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故宫故事:礼仪天下
来源/作者:网络 |
在进入故宫的四座大门中,东华门是与众不同的。只有非常细心的人才会发现,它的门钉只有8行,有别于其他三座门的9行。
这一细微的差别,400多年前,曾经引发了一场震动朝野的风波。
公元1521年3月,明武宗驾崩,武宗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于是,皇太后决定,湖北的朱厚熜以藩王身份继承皇位。但是,朱厚熜行进到北京宣武门外,忽然止步不前了。
面对皇帝宝座,朱厚熜究竟有什么疑虑呢?
起因在于礼部拟定的继位礼仪:朱厚熜应由东华门入紫禁城,先到文华殿,追认皇太子的身份,然后再继承皇位。
门钉少了一行的东华门在等级上低于午门,神武门,也低于西华门。在紫禁城的设计中,这座大门临近太子的宫区——文华殿,是太子出入紫禁城的通道。皇帝本人,几乎不走东华门。
固执的朱厚熜拒绝了礼部的要求。这位继承人坚持:"吾嗣皇帝位,非皇子也"。我是来当皇帝的,怎么能以皇太子的身份入宫呢?
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皇太后妥协了:皇位不可久虚,百官即日于城外上表劝进。
4月28日正午,朱厚熜如愿由大明门正中御路进宫继位,年号嘉靖。这场牵动朝野的礼仪之争,暂时告一段落。
在这场较量中,大臣敢于与即将继位的皇帝抗衡,而朱厚熜也甘愿冒着失去皇位的危险固执己见,难道仅仅只是为了一套礼仪程序吗?
在礼仪之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公元1661年,即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24岁的顺治皇帝去世。在弥留之际,口授遗诏,将皇位传给八岁的儿子玄烨。
两天后,正月初九,是玄烨登极的日子。
登极大典是紫禁城最重要的仪式,500多年只有20多次,真实的场景只有亲历者才能见到,却最能引发后人的无限想象。
这将是清入关后紫禁城举行的第二场登极大典。
当年顺治登极,正是明朝灭亡,李自成败退,紫禁城多处损毁,只能一切从简。大典没有按传统在太和殿举行,移到了太和门。
经过十几年征战,经营,当玄烨登极时国家基本稳定,已经可以按典章制度举办一场完备的大典了。
而大典应如何操办?大典程序,卤簿仪仗,人员站位等如何安排?
这是摆在清初礼仪官面前的一道课题。
其实,所有的大典细节,在历代的宫廷文档中,都有明晰的记录。即使改朝换代,除了服饰以外,主要的典礼环节,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对于清代礼仪官来说,明朝遗留的典章制度文献——《明会典》,就是最好的范本。
今天,当我们试图再现清代登极大典的时候,《清会典》也为我们提供了所有重要的线索。
这一细微的差别,400多年前,曾经引发了一场震动朝野的风波。
公元1521年3月,明武宗驾崩,武宗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于是,皇太后决定,湖北的朱厚熜以藩王身份继承皇位。但是,朱厚熜行进到北京宣武门外,忽然止步不前了。
面对皇帝宝座,朱厚熜究竟有什么疑虑呢?
起因在于礼部拟定的继位礼仪:朱厚熜应由东华门入紫禁城,先到文华殿,追认皇太子的身份,然后再继承皇位。
门钉少了一行的东华门在等级上低于午门,神武门,也低于西华门。在紫禁城的设计中,这座大门临近太子的宫区——文华殿,是太子出入紫禁城的通道。皇帝本人,几乎不走东华门。
固执的朱厚熜拒绝了礼部的要求。这位继承人坚持:"吾嗣皇帝位,非皇子也"。我是来当皇帝的,怎么能以皇太子的身份入宫呢?
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皇太后妥协了:皇位不可久虚,百官即日于城外上表劝进。
4月28日正午,朱厚熜如愿由大明门正中御路进宫继位,年号嘉靖。这场牵动朝野的礼仪之争,暂时告一段落。
在这场较量中,大臣敢于与即将继位的皇帝抗衡,而朱厚熜也甘愿冒着失去皇位的危险固执己见,难道仅仅只是为了一套礼仪程序吗?
在礼仪之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公元1661年,即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24岁的顺治皇帝去世。在弥留之际,口授遗诏,将皇位传给八岁的儿子玄烨。
两天后,正月初九,是玄烨登极的日子。
登极大典是紫禁城最重要的仪式,500多年只有20多次,真实的场景只有亲历者才能见到,却最能引发后人的无限想象。
这将是清入关后紫禁城举行的第二场登极大典。
当年顺治登极,正是明朝灭亡,李自成败退,紫禁城多处损毁,只能一切从简。大典没有按传统在太和殿举行,移到了太和门。
经过十几年征战,经营,当玄烨登极时国家基本稳定,已经可以按典章制度举办一场完备的大典了。
而大典应如何操办?大典程序,卤簿仪仗,人员站位等如何安排?
这是摆在清初礼仪官面前的一道课题。
其实,所有的大典细节,在历代的宫廷文档中,都有明晰的记录。即使改朝换代,除了服饰以外,主要的典礼环节,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对于清代礼仪官来说,明朝遗留的典章制度文献——《明会典》,就是最好的范本。
今天,当我们试图再现清代登极大典的时候,《清会典》也为我们提供了所有重要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