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退出历史舞台的购物票证成为收藏品
来源/作者:网络 |
历经30年变革与突破,商业服务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商品极大丰富,人们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粮票为代表的各种购物票证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已成为收藏市场上的藏品。
各种票证印记着无奈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生活过来的人,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票证都留有深刻的印象,有人甚至统计过,当时用的各种票证达60多种。“粮票、肉票、布票、盐票、油票、煤票、烟票、蔬菜票……就连买糖果、糕点、火柴、肥皂也要凭票,高档的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要是没票根本别想见到,哪像现在想买什么随时可以去超市买。”家住石家庄市胜利南街北联第二干休所的丰迪纯老人说:“那时候家里人多,每个人每月的米、面、油、肉的供应都是有定额的,而这一切都需要票证。每个月捏着几张票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1985年放开经营,票证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小时候买菜要到菜店,菜店的销售员都特别牛气。有时菜店来一车西红柿,三两分钟就能排起几十人的长队,好坏就是簸箕,甭想挑挑拣拣,能买到就不错了。”吴女士回忆起年少时抢西红柿的日子,仍然记忆犹新。
直到1984年11月份,蔬菜市场和价格全部放开,20年来国营公司独家经营蔬菜的局面被打破,统购包销时代结束,菜难买的情况才有所改善。从1985年开始,蔬菜采取议购议销的方式,由国营、集体、个体商贩、菜农多渠道经营,石家庄市蔬菜市场开始呈现出数量足、品种多、质量好、市民购买方便的局面。
同年,水产品实行放开经营。
1985年,牛、羊、禽、蛋实行放开经营。
有学者称,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从此开始,随着经营放开、市场供应丰富,陆续有票证被取消,票证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票证的功能渐渐弱化,最明显的变化是,用购物票证购买的东西少了很多,有时不用票证,同样可买到不少东西。而粮票是最后一种被取消的票证。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票证的确是计划经济和物资短缺的产物,但在当时物质匮乏的条件下,票证制度对保障物品供应、稳定物价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石家庄市商联会曹润亭秘书长坦言。
票证成为收藏品,商品极大丰富
“随着我国加快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建立,‘旧票证’渐渐离我们远去了,成了一种纪念品、收藏品。”在新近建好的怀特古文化·茶城,总经理孔爱建边领记者参观边介绍道。在这座艺术品、收藏品的殿堂里,我们看到那些穿过岁月风尘存留下来的票证,正成为收藏品,它是中国百姓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见证,是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艰难历程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