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孙晓云:从传统文化里酿自信 在挥墨书写中修身心
来源/作者:网络 |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每个人都想练一手好字,这样就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为自己的工作加分。但有的人写字却是为了修身养性,为了融入寻常百姓,为了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树立国家文化自信的进程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孙晓云就是这样的人。
上海文艺界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上,十九大代表、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结合自身的书法人生和心路历程,围绕“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一主题,为与会的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作了精彩的报告。
书法使我成为最幸福的人
我曾经是十七大、十八大代表,这次能够参加十九大非常激动,也非常光荣。这个报告中让我最振奋的就是在第七部分专门提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我深切感到广大文艺工作者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使命和担当。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怎样融入时代,怎样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做了一些尝试,比如我用三年时间写的《中华国学德育经典》,就是用小楷的形式写的,一共四本,将近7万字。我想今天青年人应该知道“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虽然这个“工程”花了很多精力,但我觉得很值,这些书都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作品,能起到重读、挖掘、普及传统经典的作用;而小楷则是中国科举考试的专用书体,是古人对书写的最基本要求。把这些文化经典用小楷抄录下来,精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切切实实做一些事情,是我觉得最幸福最开心的事。我为什么抓紧时间做这个,一是感觉大家对传统书法有一种渴望,对我个人来说,我已经60多了,如果我再不抓紧时间写小楷,将来写的机会很少,眼睛花了,手控制笔也不是那么到位了,所以我花了3年时间做出来。生命不息、书写不止。
我觉得文化让人有力量,让人轻松、智慧、幽默,让人生活充实,让人觉得这一生很有意义。文化的力量就是在这里,其实书法也是一样。我从3岁到现在写字,每当情绪有波动时,书法是自己的支撑,是最好的伴侣。这么多年习修书法,让我头上有神明,脚下有底线,胸中有正气,就是因为手里有活干,这个活就是书法,就是笔,我觉得自己一抓起毛笔就是最幸福的人,是离理想最近的人,一下子就有愉悦感和成就感。这就是文化的意义。我并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才写书法。小时候一拿起笔写字,人就很安静,很充实。写书法的过程,也是不断纠正自己的过程。要琢磨怎么写,其实是不断修整自己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涤荡,也是一种自我安抚、自我宁静。志存高远、宁心静气。
孙晓云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
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跟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中华民族国家富强的理念、文明创造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等等都是在传统文化中就有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构建,要牢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南北朝庾信有名言:“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唯有对中华文化自信、对中华优良传统继承和光大,才会化成对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满怀希望、坚定信念和不懈奋斗。
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要从“我”做起。我们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像一棵大树的根,自古流传至今的文化经典,就像一根根枝干,而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像是一片片的小叶子。文化自信,就是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从根输送到每片小叶子上。由此,这棵树才能根深叶茂、绿树成荫,让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自信和自豪。全民族文化自信了,我们就知道如何理解、认识、融合外来文化,就能怀着我们的文化自信,理性、稳步、踏实地走向世界。文化自信,存在于每一位中国人对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我事业的初心和信仰,就是文化“承传”。我从3岁开始写字一直到现在59年,没有停过,这59年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我是见证者,也是实践者,又是经历者,体会非常深。我觉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手里,就在我们的胸中,就在我们的眼睛里,就在我们的血液中,这是中国人的基因。
身体力行,深入基层,让书法接地气。
这几年春节前,我都会去街道社区慰问,居民们抢着要我写的“福”字,光今年就写了 1000 个,一直写到正月十五……书法家要有社会责任心和书法责任心,要在传承文化的前提下,为更多的人服务。真正喜欢书法的人还是很多的,只是需要一种氛围、一种形式,一种引领,把大家凝聚起来。毕竟,中国字是中国人血液和骨髓里都有的东西,是每个人身上都带着的基因。一旦重视起来、加以引导,就能够把大家身上中华民族的基因激发起来。每当看到一年比一年多的人喜欢传统书法,每当签名售书时看到排列长长的队伍,我真的感到很欣慰。这欣慰不仅仅是因为大家对我的肯定,更是因为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能够打动那么多人。
我写的理论专著《书法有法》先后 22 次再版,还出了繁体字版、日文版、韩文版等。从 2003 年起到现在,我用毛笔签名售书将近 30 次,每次都签到全部售空。最多的一次签了 1500 本,用了 5 个小时。由于连续重复相同动作,右臂肩肘肌腱损伤,至今尚未痊愈。但很高兴,感觉就像自己烧了一大桌菜,大家都抢着吃得精光,我再累也是开心的。
在我看来,文化自信就包含对中国书法的自信。作为书法的传承者,我相信,伴随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书法,其本身的魅力和精神,始终有广泛的普及面和感召力,一定能以其独特的文化笔触,在新的时代绘写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反复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我的强烈感受是,我们的文化发展正处在历史性阶段。古诗有云:“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在我看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节”,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是一场文明的“好雨”,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小雨滴。文化的“润物”是一个长期的、慢慢渗透的、“细无声”的过程。我们每个人不忘初心、不懈努力,就能汇成民族复兴的“好雨”,迎来文化强国新时代的春天。
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