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专访当代书画名家杨永安

来源/作者:网络 |
  “世间万物千姿百态,我独钟情于松柏,只因爱他质朴坚韧、啸霜傲雪的精神和气概,在多年研习松柏题材的创作中,这种精神潜移黙化地濡染改造着我的精神世界,激励着我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路上不断努力。”
  2009年2与15日至23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确立了杨永安作为一个美术家的声誉。
  他在松青柏翠的绘画艺术中找到了时代新的色彩和声音,也瞥见了自己个性的折光和传统的投影。
  自幼书法磨练基本功,从小练正楷,勤奋不辍,使他在书画上每日精进。
  在青春年月里,他勤政游艺,激昂地投身于书画函授学习,久不间断,日久弥新。
  拜师梁树年,纯化人格力度,这为他山水画的丰碑期积蓄了雄厚的创造力。
  无日不临池的深厚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常在市场中频创高值。
  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点。杨永安偏爱山水的主题,善于从松柏的姿态中发掘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了博大精深的特点。
  杨永安先生的创作,构图严谨,意境深远。追求一种博大而宁静,达观并赋苍劲的精神境界。此次展出的绘画作品《松柏系列》是杨永安近期的主要创作的作品之一。   
  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对松柏的研究终得艺法之源,使松柏的内涵精神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以承传古人写松之法,另创鲜明的个人语言,并以其端庄而浑厚的绘画作品,诠释着苍松翠柏与当下的精神内在的并合。
  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2009年牛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随《中关村》杂志卫汉青社长在海淀区东升乡政府见到了这位退居二线并以“乡长画家”著称的当代书画名家——杨永安。
  此时,他和他的策展团队正在为半月之后即将揭幕的“松青柏翠——杨永安个人画展”紧张地忙碌着。大家开诚布公,讨论热烈,集思广益,杨永安享受着这种思维碰撞所带来的顿悟。
  对于展览,杨永安并不陌生,此前,他和他的松石友八师兄弟曾经在中国美术馆和荣宝斋等地举办过联展和他自己的个人画展共8次。但此次的画展对于他的意义却非同寻常。到2009年国庆,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届时他将迎来自己60岁的生日,在中国最权威和最具价值之地的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是他梦寐以求的想法。
  杨永安说,今年是祖国六十周年大庆,作为伟大祖国的同龄人,我非常庆幸能借此次画展向祖国母亲表达一份真挚的祝福,祝愿伟大祖国能如松柏之伟岸挺拨,历经沧桑,岿然雄起!祝愿中华文明能如松柏之郁郁葱葱,历久弥新,万古长青!
  为此,他大规模地外出写生,忘我地闭关作画。即使在春节长假期间,他的创作欲望仍然在不可遏止地疯长。他坦言,在家憋了好久,不得不跑到办公室的大案台上作画,一幅丈六的鸿篇巨制《六朝古松》洋洋洒洒地泼墨而出。
  这天,杨永安特别挤出很多时间和记者聊了很久,质朴地微笑,如数家珍地介绍之后,一个立体的、完整的乡长画家形象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松柏展精神
  杨永安告诉记者,我爱松柏,因为世上植物千姿百态,但没有哪一种在神韵和精神内涵上能够超松越柏。松柏汲取大自然的灵气,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松柏啸霜傲雪、英姿伟岸,是历史沧桑巨变的见证。
  时隔半月,2月15日,杨永安在中国美术馆迎来了他孜孜以求的个人展览。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慕名而来的艺术家朋友、艺术爱好者和各大媒体记者在同一时间涌入美术馆,以致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据美术馆工作人员讲,观展人之多实属罕见。
  站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式现场的杨永安照旧戴着他那顶八角小毡帽。这顶帽子在记者看来,格外引人注目,别具幽默,喜剧色彩十足。
  他难以抑制心中激动:“孩提时,我就怀有一个童真美好的梦想——长大后当一个画家。为之所牵引,我孜孜求索,梦想日渐清晰真实。在多年师从恩师豆村翁梁树年先生学画的过程中,我又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今天,在这神圣的艺术殿堂,我一如孩童手捧心爱的珍宝,将精心之作奉献给诸位,只愿各位不吝赐教、直言列斧、批评指正。”
  在中国美术馆,记者看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和中国市长协会副会长,老革命家陶铸的女儿陶斯亮女士、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北京军区副司令刘逢军,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朱明德,北京市海淀区政协主席彭兴业出席了开幕剪彩。出席展览开幕式的还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京剧团团长梅葆久,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北京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傅家宝,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田鹤年等各界人士。
  杨永安说,世间万物千姿百态,我独钟情于松柏,只因爱他质朴坚韧、啸霜傲雪的精神和气概,在多年研习松柏题材的创作中,这种精神潜移黙化地濡染改造着我的精神世界,激励着我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路上不断努力。
  此次展览由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海淀区文联和《中关村》杂志共同举办,再加上国际策展人歌子的倾情加盟,所以在展式上融入了当代色彩的部分元素。土地、麦穗、松子等象征“寻根”之物寓意深刻,颇为灵动,使整个展厅“动”与“静”相并置,根深叶茂,这体现了具有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的展示风格,从中体现了艺术家杨永安先生“松青柏翠”的精神指向。
  “我对土地的恋情是很深厚的,我是喝清河的水,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1968年到现在 41年,我都没离开东升乡,土地、师生、感情、工作、艺术追求、刻苦和磨练,过程历历在目。”
  杨永安说:“作为共和国同龄人,我与祖国共经风雨,一起成长。既有人生道路上的艰辛,也有艺术创作中的喜悦。清·李方膺赞松‘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恩师梁树年教我‘写生要写魂,写魂胜得真’”。
  这位“乡长画家”的艺术道白感人至深:“多年来,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我始终以松的精神、柏的坚强作为本源激励自己,认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砚田耕耘苦为乐,寄情山水绘松魂。”
  矢志的追求
  杨永安坦言,童年时他就有一个梦:当一个画家。
  1949年10月26日,杨永安生于清河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儿时,他天性纯朴,聪而好学。受父亲一点蒙学影响,尤好写字、画画。可农家的孩子,哪有条件学画?没有老师,就靠自学;没有资料,就临摹小人书。他字写得好,画也摹得像,常常受到乡亲们的夸奖。上初中时,兴趣日益广泛,剪纸、木刻、篆刻、国画,样样热心。但“文革”断送了他上美院学画的理想。
浏览次数:605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民间工艺品:浚县泥咕咕   上篇文章:一幅天下罕见的《百寿图》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