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紫砂老壶存世量少完好者罕见

来源/作者:网络 |
紫砂老壶存世量少完好者罕见
 
清代“孟臣”底款长把紫砂壶。
 
紫砂老壶存世量少完好者罕见
 
清代邵享裕制紫砂壶
 
紫砂老壶存世量少完好者罕见
 
清代蓝彩紫砂壶
 
紫砂老壶存世量少完好者罕见
 
莲子壶
 
紫砂老壶存世量少完好者罕见
 
牛盖桶紫砂壶
 
紫砂老壶存世量少完好者罕见
 
清代“彩霞监制”款紫砂壶。
  紫砂壶样式繁多各有特色,加之材质能使茶汤“泡不走味、存不变色”的特性,而博得人们“一壶在手,爱不释手”赞誉。
  紫砂壶既是生活用具,也是艺术品,更是反映时代风尚的产物。不同时代的老壶,体现在它的造型及纹饰上。南宁的紫砂壶藏家陈向说,如果是熟悉老壶和新壶的人士,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差别。
  近日,在陈向家里举行的一个壶友会上,陈向特意拿出一把清代的老壶给大家赏玩。一位新入门的年轻壶友见了这把壶之后,竟觉得这把老壶不够好,理由是泥料粗糙、造型上有欠规整的地方,这些“缺点”都比不上时下制造的紫砂壶。这位年轻壶友的判断引来众壶友善意的笑声。陈向说,对于收藏人士来说,要求得一把老壶并不容易,看惯、玩惯新壶的人士认为“老不如新”也不奇怪。他介绍,明代紫砂壶使用的泥料比较粗糙,明显可以看到内含颗粒状的粗砂,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练泥工艺相对落后。到了清代的紫砂壶,就出现了紫砂细泥,其泥料看起来更为细腻润泽。因此,没有太多玩老壶经验的人,会觉得老壶“粗得像陶一样”,其实这正是老壶的特色之一。
  在成型工艺上,老壶与新壶也有明显差别。陈向打开一把近年制造的紫砂壶,示意壶友观察里面的痕迹。他介绍说,明代初期的紫砂壶都是以手捏制为主,壶内甚至还留有捏按的痕迹。直到明晚期的制壶大师创制了木模制壶的方法,到了清代的壶匠人又开始使用打泥片的方法,这才有所改变。而近年来制造的新壶,由于采用了压模生产的方法,其外型、内里都有了些生产线的味道。
  2008年11月份的嘉德秋拍中,一批清代、民国时期的老紫砂壶拍出了让藏家眼前一亮的价格,其中有的紫砂壶还以几十万元的高价成交。在时下的收藏市场里,新壶贵过老壶的事情时有发生,这让许多紫砂壶收藏人士多了些思考。
  南宁藏家小苏最近在唐山路古玩街淘到了两把民国时期的紫砂壶,品相相当完好,价格共为几千元。小苏有些诧异,无论是从泥料还是造型艺术性上,他所淘到的这两把老壶都堪称上品,只是上面的款并非名家而已。而在几个月前,他还以高于这两把老壶的价钱买了一把现代工艺师制作的手工壶。对于这种价格差异,业内人士杨志荣分析说,老壶存世量少,国内完整无缺、品相非常完好的老壶更是难得一见,因此关注的人不是很多。特别是不少收藏人士都喜欢进行专题收藏,存世量少必然使得有些藏友“有钱难买心头好”,因此转变了收藏方向。而一些喜好又了解老壶的人士,则是收到手后就紧紧捂在手里,导致老壶很少流出市场。杨志荣觉得,市场上关于紫砂壶的大型拍卖会比较少,这主要是拍品难征集,也使得做专场拍卖不容易。如此一来,整个收藏圈对老紫砂壶的关注度就低一些。
  与此相比,近年来生产制作的紫砂壶,通过茶楼、茶叶店等销售途径,出现了一种“普及”势头。杨志荣说,藏家要善于从泥料、艺术性来认识老壶的收藏价值,也要善于透过人为炒作、价格泡沫等市场现象来客观分析新壶的收藏价值。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683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2500淘宝贝:茶壶变笔筒   上篇文章:到河坊街去看看青瓷编钟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