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清代吴历的《泉声松色图》

来源/作者:网络 |
清代吴历的《泉声松色图》
  吴历(1632-1718),江苏常熟人。本名启历,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作为清代六大画家之一,他的经历颇为特别:少时学诗、经、琴、画于陈瑚、钱谦益、王鉴、王时敏等名人,后家道衰落,鬻画事母,遂致力于绘画。31岁时,母与妻相继去世,他悲伤欲绝,思入空门,与虞山兴福寺的默容和尚交善。十年后默容圆寂,吴历难以释怀,却加入了外国传来的天主教。50岁时随外国传教士柏应理去澳门修道,并成为修士,圣名西满。后转入耶稣教,57岁时升为司铎,赴上海嘉定传教达三十年,寿八十七岁。他本来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职业画家,生活优裕,然而他却献身教义,甘愿住漏雨破屋,生活凄苦。但是,三百年前的中国画家,却也没有一个能如他那样长期浸心西洋文化,而宗教绘画正是西洋美术的重要宝库,吴历几十年耳濡目染,深深融入了其绘画之中。
  《泉声松色图》,纵64.6厘米,横38厘米,纸本,水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绘一峰高峙,有泉自半山岩间喷涌、溅落,在山脚汇成小溪,曲折向外流淌,鸣声不绝,溪流旁绘坡石;山峦上密栽松林,枝叶茂密苍翠,有村舍、小亭隐现其间,远山更有楼阁、佛塔。这是一幅不大的画,然而依然构图繁复,布置精致,犹存“四王”的画风,却有着吴历个人的新意。虽在其题画中盛赞“痴翁”的“笔下意见不凡,游戏中直接造化生动”,但画中已不是黄公望的简略勾皴,而是连勾、带皴、带擦,用笔沉着,墨色苍润。披麻皴在交错中化作解索皴,连石顶及“矾头”的受光面也密布,形似王蒙之繁、密,然而我以为更近似西洋素描画中密集的线衬。经淡墨烘染后,山石更具有立体感。在构图上也强调近景、中景、远景,层次分明,透出中国画的“深远”气息,但也可以看出西洋画“透视法”的影响。这样的画,不论是装镜框或裱立轴,挂在墙上,无疑增强了视觉的浓度和厚度,似乎更适合受过一定西方教育的人们的欣赏习惯。换言之,也就是更适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
  图上落款:“康熙甲申正月墨井道人题”。时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吴历七十三岁。吴历在五十到七十岁之间,也就是去澳门修道和赴上海传教的初期,潜心于宗教,画极少,而七十岁以后,作品渐多。虽说潜移默化,但他对中西绘画的差异,有清醒的认识:“我之画,不取形似,不落窠臼,谓之神逸。彼全以阴阳向背形似窠臼上用工夫。”这也就让我们理解何以耳濡目染三十年,而吴历一落笔,却依然不改中国画的面目、神韵,尽管也融入西画的“阴阳向背”。粗看,有人甚至以为和“四王”并无二致。这至关重要的“神逸”两字,悟透中国画的灵魂之所在。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铜元天地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浏览次数:622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两兽首买家基本确定为亚洲人   上篇文章:中国古代书画拍卖天价频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