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有款书画:普遍不是真品

来源/作者:网络 |
有款书画:普遍不是真品
 
唐寅(款)(1470~1523)春游图
 
有款书画:普遍不是真品
 
恽寿平(款)(1633~1690)春山图卷
 
有款书画:普遍不是真品
  在书画拍卖市场中,“(款)”或“(传)”的出现极其普遍,特别常见于古代书画部分。如拍卖行在拍卖图录中标明一件拍品“《寿而康图》吴昌硕(款)”,其中的“(款)”字即是拍卖行说明该件作品的落款为吴昌硕,但自己没有把握或者有所质疑,以此阐明自己的鉴定观点并引起买家的注意。
  “(传)”与“(款)”大致相同,只不过该件书画作品可能没有落款,而前人曾留下认为该件作品为某人手笔的观点,如北京保利春拍上一件“《秋芦群雁图》赵士雷(传)”,使用“(传)”字的原因就是因为题签上有“宋赵士雷秋芦群雁图”字样,拍卖行因此作出谨慎提示。
  部分带(款)作品无底价起拍
  在拍卖市场上,有“(款)”或“(传)”字的作品成交价普遍不能与真品价格相比。如在中国嘉德四季第十七期拍卖会上,一件有“(款)”字的唐寅《春游图》,尺寸为15×44cm,估价仅仅为5000~8000元,成交价为11200元。
  也有在拍卖市场上成交价乍看不低的作品,实际上与相对证据确凿的真品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如北京保利春拍上一件拍品“《禅意图》王蒙(款)”,尺寸为63×73cm,估价300000~380000元,成交价为33.6万元,价格不算低,但王蒙的作品成交价动辄数百万元,如迄今为止市场上成交价最高的王蒙作品《霜柯竹石》,成交价就高达880万元。
  部分有“(款)”或“(传)”字的作品以无底价起拍,如最近出现在市场上的一件《菊花》吴昌硕(款),尺寸为179×47cm,就以无底价起拍,结果成交价为13440元。
  不过,这些注明“(款)”或“(传)”的拍品,又不一定只能拍出低价。
  如中国嘉德春拍中,一件标明为“怀素(款)”的《草书千字文册页》(30×14×44cm),估价只为10000~20000元,最终成交价高达170.24万元!查历年拍卖记录可发现,出现在市场中的怀素作品成交价前3名均为“怀素(款)”或“怀素(前传)”。
  (款)中捡漏机会微乎其微
  带“(款)”或“(传)”的书画中偶有佳品。一名广东收藏者曾在上海某拍卖行中看到一件写明“广露”的金笺扇面,发现其实是广东名家邝露的佳品,结果以低价捡到大漏;另一名收藏者表示自己曾在市场中发现一件落款为文征明的书法扇面,对方深信是后仿而仅标价9000元,这名收藏者因此也获得了一次捡漏的好机会。
  不少拍卖会拍品动辄过千件,导致拍卖行无暇仔细鉴定清楚,容易走眼;或者拍卖行虽然已经把关,但由于水平问题放过了“肥羊”的机会也是时有发生。
  不过,虽然要认真关注带“(款)”或“(传)”的作品,但也要小心谨慎,因为这种捡漏机会微乎其微。入门新手不要轻易碰触有“(款)”或“(传)”的作品。
  鉴定
  问题:请帮我鉴定这幅画(见左图)的真假和价值,其作者为观生阁主人介文。另外,拍卖会上很多这种古画的名字后都写“(款)”,什么是“(款)”?有一些的名字后写“(传)”,这又是什么意思?近期书画市场是否有回暖迹象?
  鉴定:从图片判断,该件作品是民国时的行画,书法很差,艺术水平不高;资料也难以查到该作者的名字,综合作品水平可判断其为无名之辈。该件作品收藏价值不高。“(款)”与“(传)”大致相同,一般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拍卖行对某件作品作者无把握时所做的“处理”。一般来说,有此2个注明的多为赝品。不过,由于拍卖行的水平问题或疏忽,在这部分拍品中也偶然能出现佳作,但几率极微小。建议收藏者特别是初学者不要轻信容易“捡漏”的可能性。
  本期鉴定:广州市集雅斋经理邝根明
  说明:本栏目所鉴定的作品均基于读者所提供的原照片,如需进一步鉴定需要观看实物。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644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