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太平军唯一檄文当作废纸卖 长沙买主有幸收藏
来源/作者:网络 |
2001年大年初六的早晨,湖南商学院老师李强刚下楼,一个70多岁的乡下老头提着一只蛇皮袋迎面走来,欠身问道:“请问湖湘艺术品市场在哪里?我有些废纸,不知道能不能卖几个钱。”从事文物鉴赏、收藏多年的李强突然来了兴趣,他把手往老人的蛇皮袋里一捞,一眼就看到最上面的那张纸上赫然写着“太平王洪秀全檄文”,而落款居然是翼王石达开。
“这种手抄的太平军檄文,我当时还是第一次见到,至今也没听说中国谁有第二份。”李强告诉记者,“老人说他曾爷爷是晚清湖南衙门里的一个师爷,爷爷则是北洋军阀总统府秘书处的秘书,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留下来的。”随后,他打开2份报纸包着的佐证给记者看,一份是93张各个道台、学究迎来送往的公文和草稿抄件,另一份是18张总统府给各个军阀的电文草稿,“当时我看着这些从蛇皮袋里拿出的东西,凭着多年收藏的鉴别力判断,老人没有说谎。换言之,这份落款石达开的檄文,也应该不是仿冒的。”李强猜测,满清政府倒台后,老人的曾爷爷作为保管这些档案的师爷,极有可能将这些档案当作自己人生经历的证明,带回家收了起来。
2007年中央电视台《民间寻宝》栏目指定鉴定专家、湖南省收藏协会文物鉴定中心委员田申在仔细察看了《太平王洪秀全檄文》后表示,无论从用字、纸张陈旧程度来看,“这张东西从年代上来讲,是完全吻合的。全文403个字如行云流水,大气磅礴,堪称檄文经典。”
但田申对檄文的来历另有猜测。“从纸张的大小看,宽约5寸,长6寸半,这么小的纸张贴在墙上恐怕很难引人注意。”田申现场提出了一种假设,这张檄文可能是太平天国早期“宣传”的“范文”,由专门人员保管,在到达一个新的战斗环境时用于翻抄,纸张较小是为了便于携带,后辗转落到了官府手中。
田申介绍,李强所持的《太平王洪秀全檄文》落款虽为石达开,但并不一定就是其亲笔。但无论这篇檄文是否为石达开亲笔,作为已知的现存太平天国时期唯一檄文,它对研究太平天国早期起义军的战斗思想和考证一些重要史实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这种手抄的太平军檄文,我当时还是第一次见到,至今也没听说中国谁有第二份。”李强告诉记者,“老人说他曾爷爷是晚清湖南衙门里的一个师爷,爷爷则是北洋军阀总统府秘书处的秘书,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留下来的。”随后,他打开2份报纸包着的佐证给记者看,一份是93张各个道台、学究迎来送往的公文和草稿抄件,另一份是18张总统府给各个军阀的电文草稿,“当时我看着这些从蛇皮袋里拿出的东西,凭着多年收藏的鉴别力判断,老人没有说谎。换言之,这份落款石达开的檄文,也应该不是仿冒的。”李强猜测,满清政府倒台后,老人的曾爷爷作为保管这些档案的师爷,极有可能将这些档案当作自己人生经历的证明,带回家收了起来。
2007年中央电视台《民间寻宝》栏目指定鉴定专家、湖南省收藏协会文物鉴定中心委员田申在仔细察看了《太平王洪秀全檄文》后表示,无论从用字、纸张陈旧程度来看,“这张东西从年代上来讲,是完全吻合的。全文403个字如行云流水,大气磅礴,堪称檄文经典。”
但田申对檄文的来历另有猜测。“从纸张的大小看,宽约5寸,长6寸半,这么小的纸张贴在墙上恐怕很难引人注意。”田申现场提出了一种假设,这张檄文可能是太平天国早期“宣传”的“范文”,由专门人员保管,在到达一个新的战斗环境时用于翻抄,纸张较小是为了便于携带,后辗转落到了官府手中。
田申介绍,李强所持的《太平王洪秀全檄文》落款虽为石达开,但并不一定就是其亲笔。但无论这篇檄文是否为石达开亲笔,作为已知的现存太平天国时期唯一檄文,它对研究太平天国早期起义军的战斗思想和考证一些重要史实都具有很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