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明代画家沈周《慈乌图》赏析

来源/作者:网络 |
明代画家沈周《慈乌图》赏析
  明代画家沈周(1427-1509),字启南,长州(今江苏吴县)相城里人。自小就有文名。景泰年间,郡守汪游欲以贤良举之,但沈周自己卜了一卦,“得遁之九五,曰‘嘉遁乃吉’”,于是绝了为官之念,终生不应科举,而与书画相伴。在绘画由写实向写意演绎的历史时期,沈周以其聪明才智,加上终生专心致志地探索、创新,在山水、花鸟等各领域都有独特的建树,其成就影响了明、清两代绘画的发展。
  后人认知沈周,无疑更多地关注于他的山水画。其山水以元人为宗,从早年的细腻,渐趋豪放,博取宋人之大气势,至晚年则善作鸿制巨幅,愈益沉雄苍厚、简练酣畅,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不过这一切,依然不离元画的文人化的发展轨迹。然而,沈周在花鸟画上的创新,则可谓前无古人的,所以后人又尊他为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开山祖师。
  《慈乌图》纸本,水墨,乃沈周不多的写意花鸟画中的精品,现藏南京博物院。图绘雪中的一段乔木折枝上,栖息着两只慈乌。“S”形的构图,极其简略,不过占据了三分之二的画面,上面是题诗:“君家好乔木,其上巢三乌。一乌冲云去,两乌亦不孤。出处各自保,友爱常于于。沈周。”诗助余兴,原先乔木上栖息了三只“慈乌”——一种胸部白色的乌鸦,能反哺其母的仁鸟——但一只冲天而去,不见了踪影,现在只剩下两只,缩头夹尾,栖止在积雪的残枝上,尚能互为呼应,友爱相守。情景冷漠萧瑟,但两只相互依存的鸟,仍给人带来了脉脉温情。这里是否也有沈周之所“寄兴”?不得而知,但图上的题诗,确也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余地。这也正是文人画的一大特点。而在笔墨上有很大的创新:树干粗处,依然用双勾,但细枝,乃一笔提、按、顿、折地“写”去,然后加小枝以区分疏密。两鸟通体不勾轮廓,只是极简洁地以黑、灰墨色勾、点、染出鸟身的结构,依然形正而生动。这也就是“写意”——写其大意的绘画方法。然后在整幅画面上染淡墨色,以“留白”法映衬枝上的残雪和慈乌头、腹的白羽。
  明人王樨登曾谓:“宋人写生有气骨而无风姿,元人写生饶风姿而乏气骨,此皆所谓偏长,能兼之者唯沈启南先生。”沈周开风气之先,这也就奠定了陈淳、徐渭等后代画家开创大写意花卉画的基础。张德宁(作者在本版发表的部分中国古代绘画经典鉴赏文章,最近已汇编成《锦山绣水——中国古代山水画精品珍赏》一书,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654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