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书以载文 相得益彰

来源/作者:网络 |
  商报记者 李瀛  
  刘家科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书法家,现任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著作有:散文集《乡村记忆》、《沙漠那边是绿洲》;纪实文学《大爱无疆》、《乡俚人物散记》;文学评论集《朝夕拾穗》、《窄堂碎语》;书法集《中国书法家精品集·刘家科卷》、《刘家科书法作品集》等等。刘家科的作品屡获全国大奖,有广泛的读者群。2007年其散文集《乡村记忆》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纪实文学《大爱无疆》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刘家科8岁从父学书,苦临王羲之、柳公权、赵孟頫、欧阳询,中学时期开始书法创作,大学期间进行书法理论研究,并发表多篇书法理论文章。近10年来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4次。其书法宗二王,鉴欧柳,循自然法则,汲文学滋养,恪守传统,入古出新,自成一家。
  8月6日至8月14日,中国现代文学馆将上演一支毛笔演绎书法、文学两种艺术的独特展览,即“乡村记忆·刘家科书法展”。作家兼书法家刘家科用书法艺术再现了自己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散文作品《乡村记忆》,进行了中国书法与当代文学相结合的新尝试。
  书法“牵手”当代散文
  鉴赏一幅书法作品,让观者同时可以得到文学的阅读快感和艺术熏陶,这是刘家科创作的初衷,他将《乡村记忆》中的散文名篇直接转换为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诸如《吹牛》、《看青》、《雨魔》、《听雪》、《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等篇章书写成不同制式的书法长卷,某些散文名篇的精彩片断变为不同形式、不同尺幅的书法作品,某些散文中的关键词连缀成警句或对联等等。以书法艺术再现了乡村人文精神,实践着“以我的书法表现我的文学”的创作理念。
  书法再现乡风民俗
  “《乡村记忆》书中篇篇叙说的全是河北农村一些极普通的人和极琐细的事(还有吃食、天象、节令、风习等等),读来却让人倍感亲切,生鲜活泼,充溢着泥土的气味,灌注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朴实无华,很有嚼头。”书法创作赋予了这些乡风民俗丰富有趣的表现形式。《闹洞房》中的洞房有了现场感,结婚的喜庆氛围在书法作品中漾溢出来,洞房的门楣上贴着精彩的对联;《拜年》中的大椿以泥塑的形式到场,手里拿的是即将销毁的借据;《抓阄》中的“阄儿”展开以后竟然是一幅书法小品……乡风民俗是观察农民生存状态的窗口,而这些书法作品则点睛式地勾画出农民在特定状态下的灵魂。
  书法述说乡村历史
  《乡村记忆》中的旧生活借助书法把它的器物遗存与文字遗存对接,书法再现了乡村祖辈的历史:《地邻》中的地界旁有一张犁和丈量土地的器具,并配有两幅地契,一幅为旧生活的遗物,一幅为作者的书法作品;比如红白事常用的二人抬的食盒中有两种帖子,一为当时的实物,一为作者的书法复制品;又比如《老井》、《老碾子》、《磨道里的驴》中的古井、辘轳、碾子、扇车、石磨、套锁等,既有这些古旧器物的复制品,又有与之相配的纸质或石质文字(书法)遗存物。
  书法彰显乡村时代精神
  “人人都帮人,天下没穷人”、“人人管闲事,世上无难事”、“千千治家,万万治邻”,这些朴实真切的人生格言和生动故事被刘家科以书法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书法艺术的熏陶,也涤荡着人们的心灵。这些朴实无华的言语出自《乡村记忆》中的农村人物林秀贞和万千乡亲之口,林秀贞是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以林秀贞为代表的新农民体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价值观和前进的方向。书法展示新生活的理念和规范,对新农村建设是一种新的文化动力,对于书法的前进和发展也不无意义,让书法走进当代文学、回归乡村往昔生活、再现生活本来面目代表这些书法创作的全新探索方向。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748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刘家科展示冀中文化遗存   上篇文章:收藏那些40年代麒麟火花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