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篆刻艺术也要上墙供人欣赏

来源/作者:网络 |
篆刻艺术也要上墙供人欣赏
  “篆刻艺术也要上墙,要从以前的从属于书法、国画中变得独立出来。印章不仅仅可以朝下,还可以朝左朝右,让观众欣赏。”不久前在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中国(山东)名家名人书画作品展期间,著名篆刻大师荆鸿专程带着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前来参展,谈起了自己的篆刻理念。
  荆鸿,我国著名的篆刻艺术家,当代姓名学家、书画家、作家。他从艺四十余年,十二岁开始捉刀篆刻,先后师从于郭沫若、蓝菊荪、宗白华、臧克家、赵阜、吴兰英等名家。现任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席。眼前的荆鸿头戴运动帽,穿中式衬衫,丝毫没有花甲老人的疲态。见到记者,荆鸿一边握手一边直呼同行,原来荆鸿以前是在辽宁日报工作的,和记者算是同行。
  讲到为何学习篆刻,荆鸿回忆童年时生活在大连,郭沫若的第二任夫人安娜恰好是荆鸿的邻居。荆鸿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时不时地还拿石头刻印玩。8岁那年,小荆鸿串门时巧遇郭沫若。郭老无意间看到这个小孩刻的印章竟有几分像模像样,认定荆鸿为可造之材。为了培养荆鸿,郭老专程从四川将我国著名书法家蓝菊荪先生请到大连来教授荆鸿。而工作后的荆鸿,作为副刊编辑经常要去采访文化名人,他常常以为名人篆刻的印章作为见面礼来开展工作,“当时就是一块敲门砖,没想到后来竟然成了专业。”荆鸿表示。
  1994年,荆鸿利用两年半的时间将《道德经》全文创作篆刻成1109枚印章,轰动全国艺术界。更让人惊奇的是,为宣传篆刻艺术,1998年,他又用了八个半月的时间,将这1109枚印章全部放大篆刻在福建漳州33米高、18米宽的云洞岩上,创造了世界最大的篆刻作品——“云洞岩摩崖作品”。“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小了,但中国印成为北京奥运会会徽帮我们完成了这一心愿。”荆鸿表示,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成为北京奥运会会徽时,他和许多篆刻人都无比高兴,因为这是向全国、全世界宣传篆刻艺术的最好时机,篆刻艺术不再只是配角。谈到这次展览和山东的篆刻发展,荆鸿说,篆刻由于难以展示,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只有在藏书藏画,甚至领取工资时才能用到。而荆鸿认为,篆刻出的印章拓印后的印文经过裱糊,完全可以作为单独的艺术品来欣赏。“山东是我的故乡,也是文化大省,我希望山东的篆刻家们能更好地继承传统,守住篆刻这门中华文化中独特的艺术瑰宝,并把它发扬光大,也希望齐鲁晚报能坚持把这种大型艺术展览办下去,真正为山东文化的发展尽到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义务。”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701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珍贵战役胜利纪念章工艺很特别   上篇文章:和您谈谈老戏单的新收藏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