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来源/作者:网络 |

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宋·定窑白釉圆托五兽足熏炉
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宋·定窑孩儿枕
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南海一号"沉船珍贵宋瓷 资料图片
 
  始烧于唐的窑变釉,开始作为片状的色彩装饰在瓷器上,北宋时期成为钧窑瓷器的标识。从北宋到元,烧造窑变釉的钧窑窑址遍及中原及华北大地,形成宋元时期极具特色的钧窑体系。宋钧瓷基本釉色有蓝、红两大类。“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无成双”等等传说,都是描述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发生“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神奇色彩、宛若天际云霞的钧窑之魅力。这是北宋时期钧窑能列为“官窑”的基础,也是对北宋官钧是由民窑发展升华而来的一种认可。
  首博北京文物精品展展出的钧窑瓷器中有一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鼓丁三足洗,亦称鼓式洗,高9.4厘米、口径23.5厘米、足径9.5厘米。器身上下饰鼓钉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中下承以三如意头足。洗内施天蓝色釉,外为玫瑰紫色釉。此件洗的尺寸属最大者,器物完整无损。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纹为钧窑器之特征,是为传世官钧窑瓷器的代表作品。底刷黄褐色薄釉,绕底一周有支烧痕,并刻有“一”字标记。河南禹县钧台窑址曾发现刻有“一”至“十”数目字的钧瓷标本,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官钧窑瓷器相同,这些数目是同类制品从大到小的编号。另一件充分体现钧窑以花盆最为出色的钧窑玫瑰紫葵花花盆,高15.8厘米、口径22.8厘米、底径11.5厘米。釉色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会,灿若云霞。
  定窑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定窑原为民窑,自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使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北宋中后期,由于定窑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中一部分产品专为官府和宫廷烧造,更多的是为民间需求而生产的。定窑遗址中,官用瓷和民用瓷器遗存在同一瓷窑遗址中的事实在山西铜川耀州窑中也有发现,学术界一致认为这是印证史料记载定窑和耀州窑烧制贡瓷的依据。由此,我们发现宋代宫廷用瓷有民窑烧造的贡瓷,也有像钧窑专设窑场,烧制御用瓷。这次展品中首都博物馆藏、川义区辽净光舍利塔基出土的宋代定窑白童子诵经壶,高29厘米、底12厘米。此器以童子手捧经卷为壶流,体空为壶腹。构思巧妙,胎质精细,展现定窑瓷器之美。另一件河北省定州博物馆藏、河北定县净众院塔基出土,宋代定窑白釉圆托五兽足熏炉,通高24.3厘米,口径16.3厘米。此器为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佛前供器,器型仿金银器。由盖、炉两部分组成。盖呈盔形,上有花宝珠式炉顶,炉身附五个兽面衔环足。瓷胎细腻坚硬,釉色莹润透明,是为北宋早期定窑瓷标准器物之一。展现出定窑瓷器“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磐”的特色。
  此次首都博物馆北京文物精品展集中展示了宋代著名的五大名窑瓷器,均系明清宫廷典藏,显露出高贵典雅的皇家气派,也代表了宋代瓷器的最高水平。
浏览次数:693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