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对话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寻宝藏宝说宝

来源/作者:网络 |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马未都,1955年生于北京,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主编、出版有《马说陶瓷》、《明清笔筒》、《中国鼻烟壶珍赏》、《中国古代门窗》、《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等。其中《中国古代门窗》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
  采写 记者 周洁 通讯员 何明昕
  对话背景
  盛世收藏。自打收藏家马未都到《百家讲坛》说收藏,有关文物鉴赏的一家之言,装置在他亲历的收藏案例里,床榻、柜架、屏几……那些不说话的古董,变得有血肉,有生趣了。因说文物故事,2007年中国年度时尚人物,出现了马未都的名字,和他站在一起的还有张艺谋、刘翔、马云、王石等。虽说是每天和古旧之物打交道,早在12年之前,马未都似乎就该享受时尚先生之誉。因为博物馆是舶来品,马未都创办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填补了我国建国以来私立博物馆的空白。
  多一点知识就多一点乐处
  问:有个说法叫“盛世收藏”。有属于自己的博物馆,你怎么看“盛世收藏”。
  马未都(以下称“马”):盛世是与太平、富裕连在一起的。只有当衣食解决以后,人们才注重精神的需求。北京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很多人看似貌不惊人,家里有价值连城的东西。我看到央视播出的一条新闻,说我国现在有7000万收藏爱好者,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个数字。
  这些年,国家用重金买下很多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文物,比如在1995年,故宫博物院斥资将近2000万元人民币,买了北宋张先《十咏图》;2002年,财政部又斥资将近3000万元人民币,买了米芾著名的《研山铭》,收归国有……
  今天,博物馆都免费开放了,拍卖会也很多,可饱眼福。过去,(文物)藏在博物馆、藏在私人家里,你不进去根本看不到。
  问:你最早看到的“文物”是什么?
  马:10来岁吧,我家后面有个下水道堵了,跑去看热闹,结果从里面掏出来一个鎏金佛,也有说是金佛。“文革”刚开始,当时许多人都把家里的古董扔掉,说是“破四旧”,扔掉以后心里就踏实,大量文物遭到破坏。
  问:糟蹋了无数国家“宝贝”,这在今天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
  马:如今,每到双休日,北京潘家园文物市场人头攒动。大家都在埋头寻宝,希望从古代遗留中,淘到自己心爱的东西。
  问:听收藏的朋友说,淘宝过程,其实也是一次有趣的学习。
  马:对。有一次看央视的《开心辞典》,选手连闯十关。最后一道题,问“萧墙”什么意思。我一看,这哥们儿傻了,果不其然,他翻身落马,没得上大奖。
  其实萧墙就是屏风。“萧”跟“肃”通假,也就是说,你到萧墙这儿就要庄重、严肃。萧墙当时的作用,就是为了挡住视线。中国人贵曲不贵直,说话都拐弯儿。古代的建筑,宫殿园林,都不一通到底,一定要在中间遮挡一下,保护隐私。比如我们现在的一室一厅,一开门,正洗脚呢,外人都看得见,以前是绝对不允许的。过去的大家族里有时也摆一个落地大帽镜,这就是由屏风演变而来的。多一点知识,就多一点乐处。
    
浏览次数:875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