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收藏的准备
来源/作者:网络 |
从收藏的角度讲,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准备。今天喜欢收藏的人太多了,但是冒冒失失地进来,没有准备,就会出很多问题。那么,收藏首先应该准备什么呢?第一条就是理论先行。你首先应该知道你要收藏什么,再把对应的书找来看。比如说,我喜欢陶瓷,我就找《中国陶瓷史》看看,我得把中国陶瓷先弄清楚。人家一说宋代五大名窑,我就得知道是“汝官哥钧定”。
专业上做准备非常重要,不是光说自己收藏就行了。你跟人家一张嘴,人家就说你是个棒槌。你跟人聊天,说:“我喜欢斗(音抖)彩。”说错了,念斗(音豆)彩。“斗”是双音字,如果你没有很深的了解,你一说错,人家就知道,你是个棒槌,是一个不懂行的人。
第二点就是最好请个老师,交个朋友。但这条要注意,一定要找正经人,不要找一些走旁门左道,全是巫术的人。再有一点,你请的这位老师应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比如说在专业单位任职、有过收藏成就,这样的人会对你有很大的好处。有时候别人教你一句,省得你摸索半天。当然,我现在说的都是理论问题,你也可以不请老师。比如我刚喜欢收藏的时候,我就没请,也没地儿请。我就是逮着这个人问一句,逮着那个人问一句。所有人都可以是你的老师,但你要自己多思考。
第三点就是多接触实物,有机会就看。接触实物有很多种方式,最多的就是看展览。我早年酷爱看展览,所有的展览不落空,一般都是开幕看一次,闭幕前再看一次。看的时候要仔细,记住所有特征。现在展览很多,跟我喜欢收藏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另外,看的同时能上手尽可能去上手。比如拍卖会的预展,你可以去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别人有好东西,你在不违反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可以上上手,但一定要小心。
翰海拍卖公司就出过一件事。一位老兄一进屋就两眼发直,直接对着一个瓶子冲过去,他没看见瓶子前面还有柜子,柜子上还有玻璃。结果一头撞到玻璃上了,玻璃当场就把瓶子给切碎了,后来还引发了官司。我挺能理解这种心态,因为我原来也碰见过这么一件事。那时候我还没做博物馆呢,我家里东西多。有一个酷爱收藏的老先生上我们家来看东西,一进门就直奔着东西去了,没看见脚底下有地毯,结果绊了一个大马趴,摔倒了。这些人就是心里非常着急。但是看文物的时候,心里绝对不能急。不论你多么想看见这东西,都要注意观察,注意周围的环境,这就是你上手时的一个规矩。你不懂这个规矩,就会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
我亲眼见到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两个人各看一个盘子,看完后没有按照规矩都放下,再去拿对方的盘子看。他们互相手递手,结果当场俩盘子就都撞碎了。眼睛是有视差的啊!那时候,我在旁边看着都一头大汗,甭说他俩了,就跟水洗的似的。
你看古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特征,要注意到所有的细部。比如底部,有机会尽可能地去看到。我当年去故宫参观,那时候故宫的条件没有现在好,展厅里灯光非常昏暗,我自己带着手电筒。我第一次拿出手电的时候,工作人员都冲过来说:“你想干什么?”我说:“我就是想看清楚点儿。”他说:“这不是看得挺清楚的吗?”他不知道,他说的那个清楚,跟我说的清楚,实际上有很大差距。他只要看到东西在展柜里,就算清楚了;我是要看到所有的细部,才算清楚。我去的多了,就跟里面的工作人员混熟了,再拿手电也没人管我了。
后来有一次,我去的时候,我就指着一个瓶子,跟他们说:“你们那瓶子被人动过了。”那人说:“不可能。”我说:“肯定动过了,你最近是不是没上班?”他愣了,说:“是没上班,我请了一个礼拜的病假。”我说:“你问问,一定动过了。”他就真的打了个电话一问,那个东西确实被动过了,拿出去照相后又送回来了。他觉得特神奇,就问我:“你怎么知道这个东西动过了呢?”我说:“这事儿对你来说特难,对我来说就很简单。这个瓶子每个面的图案不一样,我每次来看的都是这面,我特想看到背面,可就是看不到。结果这个瓶子照完相,被送回来的时候,放的人随意一搁,把背面冲外,我终于看到了。”
专业上做准备非常重要,不是光说自己收藏就行了。你跟人家一张嘴,人家就说你是个棒槌。你跟人聊天,说:“我喜欢斗(音抖)彩。”说错了,念斗(音豆)彩。“斗”是双音字,如果你没有很深的了解,你一说错,人家就知道,你是个棒槌,是一个不懂行的人。
第二点就是最好请个老师,交个朋友。但这条要注意,一定要找正经人,不要找一些走旁门左道,全是巫术的人。再有一点,你请的这位老师应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比如说在专业单位任职、有过收藏成就,这样的人会对你有很大的好处。有时候别人教你一句,省得你摸索半天。当然,我现在说的都是理论问题,你也可以不请老师。比如我刚喜欢收藏的时候,我就没请,也没地儿请。我就是逮着这个人问一句,逮着那个人问一句。所有人都可以是你的老师,但你要自己多思考。
第三点就是多接触实物,有机会就看。接触实物有很多种方式,最多的就是看展览。我早年酷爱看展览,所有的展览不落空,一般都是开幕看一次,闭幕前再看一次。看的时候要仔细,记住所有特征。现在展览很多,跟我喜欢收藏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另外,看的同时能上手尽可能去上手。比如拍卖会的预展,你可以去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别人有好东西,你在不违反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可以上上手,但一定要小心。
翰海拍卖公司就出过一件事。一位老兄一进屋就两眼发直,直接对着一个瓶子冲过去,他没看见瓶子前面还有柜子,柜子上还有玻璃。结果一头撞到玻璃上了,玻璃当场就把瓶子给切碎了,后来还引发了官司。我挺能理解这种心态,因为我原来也碰见过这么一件事。那时候我还没做博物馆呢,我家里东西多。有一个酷爱收藏的老先生上我们家来看东西,一进门就直奔着东西去了,没看见脚底下有地毯,结果绊了一个大马趴,摔倒了。这些人就是心里非常着急。但是看文物的时候,心里绝对不能急。不论你多么想看见这东西,都要注意观察,注意周围的环境,这就是你上手时的一个规矩。你不懂这个规矩,就会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
我亲眼见到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两个人各看一个盘子,看完后没有按照规矩都放下,再去拿对方的盘子看。他们互相手递手,结果当场俩盘子就都撞碎了。眼睛是有视差的啊!那时候,我在旁边看着都一头大汗,甭说他俩了,就跟水洗的似的。
你看古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特征,要注意到所有的细部。比如底部,有机会尽可能地去看到。我当年去故宫参观,那时候故宫的条件没有现在好,展厅里灯光非常昏暗,我自己带着手电筒。我第一次拿出手电的时候,工作人员都冲过来说:“你想干什么?”我说:“我就是想看清楚点儿。”他说:“这不是看得挺清楚的吗?”他不知道,他说的那个清楚,跟我说的清楚,实际上有很大差距。他只要看到东西在展柜里,就算清楚了;我是要看到所有的细部,才算清楚。我去的多了,就跟里面的工作人员混熟了,再拿手电也没人管我了。
后来有一次,我去的时候,我就指着一个瓶子,跟他们说:“你们那瓶子被人动过了。”那人说:“不可能。”我说:“肯定动过了,你最近是不是没上班?”他愣了,说:“是没上班,我请了一个礼拜的病假。”我说:“你问问,一定动过了。”他就真的打了个电话一问,那个东西确实被动过了,拿出去照相后又送回来了。他觉得特神奇,就问我:“你怎么知道这个东西动过了呢?”我说:“这事儿对你来说特难,对我来说就很简单。这个瓶子每个面的图案不一样,我每次来看的都是这面,我特想看到背面,可就是看不到。结果这个瓶子照完相,被送回来的时候,放的人随意一搁,把背面冲外,我终于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