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希罕的藏品:重情重趣收藏老秤
来源/作者:网络 |
司马秤
重量不一的砝码
一套猴子形秤砣
一把精巧的小秤与普通秤对比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曾经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的物件逐渐隐退。不过,有的人悄悄收藏起这些承载了许多历史信息的老物件。南宁藏家赵爱国,几年来收藏了10多把晚清、民国、建国初期的老秤,在他看来这虽然不是什么罕有的藏品,但是每一把都像一位熟悉的“老朋友”。
采访前,赵爱国先给记者出了道历史题,问是谁发明了秤。他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是用眼估,难以公平交易,便想解决这个问题。范蠡见一农夫从井中汲水,先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上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于是受启发想到了秤的雏形。而秤的准星,则是范蠡夜间看见了天上的星宿,便想到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秤原本是一斤十三两,后来范蠡又发现一些商人缺斤少两,于是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加上福、禄、寿三星,变成十六两一斤,并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
这些由秤杆、秤砣、秤盘、准星四大要素组成的老式秤,如今已经逐渐被方便直接的电子秤所取代。不过,赵爱国的藏品挺新鲜,他有几杆晚清时期的秤,体积不大,装在一个精雕细琢的琴形木盒里。秤杆由象牙或是动物骨骼制成,非常细,最小一根象牙秤杆只有0.5厘米的直径,长度只有几十厘米。而秤砣、秤盘则是全铜打制,非常精巧。据介绍,这种带有琴形木盒的秤又叫司马秤,广东地区还有这么一句民间谚语:“司马秤,司马砣,好老公,好老婆。”体现的是司马秤的珍贵,因为这种秤主要用来称黄金、药材等贵重物品。
在这些特别的藏品中,还有一把民国时期由外国带入中国的全铁秤,因为时间远久,这把铁秤如今已经锈迹斑斑,甚至连秤杆上的准星也模糊了。赵爱国收藏多年,见到老秤总会想方设法收入囊中,记者不禁问起怎么没有朝代更前的秤呢?他介绍,在市场上见到的秤主要是清代以后的,这估计跟不同朝代的规定有关系。在明代度量衡器均由官府制造,以保证量值统一,凡私造斛斗秤度者都会受到严酷的刑罚,所以流入民间的机会不大。此外,秤也不是一种常见的陪葬品,所以出土的也不多。
此外,赵爱国还收藏了两套古代砝码,形制比较特别,一套是猴子形,一套两头粗中间细。究竟有什么用途,如何使用,他无从考究,估计是拴上绳子再用,或者是还有匹配的秤。说起老秤的收藏价值,赵爱国认为主要还是看秤的材质。因为民间能找到的老秤通常年代不会太久远,并且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工艺也显得有些普通。材质方面,如果是由象牙、高档红木、贵金属制成,自然身价就高。
“我主要是收来玩,觉得老秤现在越来越少见了。”赵爱国说,收藏生活中的这些老物件,在于一种兴趣和心情。不久前,他还将自己的部分藏品捐献给了南宁一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