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收藏家郭庆祥:艺术品收藏不仅仅是商品买卖

来源/作者:网络 |
  来源:文汇报 作者:郭庆祥 选稿:方翔
  大连万达玥宝斋负责人郭庆祥先生是国内顶尖的艺术品收藏家,其收藏的经历和藏品在中国的收藏界堪称一大传奇。去年,郭庆祥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为本刊撰写了一系列有真知灼见的文章,引起了圈内外和各艺术媒体的热烈反响和争议。最近,郭庆祥先生再次应邀为本刊撰写了数篇艺术专论,将他近期对艺术品收藏的所思和所感贡献给读者。
  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可谓风光无限。资金源源流入,艺术品的价格
  在短时间内节节高攀,一片兴盛景象。但是,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艺术品感兴趣,询问和购买的人也比比皆是,但是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和懂得欣赏艺术的藏家却少而又少。
  艺术市场变成了某些艺术投机者的“掘金地”
  事实上,随着画家、拍卖行、画廊数量的上升,投机者的数量也随之上升。由于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艺术文化产业也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盛世兴收藏,这本是件好事。但是,某些“市场幕后黑手”虚张声势地操纵艺术市场,“创造”了人为的、不规范的成交数据,为这个市场带来了错误的引导和对艺术的曲解。社会的浮躁、金钱的诱惑,使社会中某些对艺术本不感兴趣的人,也加入到收藏队伍中。他们与其说是“投资”,更不如说是“投机”。艺术市场变成了他们的一方“掘金地”,如果资金的背后不是真正的收藏家,那么这个产业链对艺术的发展将是灾难性的打击,表面的风光将掩饰不住其真实的危机。
  现在,某些探索性、试验性的“当代艺术”作品可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从人们视线中消失。国外的艺术品市场曾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拍卖行把某些作品的成交价提得很高,过后没多久,其中一些“画家”却不见了,在媒体和市场中消失了。因为幕后炒作者在这些画家的身上赚够了钱后,就另觅其他“画家”了。这些“画家”钱也赚够了,也就不再画画了。这些人根本就不是收藏家和艺术家。如今,这种现象也开始出现在国内的艺术品市场,真正爱好艺术的收藏家们要警惕了,不能被看起来的某些红火现象所误导,许多情况是不真实的。真正的艺术和艺术家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不能光看艺术品的成交数据,更应把精力放在对作品和艺术家的研究上。
  某些作品的创作实行的是工业化流水作业程序
  现在只要谈及艺术或艺术家,许多人开口就是钱。一件本是心灵沟通的高雅事情,此刻却和谈论一件普通商品的价值别无两样。我们常说:“艺术品是特殊商品”,那特殊在哪里?特殊就特殊在艺术具有“不能再生的唯一性”、具有“情感表达的个体性”和具有“技术语言的创新性”。所以,艺术的价值是不能仅仅用价格来衡量的,也因此,艺术品永远不会和商品等价。今天艺术市场的某些现象,说穿了,就是一些投机资本在艺术市场玩的把戏。它们和真正的艺术收藏和艺术投资无关。许多国内收藏家们已经到了该清醒的时候了。自己一定要学会多分析、多研究和多质疑,把握好正确的艺术收藏和投资理念。
  无论是在本土的中国画创作领域还是在“当代艺术”创作领域,某些“艺术家”们是在“玩”艺术,而某些“资本家”则在“玩”资本。某些作品的创作过程就像是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实行的是工业化流水作业程序:先制造一种“风格”,然后便无限复制,技法、形式甚至内容都千篇一律。有的“画家”完全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造“作品”;某些“当代画家”则为了迎合某些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不健康的想象,为了金钱“制作”文化垃圾;又有某些“画家”不在艺术本身下功夫,却在“官位”上下功夫,一旦有个一官半职,就对自身作品搞虚假宣传,钻营牟利。这些所谓的艺术家根本失去了艺术创造的灵魂,创作态度不纯正,“鱼目混杂”于艺术创作队伍之中,长此以往必定误导艺术的发展,也不可能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
   
浏览次数:857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