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殷墟文物流失的前世今生

来源/作者:网络 |
  殷墟文物流失的前世今生
妇好墓出土玉龙
  核心提示
  史学界曾经对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夏、商两朝有过广泛的质疑。但这一疑问是随着殷墟的发现以及大量甲骨文骨片的出土和研究而被推翻。殷墟作为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是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然而一项最新调查却显示,在过去的百余年间,殷墟至少有5万余件文物通过劫掠等渠道流失海外。“申遗”成功之后,对流失海外的文物追索问题遂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治病龙骨引发甲骨挖掘狂潮
  “小时候见过不少来村里淘宝的人,不少村民还做过雇工。”对于安阳小屯村“宝贝”的外流,年近七旬的村民索大爷已经见过太多。其实,在老人的心里还有很多疑问:“那么多的宝贝如今都去了哪里?”
  1899年,是安阳考古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在经历了3000多年的风雨之后,小屯村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年秋天,作为中国殷商后期王室档案资料的甲骨被发现,清代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也因此成为了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
  王懿荣的发现在北京城形成了一股购买收藏“龙骨”之风,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商贾名士纷纷搜寻甲骨,对“龙骨”疯狂追捧,吸引了大批商人对“龙骨”的疯狂搜寻。1915年,罗振玉终于确定了小屯即为甲骨文的发现地,并确定小屯为殷墟所在地。
  从此,小屯村告别了3000多年的宁静,先是当地农民刨坑挖土寻找甲骨,随后大批古董商贩驻扎小屯,大批殷墟出土的甲骨通过牛车、汽车,被运向达官贵人的书房客厅。
  有关资料统计,殷墟自1928年开始考古发掘以来,出土甲骨约15万片,玉器2600余件,青铜器6000件左右,加上石器、骨器、竹木器、漆器、皮革制品、纺织品等,重要及完整的文物至少有数十万件。
  殷墟文物
  至少5万余件流失海外
  “殷墟自20世纪初被发现以来,至少有5万余件文物因为劫掠等原因流失海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唐际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数据是我根据10余年调查研究推算出来的。”
  据其统计,目前海外至少有80多家博物馆、基金会、拍卖行和私人机构藏有殷墟文物,包括珍贵的甲骨、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石器等。日本根津美术馆收藏的三方盉、加拿大皇家博物馆收藏的刻辞骨匕、美国芝加哥艺术研究所收藏的骨尺等,都成为殷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象征。在殷墟成功跨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后,流失海外的文物成了殷墟和安阳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多数是在解放前,准确点讲是在清末民初年间流到海外的。先是当地农民,后是古董商,再后是当地军阀、官绅,纷纷瞄上了小屯。这块土地下埋藏着甲骨、青铜器,他们都想从中牟取暴利,使得小屯出土文物的价格不断上涨。”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秘书长、安阳市文物工作队队长孟宪武告诉记者,殷墟出土的甲骨内容涉及殷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甲骨自出土之日便遭遇了流失的厄运,更多地被送往京城,深受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喜欢和收藏。
   
浏览次数:822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