钞一厘。又铸“大元通宝”(八思巴文),每一文(枚)准“至大通宝”钱十文。(同时)历代铜钱悉依古例与至大(通宝)通用。当五、当三、折二并以旧数用之。
  但是推行未及一年,至大四年正月元武宗死,仁宗即位。仁宗当上皇帝之后,对元武宗的执政理念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中调整货币政策,成了首当其冲的事情。至大四年四月,仁宗颁下《罢至大钱钞诏》,诏罢至大银钞、“至大通宝”及“大元通宝”钱。仍用至元钞和中统钞。
  诏曰:“我世祖皇帝,参酌古今,立中统、至元钞法,天下流行。公私蒙利五十年,于兹比者。尚书省不究利病,率意变更,既创至大银钞又铸大元、至大铜钱,钞以倍数太多,轻重失宜,钱以鼓铸弗给,新旧资用,曾未再期其弊滋甚。
  爰咨廷议,允协舆言皆愿变通,以复旧制。其罢资国院及各处泉货监、提举司。买卖铜器听民自便。应尚书省已发各处钞本及至大铜钱截日封贮,民间行使者赴行用库倒换。”
  在这里笔者向各位泉友介绍四枚元武宗至大三年铸造的青铜钱币,这几种钱币就是刚刚铸出发行未及一年,就遭到罢铸和封贮的青铜钱币。这是笔者花费近三十年的时间陆续收藏的。
  一、 “至大通宝”折二钱(汉字楷书)(图1)。钱文汉字楷书。直径28毫米、厚度2毫米、重量6克。其形制具有金代“大定通宝”钱之遗风。文字书写流畅、秀丽,铸造规范整洁。“至大通宝”折二钱属于试铸钱,没有发行和流通,是元代青铜钱币的珍稀品。
  二、 “大元通宝”折十钱(八思巴文,背上“宜”字钱)(图2)。著名钱币学者孙仲汇先生在《古钱币图解》一书的第63页上曾提到此钱:“‘大元通宝’版别很多,且大小厚薄不均,又有背上阳文‘宜’字者,仅见一枚。”可见孙仲汇先生见过此版式钱币,可惜没有提供图片和拓片,以至于使人无法知晓其庐山真面目。笔者收藏的这枚背上阳文“宜”字钱,生坑出土,锈片坚硬,背郭深竣,文字清晰。此钱直径40毫米、厚度4毫米、重量20克。此类钱币的背面图案多有所变化,除光背者以外,还有背四出、四蛙、四花等等。
  三、 “大元国宝”折十钱(汉字篆书,光背)(图3)。“大元国宝”折十钱(光背)此钱钱文汉字篆书字体规整秀美,颇具金代“泰和重宝”篆书钱的风韵。此钱直径46.8毫米、厚度2.6毫米、重量18克。此类钱币另有背上双龙戏珠图案者和“至大”两字者,光背者不多见。华光谱的《中国古钱大集》录入的唯一光背者是铅质雕母。
  四、 “大元国宝”小平钱(汉字篆书)(图4)。钱文直读,汉字篆书。生坑出土之品。目前所见各类谱录均未记载,属于出谱的创见品。此钱完全是“大元国宝”篆书折十钱的浓缩精华版。应该属于元代青铜铸币的精华,同时代表了元代青铜铸币的巅峰之作。
  得此四枚元代青铜钱币颇感惬意,闲暇之余,饮茶品泉,据典考疑,其乐无穷。草成拙文,今借贵刊一角发表出来,与泉友们共赏同鉴。(责编:丁丑)
分享到:
浏览次数:445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藏家看好方银龙市场增长潜力   上篇文章:1月14日钱币热门品种点评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