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The 2nd Annual Borderless之巨燕场景THE SCENE
来源/作者:网络 |
艺术家巨燕和策展人瑛子Berry Liu
近日,由著名国际当代艺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瑛子(Berry Liu) 策展的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府沙加缅度Sacramento 的一场展览吸引了我的视线,名为《The 2nd Annual Borderless》展出了6位中国艺术家和7位美国艺术家的绘画、装置等系列作品。参展作品丰富多样,再现了生活、创作在美国西部的部分艺术家的生活状态和对当代艺术的思考。微信看到来自上海的艺术家巨燕的装置作品,着实为之惊喜!作者采用普通日常用品塑造的各式完整和残缺的人体、动物,家具,车轮、骷髅,酒瓶、电脑等居家日常和社会物像散乱堆放在展场,给习惯看她绘画作品的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机械豹 布面油画 160cmx 120cm 2009年
NO.10 布面油画 200x240cm 2011年︱《正负极》个展 上海美术馆 2012年
NO.9 布面油画 200x350cm 2011年︱《正负极》个展 上海美术馆 2012年
NO.20 布面油画 137x200cm 2011年︱《正负极》个展 上海美术馆 2012年
NO.19 布面油画 200x350cm 2011年︱《正负极》个展 上海美术馆 2012年
巨燕的艺术道路是由绘画开始,女性的细腻和灵气在她的画面上体现出来的是纯质颜色的涂抹,她没有在上海女性小资情调上无限延续下去,而是在2012年于上海美术馆展出了2009-2011年创作的大型油画和装置系列作品《正负极》,把人们司空见惯的电线杆、电缆线、绝缘子等输电通讯设备物像归纳于她的画面,如此特质并极富张力的画面内容尚属首次,正如巨燕所说:我们建造了城市,背弃了自然,城市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些如天罗地网般无处不在的电线,也许正是我们穿越大街小巷,在这个光怪陆离的魔幻般的城市集中营里寻求精神依托的借体…而后,她又将那些电线传导物件用玻璃、不锈钢制作了系列雕塑作品,其坚硬冷峻、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在2013年由上海美术学院教授,玻璃艺术家庄小蔚先生策展的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上为她赢得了盛誉。近年来,她移居美国西部,从十里洋场的繁华硝烟到西部海岸城市的寂静,巨燕以她绵柔的意绪读写出曾经繁华的外表下人生的底色和迷惘,连同她曾经的电线、电缆图像组成的生命体验一同链接在她的艺术思维里。这个系列的装置作品集中体现出一位艺术家在两种不同文化交织中的生命思考。
FUSION-4 大:直径85x80mm 小:直径 57x50mm ︱ 玻璃 2012年︱上海春季艺术沙龙 2013年
FUSION-5 435x185x108mm 玻璃 2012年 ︱上海春季艺术沙龙 2013年
作者采用了极为普通的日常用品做为装置的塑形材料,看似简单,却给人以无限的生机。而这个材料本身语言就具有脆弱、敏感、无力、柔软的特质,在简单、平凡的材料塑造中,她完成了又一次的艺术之旅。展览现场作品被堆成一片杂乱无序的狭窄场景中,拥挤、散乱、毫无章法,就像一个浓缩了的人生场景。从困顿在城市里的猛兽《机械豹》、油画作品《正负极》,到跨越太平洋移居美国加州,艺术家巨燕经历了生活的大跨度的变化和人生的不同历练。《THE SCENE》正是从艺术家从自身生活感受为出发点,到对社会人文的悲悯和关怀,把人类社会及个人命运浓缩为一个虚构的场景,生活的快乐与悲伤,期盼与失望,杀戮,死亡,理想,放纵…一切的一切,久久归一,都无法逃脱时间这个恒定法则…在看似无序、混乱的表象下更能让人感受到平凡世界中生命的无常以及作者的匠心所在。这自然让我想到了美术史上的“贫穷艺术”。它是由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切兰Germano Celant于1967年提出这个概念,以概括和描述当时一批年轻的意大利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观念。“贫穷艺术”主要指艺术家选用废旧品和日常或被忽视的材料作为表现媒介,他们的观念旨在摆脱和冲破传统的“高雅”艺术的束缚,并重新界定艺术的语言和观念。这种以原始而质朴的物质材料建构艺术的方法和形态常常被认为是观念艺术的一个流派。
装置作品《THE SCENE》 材料: 胶带纸 钟表 2017
巨燕在工作中
《The 2nd Annual Borderless》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府沙加缅度Sacramento 展览现场 2017
(左起)策展人瑛子,执行策展人林斐斐和藏家、参展艺术家合影
可以肯定,巨燕没有参照贫穷艺术的思维贯式,是她不经意的对材质的任意使用或表达的需要,是益于自己表达艺术内容需要的信手拈来,但却给作品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雕塑或装置材料的独有创新性使用,亦是她艺术创作生涯的重新出发。
来源:微信公众号(世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