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非常精美罕见的金五彩瓷俑
来源/作者:网络 |
红绿彩瓷器是我国古代窑工创制生产的一种低温釉上彩绘瓷器,传世纪年材料和考古发掘研究表明,它创制的时代约为金代前期(12世纪初),兴盛于金代中后期(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前半叶),元代继续烧造,大约在明代前期(15世纪中叶以前)停烧,主要在北方磁州窑系的窑口生产,以五彩缤纷的艳丽色彩、古朴生动的纹饰造型备受人们喜爱,早就引起了研究者与收藏者的关注。“金五彩”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金五彩”,一般泛指宋红绿彩,又称“宋加彩”、“宋赤绘”或者“金加彩”,翻开《宋人笔记》,偶见有南宋富人“爱五彩”句,民国许之衡也有“宋五彩”的推测,日本学者则直接称宋、元红绿彩为五彩,国内研究者也有称之为五彩者。狭义的“金五彩”则按照传统五彩的判定方法,将宋红绿彩瓷中具备红、黄、绿三色及三色以上者称为“金五彩”。
这件“金五彩”仕女瓷俑,高20厘米,最宽处8厘米,模制,中空,底不封口,灰白胎、坚致,白色化妆土装饰,通体施透明釉,滋润柔和光亮,有细小开片。整个造型是一位仕女形象,比例匀称,头部簪花包髻,博鬓,无冠,黑彩涂绘表示头发,头部包髻巾为红绿黄三色。身披圆领广袖齐足外衣,红袍绿襟,肩披黄绿色霞帔,内着左衽襦衣,腰部束带,垂绿色绦,双手捧盒。釉上施红、绿、黄、黑四种彩绘,以表现人物的服饰及五官、毛发。尤为少见的是人物脸颊施浅淡红彩来表现其涂了胭脂。整体形象逼真、生动、传神。所用颜料系矿物质研磨配制而成,颜色冷硬,色彩对比强烈,绚丽凝厚,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在存世的少量“金五彩”瓷俑中,尚未见相同者。
“金五彩”瓷主要是在高温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烧成之后,再于白釉之上以红、绿、黄等色彩勾画出纹饰物象,二次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成。其色彩十分丰富,主色是红、绿、黄三色,每种彩又有深浅不同的色阶。特别是大面积矾红彩的烧成与流行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它用青矾加热、煅烧形成的铁氧物作为呈色剂,一般为正红色或枣红色。绿彩则有翠绿、墨绿、褐绿、浅翠绿等,黄色则有浅黄、明黄、金黄等。它们还常和黑彩、釉下黑彩或棕褐彩相配合,使这种器物具有多样的色彩和极强的表现力,成为金元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一朵奇葩。“金五彩”产品分布广泛,遍及全国20多个窑场,品种丰富,但存世的器物标本相对较少,再加上其色彩鲜艳、画风流畅、惹人喜爱,特别受到人们的珍视,因而很早就有人开始仿制。
从目前市场上所见,主要的作伪方式有两种:一是旧胎加新彩。由于作伪者限于学识欠缺,旧胎加新彩器物往往胎与彩出现时间上自相矛盾,如北宋中早期的器物加上金代才出现的彩。同时,旧胎加新彩器物往往需要复烧,难免留下痕迹,如釉下划痕、污物;旧胎中大的石英质颗粒复烧时再次粉化脱落形成麻坑等。第二种作伪方式多采用真品翻模的办法,造型、纹饰、色彩几乎与真品一模一样,但一般在作旧处理上往往不过关,如快速人为地使瓷器老化的赝品总是与在地下埋藏近千年的文物老化特征不同,仔细分辨还是可以识别的。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