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简洁定窑白釉提梁壶赏析

来源/作者:网络 |

  在宋代以前的几百年时间里面,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是沿着青瓷与白瓷两条独立的主脉发展的。南方盛产青瓷而北方流行白瓷,所谓“南青北白”的二分江山的局面从唐代一直延续到北宋晚期。
  白瓷确切烧制成功的年代目前的考古发现暂时无从考证。北朝时期至隋朝都有一些施过化妆土的白瓷出现。非常精美的“类银似雪”堪与越窑媲美的白瓷是唐代河北的邢窑。但可惜的是,邢窑白瓷在唐代短暂辉煌过后便转瞬即逝了。取而代之,担当起青瓷白瓷南北二分天下重任的主窑口是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的——定窑白瓷。
  定窑白瓷,取代了邢窑占据了北方白瓷的主导地位。一方面是河北曲阳地区优质而丰富的白色瓷土为定窑白瓷的发展提供了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北方民族对于白色的崇拜,使得白瓷有了优越的社会背景。而靠近都城的便利交通条件,让定窑最终能够被选定为宫廷用瓷。
  从唐五代到北宋,乃至金代,质朴无华,天作之色的定窑白瓷作为几朝宫廷御用瓷器的地位从来没有被撼动过。在汝、官、定、钧、哥北宋五大名窑中定窑是无可非议的老大哥。虽然定窑的釉色并不比作为宫廷观赏与祭祀器的汝、官、钧窑更加艳丽与珍稀,但定窑作为正统的官窑日用瓷器,由唐朝到五代,从北宋由辽金代,始终平稳而从容地发展。一如它的白色,既不张扬也不含蓄。
  白瓷釉色简洁明快,为了增加审美效果,定窑努力在装饰手法上实现艺术的突破。定窑的刻花、划花技术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定窑刻花纹饰没有耀州青瓷的繁琐复杂,但其刻花工艺游刃有余的流畅与刚柔相济的表现力度,却毫不逊色于耀州青瓷。为提高产量,定窑还首创了压模印花与芒口覆烧技术。北宋中期,南方崛起的新兴窑场——景德镇窑不但将南方的青瓷与北方白瓷完美地融合于一体创烧出了介于青瓷与白瓷之间的青白瓷,并曾一度仿制烧造定窑白瓷,称“南定”。由此可见,当时定窑白瓷对于整个制瓷业的深远影响,以及当时人们对于白瓷的喜好程度。
  这件定窑白釉提梁壶通高15.3厘米,口径1.7厘米。壶口下凹,短流,圈足;壶身呈六棱瓜瓣形;提梁仿藤编样式,前端分成三股,每股前端有模印的花卉片饰与壶体相接,尾部也是同样装饰,小巧而别致。全器满施白釉,白中泛黄。此种造型的壶在宋、辽时期的北方地区较为流行。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670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中国国宴瓷首登美国市场   上篇文章:欣赏唐勇力的写意人物画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