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徐政夫的收藏经:从古玩书画到当代艺术

来源/作者:网络 |
  作为台湾地区最大收藏团体清玩雅集的发起人,徐政夫打算筹集巨资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买卖艺术品是无记名投资,又可以保值,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每年经手古董文物价值6亿新台币(合1.5亿元人民币)的徐政夫坦言买卖当代艺术品要有三个原则:市场、学术和画家本身的创作。有市场热点,学术上又有肯定,并且画家本身也在不断成熟中,那么这样的艺术品一定具有潜在增值的机会……投资当代艺术,5年到7年是一个周期。国际惯例是每7年翻一番。
  我建议他集中放在蔡国强这一块,这是古根汉姆博物馆主办的……如果不了解,再打电话给我,我分析给他听。在上海新天地一茶室中,年届六旬的中国台湾地区古董商人徐政夫一面喝着茶,一面对着手机那头说道,游刃有余。
  徐政夫算是艺术市场内的双栖明星:他不仅精通于古玩、书画的买卖,连古董商人从不染指的当代艺术,他也涉足其中,并颇有心得。目前他是纽约大都会、大英博物馆、新加坡艺术馆、香港艺术馆、台湾故宫、台湾历史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古董供应商,每年经手的古董文物价值6亿新台币(合1.5亿元人民币)。
  我现在做生意很轻松,凭着徐政夫三个字就可以走到哪吃到哪。对此,徐政夫颇为得意,他目前的净资产价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是台湾地区最大收藏团体清玩雅集的发起人。
  发家致富的黄金十年
  艺术市场上一般分两种人:投资客和收藏家。投资客往往趋利而往,随市场潮流买卖艺术品,以便低买高卖;收藏家则一般买卖自己喜欢的艺术品,不会随意出手。徐政夫是一位典型的投资客,他投资兴趣广泛,从玉器古玩到书画再到园林地产,无不参与,并且还屡屡踏中步点,赢利丰厚。
  最初,徐政夫是大学教师,教授摄影学和心理学。年轻时的他喜欢收集一些艺术品,后来索性辞去教师的工作,和朋友经营一家大型的古董店寒舍。12年前,徐政夫的生意还并没这么红火。准确地说,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徐政夫承担的是一个交流者的角色:从1986年开始,他每年都要带部分古玩专家来大陆参观考察。1992年,徐政夫发起成立了清玩雅集这个华人圈内知名的文物收藏团体。清玩雅集如今汇聚了全台湾最重要的收藏家,购藏实力相当于半个台湾艺术市场。
  1992年我刚从寒舍总经理的位置上退下来,歇息了两年,刚好朋友在台北有处空房,便在那里开了家书店。徐政夫回忆说。1994年,徐政夫拿着近60万新台币(约15万元人民币),驻扎进台北建国南路旁的一处空房,经营书店的同时,夹杂点文物买卖,日子倒也过得不咸不淡。
  不过,资产暴涨的第一桶金很快就降临到他身上。那时我只花了5万元、8万元人民币不等的价格,就在香港、新加坡买了一些傅抱石等人的书画。结果短短3年之后,价格就暴涨了10倍不止。等徐政夫把这些书画全部出手后,发现自己的资产竟多了近2000万元人民币。他顺势成立了观想公司,专门从事文物艺术品收藏买卖。中国书画带给他的暴利让他更加专心钻研艺术市场的趋势。
  涉猎佛像石雕市场,也给徐政夫带来了丰厚回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徐政夫发现佛像石雕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很受肯定,很多大型博物馆都收藏中国的佛像石雕。但在大陆却一直没有收藏家购买,价格相对低廉。徐政夫就决定从这一市场空当切入。一批1996年在山东省青州出土的石雕佛头流转到香港,价格极其便宜,一个南北朝的佛头只要港币四五万元,甚至不如一个新雕。
   
浏览次数:771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