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封泥:保留秦汉官印钤痕的珍贵实物

来源/作者:网络 |
封泥:保留秦汉官印钤痕的珍贵实物封泥:保留秦汉官印钤痕的珍贵实物
  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封泥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对多年来致力于书画艺术研究的王今栋先生来说,封泥不仅具有非同寻常的考古价值,更具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魅力。
  封泥,始于东周,盛于秦汉。王先生介绍道,秦汉时的信件不是纸质的,而是竹简,封泥就是盛放竹简的木盒上,印有字样,用于表明寄信人身份的泥质凭证,多用青泥。封泥的正面是印文,背面有绳迹,形状不定,大多是不规则圆形,少数呈方形。它不是印章,而是最早用印的痕迹——保留了大量秦汉官印的钤痕的珍贵实物。
  兴之所至,王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他的部分收藏。百余枚古朴的封泥在阳光下静默地陈列在笔者眼前,仿佛无言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令人思绪翩然。此时心境,难以言表。用“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概括封泥的苍劲、古拙是合适的。封泥的边缘很有意趣,是当时钤印时无意形成,加上年代久远,泥质干燥变形而成,并非有意的艺术创作,却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更给人一种率真、稚拙的美感。细细品味封泥上的篆刻,秦风汉韵,顾盼呼应,偶有只言片语相识,便令人浮想联翩,会心一笑。与人们想象的不同,封泥出土的并不多,很多封泥出自边远的地域。说着王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一枚西夏出土的封泥。这枚带有神秘的封泥,由于年深岁久,边角已剥落,表面的字体也不再明晰可见,却不禁令人猜度,这遥寄边关的书信,带去的是怎样的讯息呢?
  王先生认为,封泥的艺术价值首先在于它是图章之源,其外部形状和篆刻形式,到现在基本上还在沿用。由于当时封泥基本上是官府用于公文往来,所以刻得很规整,字的密度差不多,必须四平八稳,正正规规,为后世的印章树立了典范。其次,封泥的价值还在文字方面。封泥上的字体多用篆书。秦统一六国,文字上通用篆书,汉承秦制,官府的封泥上使用的也是篆书。在改用隶书的汉朝,篆书是普通百姓看不懂的,这样做就显示出了官府印章的神秘与威严。其三,封泥盛于秦汉,隋唐以后,纸张盛行,替代了简牍,印色取代了泥,封泥丧失了它的社会功能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历史之悠久,使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且封泥出土较晚,直至清末,才开始被篆刻家借鉴,当时只出土了500多枚。
  王先生收藏封泥有近二十年了,早期的潘家园还不成规模,在卖杂件的小摊子上,他偶然发现了几枚,当即倾心。后来,这韵味深长的封泥,成了他见到了便不购不欢的小物件。“弃襦怀远志,封泥负壮情”,当年《入潼关》诗中,朴素无华的封泥寄托着唐太宗据守雄关的豪情。而今,还是这小小的封泥,寄托着王先生上下求索的溯古情怀。
浏览次数:724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