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从评中国币到中国评币:纪念币鉴定评级本土调查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从评中国币到中国评币:纪念币鉴定评级本土调查
从世界范围看,大规模的商业钱币鉴定评级业务诞生至今未满而立之年。国际上规模最大的两家钱币鉴定评级服务提供商美国硬币评级专业服务公司(英文简称PCGS)和美国钱币保证公司(英文简称NGC),分别成立于1986年和1987年。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业务在钱币交易市场上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上述两家跨国企业为例,PCGS至今已经评定过2300多万枚钱币,总市值超过260亿美元;NGC至今也已评定过2500万枚以上的钱币,总市值超过200亿美元。
随着中国贵金属纪念币市场的发展,此版块的钱币正快速成长为评级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方兴未艾的评级业务已在中国铺开,如星星之火,逐渐燎原。笔者通过网络论坛调查、微博平台调查和一对一深度访谈等方式,多方调查了国人眼中的评级币和鉴定评级业务,透过五个方面,细细打量这一舶来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集藏者对评级币的
“认知分层”
通过网络与微信等渠道对117名人员的随机调查,笔者统计得出,约15.6%的集藏者“不喜欢”评级币,“没有任何兴趣”或“100%免疫”。集藏者完全拒斥评级币的理由,出现次数较多的是“喜欢原汁原味的包装”、“评级费用过高”、“国外的标准不适合中国纪念币”、“评级币并不能防止氧化”、“收藏纯粹为了欣赏”等。
约17.4%的集藏者对评级币“不太了解”,或“很少接触”。他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像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是否适合自己,这部分集藏者说不清楚,只依稀知道“评级币能鉴定出币的真伪,能直观地对纪念币的品相给出一定的分数”。所以,纪念币的品相究竟如何打分,有多少等级,评级币究竟能为自己带来什么,他们希望“有专家能够给予解答和指导”。
还有约为6.3%的集藏者是狂热的“盒子币拥趸”,他们基本上只入手评级币,原因是“品相有保证、便于保存、便于交易”。网友zzn(网名)表示:“拥护盒子币。现在要么直接买盒子币,要么左手进裸币,右手就送评。目前手上几乎全部NGC或PCGS,几年下来状态不错。”
一半以上的集藏者比较冷静,这部分人既对评级币的优势有所认识,也对评级币的劣势有所了解,他们在随机调查中占到60.7%。网友冬冬(网名)的回答很有代表性:“评级币在中国的流行,解决了在诚信普遍缺失的商业环境下如何放心交易的问题:第一,保真,币与盒都难以造假;第二,品相由分数说明,避免模糊表述;第三,一旦封盒,无法掉包。评级币还有易于运输、易于长久保存等好处。当然,评级币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评级费用过高、评级时间长、分数有争议等。”
谭建忠先生既是一位纪念币的收藏家,又是一位资深的财经媒体人。他目前拥有7000余枚国内外纪念币章,其中只有100多枚评级币。谭先生的评级币大都是银币,因为银币的化学分子活跃度更高,金币的分子活跃度则相对稳定,银币与空气接触后,难以保持良好的品相,评级币的包装相对真空,银币不容易氧化。他送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管和收藏,而非交易。
对于评级币,谭建忠先生的态度是“不否定,但有些保留”。纵观国内的投资渠道和理财产品,他认为,金银币并不是回报率最高的选择。有时候,投资纸币、邮票比金银币的收益率更好,而且,由于纸币和邮票的收藏群体更大,流动性也更好,容易出手和变现。因此,谭建忠更偏重于金银币的收藏属性,“如果投资的话,我会选择其他品种,所以对评级币兴趣相对小一点。”
但另一方面,从投资理财的角度,评级币也有其优势。谭建忠解释说,评级币实际上制造了一种“人为稀缺”。举例而言,如果某年央行共发行600万枚熊猫银币,但所谓的70级(或100级)币只评出了1000多枚,这1000多枚熊猫币的价格就会高出很多。追求70级(或100级)的分数,对于投资者而言是有意义的,从市场交易和投资角度来说,这是有价值的。
国内的收藏大家往往不愿意将纪念币拿去送评,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币识”有充分的信心。收藏家葛祖康先生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据我所知,国内真正的收藏家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的币拿出去评级,因为收藏不仅仅是保管,还有欣赏和把玩。评级以后,与收藏裸币就完全不同了。”
但是,大多数的集藏者还是需要将评级币作为品相判断的一个标准,因为他们“普遍对中国现代贵金属币的了解程度不高,一知半解,无法判断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的真假和级别,需要依靠评级公司鉴定真伪、评断级别”。葛祖康认为,这是普通集藏者需要评级币的原因之一。相对而言,新手更容易接受评级币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集藏者是否接受和喜欢评级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集藏动机,也受制于自身对纪念币的认识程度和知识水平。这就构成了评级币的“认知分层”,从人数上看,这种分层呈现“纺锤形”,最多数的人处于“纺锤”的中部,两端则是为数较少的“评级蜜”和“评级黑”。
评级反映纪念币收藏的
一个维度
与集藏群体的“认知分层”相关联的是纪念币的多维属性。评级币仅反映了其中的一个维度:真伪与品相。而纪念币的包装文化、质感与稀有度,这些维度,评级币是无法体现的。
上海融理当代金银币研究所所长黄瑞勇认为,评级币实际上舍弃了纪念币的另一个维度:充满文化气息的包装。比如,清明上河图纪念币最初发售时,被放置于一个古色古香的盒子里,配有一幅手卷,如果将它送评,纪念币的整体性就会被破坏殆尽。有些注重纪念币历史感的收藏者,会从包装看出当时纪念币的经销地、发售渠道,以及纪念币的文化内涵等,送评后,纪念币承载的这些信息都将不复存在。
如果不是盲目跟风,集藏者“理性”送评也可以分为几种不同情况,黄瑞勇认为:第一种是裸币送评,因为没有证书,也没有盒子,所以无所谓破坏包装文化。
第二种情况,由于当地气候等原因,很难保持纪念币的良好品相,比如南方靠海的地区非常潮湿,如果集藏者想更好地保管和收藏,或者未来打算举办个人藏品专题展,有可能需要将纪念币送评,这样有利于保存,也为以后的展览做准备。
第三种情况,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造币工艺不够先进,很多纪念币的品相不够好,通过评级可以发现一些品相出众的币,藏品会更有价值,收藏者乐于见到这种情况。但是,黄瑞勇也强调,随着中国造币工艺的改进和提升,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不只是精制币,哪怕是普制的熊猫币去评级,70级的分数也比比皆是,所以在他看来,新币送评的意义不大。
谭建忠认为,评级币丧失了收藏品应有的“质感”维度。质感,是收藏品的物质真实感,是艺术品的质地、肌理、色泽,是能够通过视觉、触觉感知的美,是一种活灵活现的劲儿,是把冰冷的金银变成温热审美体验的魔术师。
作为一名收藏者,欣赏和把玩纪念币讲究质感,而这种质感是有差异性的,这才是收藏的乐趣。但是,评级以后每一枚纪念币都标准化了,审美体验完全一样,像是精密仪器上的一个零部件,冰冷、准确、不近人情。
“在欧洲,钱币收藏者普遍不接受评级币。因为,欧陆文化使欧洲集藏者普遍以收藏为目的,这部分人喜欢用手把玩裸币。在中国,美国评级公司评出的70级、69级价格相差较大,不过在欧洲,人们倒是无所谓。如果70级卖的价格很高,收藏者就宁愿不要了,宁可要69级、68级的币。”谭建忠说。
葛祖康则认为,现在流行的鉴定评级服务体现不出纪念币的“稀有度”,因为他们并不把这一项列入分数评判之中。葛祖康把欧洲传统意义上的评级称为“收藏评级”,以区别于美国式的“商品评级”。在欧洲,收藏评级重视稀有度这一维度。收藏者为了让有些稀有币种在市场和收藏界得到认可,会拿到权威的评级公司鉴定评级,这样可以让硬币有一个“身价”。
即使从投资的角度看,价格较低、品相较差的纪念币也不适合进行评级,因为收益上得不偿失。如果评级币溢价不高,并不建议送评。北京马甸市场一名币商说:“某些新币如果送评,基本上没什么回报,甚至还可能赔钱。”因此,集藏者应该掌握评级币分数对应的价格,与裸币价格比较之后,再决定是否送评。这也要求集藏者应该掌握对纪念币品相的基本评价方式,能对分数做出预判。
“评级币+电商”的趋势
势不可当
但是,评级币在中国的快速扩张已是不争的事实。
高怀宾是西安的一名币商。过去,每一枚币的交易,高怀宾都需要详细解释纪念币到底是什么品相,“描述评级”有时见仁见智,他的看法可能和客户的看法不尽相同,产生争执,这种不愉快让他颇感苦恼。
幸好,评级币来了。
从经营角度讲,评级币让销售者和消费者沟通更加顺畅,交易的时间成本大大下降。因为评级币的真假已经经过认定,与客户之间不需要太多的沟通,通过第三方的评级认证,彼此不需要多费口舌,只要讲清楚是PCGS还是NGC评级,分数是多少即可。“现在,评级币在网店和实体店所占的销量比重都很大,老币尤其如此,但是新币还是非评级币卖得更好。”高怀宾说。
他感到集藏者对评级币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尤其在网络销售上,评级币已经占到60%以上的份额。目前,高怀宾在淘宝、集币在线、一尘网上都开设了网店,在微信上开设了微店。通过网络销售的评级币,可以直接在线查询到品相和分数,一个编号对应一个实物,让客户看清楚实物到底长什么样,这样就免去了很多中间环节的纠纷,提高了网络销量。
作为钱币网络交易平台“赵涌在线”的高级顾问,葛祖康说:“赵涌在线每月至少举行五次在线拍卖,每一次有几百件拍品,由于评级币的出现,拍卖进行得非常顺利,几乎每一场拍卖会成交率都在90%以上。这种形式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谭建忠也认为:“因为中国目前金银币爱好者中至少有70%以投资为目的,评级币适合交易、投资的诸多优点,确实有利于人们接受。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现在国人对评级币的接受程度已经很高了,一些钱币网站成交的绝大部分都是评级币,也说明了趋势性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集藏者走出国门,国际币展上不乏中国人的身影。谭建忠在观察全球纪念币市场时,发现美国币展上几乎全都是评级币。美国的钱币爱好者有2000万之多,玩的大多是流通币,1美分、5美分的钱币全都装在盒子里,经过了评级。
中国评级市场处于
“战国时代”
目前,最有机会的钱币市场是当代硬币,而当代世界硬币市场的重心在中国。除了PCGS和NGC已经进入中国,美国第三大钱币评级公司ANACS也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面对商机,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大量本土评级公司,包括公博评级、华龙盛世、众诚评级、源泰评级等。
一时间,评级市场上大小诸侯林立,群雄逐鹿中原。
2009年,NGC以设立中国总代理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2009年至2012年,与美国NGC合作代理的国内公司评级币数量约达5万枚,在现代金银币鉴定评级领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国内的认可度很高。为了保持住领先优势,2013年,NGC尝试在北、上、广等地开展现场评级,并计划在北、上、广设立评级中心,固定评级地点和设备,评级师轮换地点,循环评级。除此之外,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特点,NGC2014年初还推出了贺岁版红色中英双语标签,分别为“马到成功”、“年年有余”等,主打亲民牌。
晚于NGC三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PCGS也开始发力,2013年7月,直接将子公司开在了上海,在中国固定评级设备和地点,主攻当代金银币和近代机制币的鉴定评级。针对NGC的先入者优势,PCGS计划在北京和广州设立评级中心,做好市场布局。2013年10月,PCGS推出免费套币注册服务,针对拥有一定数量纪念币的资深藏家;2013年12月开始力推“初打币”标识服务,2014版熊猫币可以选用中英双语“初打币/FirstStrike”标识,此举则主攻新生代集藏群体。
在攻城拔寨、狂奔突袭的背面,NGC与PCGS的中国战场也存在着隐忧。跨国物流费用的高企、时间周期的漫长、入境时的安全风险,是两家评级巨头在中国面临的巨大障碍。他们在中国的代理商只起到送评中转站的作用,并不掌握评级业务的核心设备和技术,沦为评级渠道供应商,而无法成长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本土评级公司。所有这些,都为新兴的国内评级机构带来了市场机会和成长空间。
公博评级2011年12月成立,公司负责人称:“发展趋势是每月500个鉴定币的增长量。”其优势主要集中在机制币和铜元方面。华龙盛世2012年10月成立,近期刚刚推出保真服务。众诚评级成立于2013年7月,在古币和机制币方面,有一定专长。而源泰评级,尚未开展实质性业务。他们的共同优势是可以弥补国外评级机构的短板,但是缺陷也很明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征。
首先,市场认知度不高。币商高怀宾坦言,与国内的评级机构“接触得很少”。国内评级机构的权威性不够,源于评级团队的权威性不足,如果在当代币方面没有高手,是不可能评出令人信服的分数的。市场份额不具规模优势,葛祖康认为:“目前国内评级公司只是区域性的,在小范围内流通,北京的评级币在上海和广东未必能接受。”因为评级的数量还有待积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就会没有先例参照,集藏者会认为,“自己被新兴评级公司当作实验品”,所以对他们的分数并不认可。
其次,评级标准混乱。各个公司各自为政,有70分制,也有100分制。有的根据国外标准修订而成,也有的照搬引用国外标准,甚至在同一个公司内,古钱和现代币的分制和标准也不相同。虽然国内评级公司都希望能制定出符合国内集藏者期待的标准,但因为出现时间较短,标准还在摸索之中。葛祖康比喻道:“标准只有在春秋战国以后,秦统一中国的时候才能出现。至于现在,楚国是楚国的标准,赵国是赵国的标准,燕国是燕国的标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表征——公信力不足。一个评级机构最重要的是诚信,但是,由于本土商业诚信的缺失,国内评级机构的公信力有待考验。黄瑞勇认为,问题根源在于,国内目前存在的本土评级机构几乎都是民营公司,诚信和操守很难界定,评级中会不会存在“人情分”?他说:“如果我跟你关系很好,而且有一批重要的币,我说你给我评高一点,你会不会很为难?因为你不想得罪我,所以是不是会存在很大的人情因素?目前进入中国的国外评级公司市场化运作能力很强,所以中国要跟美国两大评级机构抗衡,唯一的可能就是官方机构。”谭建忠也认为:“民营评级公司无法占领市场的原因复杂,但主要还是公信力造成的。美国这两家评级公司总体是比较严格的,谁打一个招呼就可以评高一点,虽然有,但几率很小。”
对这样的市场竞争态势,葛祖康的评价是:“现代币的评级还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后慢慢会整合,到最后,本土评级公司会生存下来一两家,真正把中国现代贵金属币的评级规范起来。”
生存下来,是本土评级公司将要面临的最大考验。在激烈竞争中良性运转,培育品牌的知名度,提升团队权威性,发挥本土化优势,才能见到实效。单纯依靠降价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本土评级公司应在商业行为和公益行为之间找到平衡,相对和谐统一,但是目前很难做到。
鉴定评级的“国际标准”与
中国现实
国内评级公司的出现,除了市场利益驱动,还有“中国的纪念币中国人自己评定”这种民族主义气节使然。
通常所说评级币的“国际标准”,实际上是“美国标准”,它大体上包含“70分制”、“品相为王”和“美国人审美观”等几个方面。
但是,根据中国集藏者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观,这些方面似乎都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美国70分制的出现有其历史背景,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当代金银币,也不符合中国人普遍的“百分满分”的惯性思维。很少有集藏者会拿一枚损伤非常大的纪念币去送评,60级以下的分数就失去了意义。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国内市场上几乎没有60级以下的金银币,一方面充斥着大量的69级、70级币。如果高分评级币太多,评级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能区分出相同分数下不同品相的纪念币。
其次,品相的定义和判断标准不同。品相,指的是收藏品的完好度。黄瑞勇举例说:“在国人的眼中,纪念币品相各要素的构成比例应该是镜面占40%,压印、整体协调感、包浆各占20%。”而国际标准中,对镜面和币面凸起部分的关注度过高。美国评级公司划分了很多矩阵,在这个矩阵里面找出他们认为面积达到一定程度的凹坑数,从这个角度给出合适的分数。很多集藏者都提到,国外的评级币对边齿损伤十分“宽容”。如果纪念币不小心掉到地上了,边齿凹进去一块,但镜面没有损坏的情况下,美国评级公司经常可以给出69分。但是,对中国人来讲,这是不可忍受的,因为纪念币已经不再完好如初。
最后,审美观上存在差异。例如,美国评级公司对白斑和包浆的理解与中国人对其理解非常不同。对中国集藏者而言,如果一枚银币有五彩包浆或金色包浆,应该是加分项,但美国人显然不这么认为,很多中国人的习惯没有考虑进去。又如,中国当代贵金属纪念币有一项生产工艺叫作“仿古硫化”,2013年发行的青铜器(第2组)中商代司母辛觥5盎司银币就使用了这种工艺,但是,国外评级机构对此认可度非常低,因此影响了分数。其实,这种工艺是非常受国内集藏者推崇和喜爱的。
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美国公司对中国当代金银币和中国集藏者缺乏深入了解。例如,由于一些中国早期币章的资料缺失,增加了国外公司鉴定评级的难度,常会出现错判。NGC就曾把1984年中国古塔镀银纪念章评为银章,PCGS把1990年龙凤呈祥1盎司普制银币评为精制币。美国公司在鉴定真伪的时候也发生过很多错误,真假混淆,丧失了评级的可靠性。所以,越是资深收藏家,越能发现美国公司的常识性错误,进一步强化了怀疑态度。
所以,中国人制定自己的评级标准,发出自己的声音势在必行。中国金银币市场有自身的实际情况,国外企业终究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
2014年,北京中金国衡收藏品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国衡)代表国家权威机构征战评级市场,十分值得期待。黄瑞勇强调,中金国衡的优势在于出身名门、正统权威,并且有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员等一批顶级顾问作为它的坚实后盾。
除了提升市场认可度,制定贴合中国国情的分制和标准之外,谭建忠认为,中金国衡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其公信力。网友银币时代(网名)也说出了自己的殷切期待:“期盼中国特色的权威评级机构在全国各地设立代理商,打破国外评级机构垄断地位。要做到:评级机构权威化,打分标准中国化,检测门槛大众化,密封产品长久化。”
从民间集藏较为含混的描述分级,到由国外公司主导的中国币鉴定评级,再到立足中国国情,发出中国声音,未来谁能在这乱世枭雄的战国时代成为评级市场上最后的赢家,还很难说。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要想迎来真正的“中国评币”时代,路还很长。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业务在钱币交易市场上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上述两家跨国企业为例,PCGS至今已经评定过2300多万枚钱币,总市值超过260亿美元;NGC至今也已评定过2500万枚以上的钱币,总市值超过200亿美元。
随着中国贵金属纪念币市场的发展,此版块的钱币正快速成长为评级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方兴未艾的评级业务已在中国铺开,如星星之火,逐渐燎原。笔者通过网络论坛调查、微博平台调查和一对一深度访谈等方式,多方调查了国人眼中的评级币和鉴定评级业务,透过五个方面,细细打量这一舶来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集藏者对评级币的
“认知分层”
通过网络与微信等渠道对117名人员的随机调查,笔者统计得出,约15.6%的集藏者“不喜欢”评级币,“没有任何兴趣”或“100%免疫”。集藏者完全拒斥评级币的理由,出现次数较多的是“喜欢原汁原味的包装”、“评级费用过高”、“国外的标准不适合中国纪念币”、“评级币并不能防止氧化”、“收藏纯粹为了欣赏”等。
约17.4%的集藏者对评级币“不太了解”,或“很少接触”。他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像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是否适合自己,这部分集藏者说不清楚,只依稀知道“评级币能鉴定出币的真伪,能直观地对纪念币的品相给出一定的分数”。所以,纪念币的品相究竟如何打分,有多少等级,评级币究竟能为自己带来什么,他们希望“有专家能够给予解答和指导”。
还有约为6.3%的集藏者是狂热的“盒子币拥趸”,他们基本上只入手评级币,原因是“品相有保证、便于保存、便于交易”。网友zzn(网名)表示:“拥护盒子币。现在要么直接买盒子币,要么左手进裸币,右手就送评。目前手上几乎全部NGC或PCGS,几年下来状态不错。”
一半以上的集藏者比较冷静,这部分人既对评级币的优势有所认识,也对评级币的劣势有所了解,他们在随机调查中占到60.7%。网友冬冬(网名)的回答很有代表性:“评级币在中国的流行,解决了在诚信普遍缺失的商业环境下如何放心交易的问题:第一,保真,币与盒都难以造假;第二,品相由分数说明,避免模糊表述;第三,一旦封盒,无法掉包。评级币还有易于运输、易于长久保存等好处。当然,评级币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评级费用过高、评级时间长、分数有争议等。”
谭建忠先生既是一位纪念币的收藏家,又是一位资深的财经媒体人。他目前拥有7000余枚国内外纪念币章,其中只有100多枚评级币。谭先生的评级币大都是银币,因为银币的化学分子活跃度更高,金币的分子活跃度则相对稳定,银币与空气接触后,难以保持良好的品相,评级币的包装相对真空,银币不容易氧化。他送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管和收藏,而非交易。
对于评级币,谭建忠先生的态度是“不否定,但有些保留”。纵观国内的投资渠道和理财产品,他认为,金银币并不是回报率最高的选择。有时候,投资纸币、邮票比金银币的收益率更好,而且,由于纸币和邮票的收藏群体更大,流动性也更好,容易出手和变现。因此,谭建忠更偏重于金银币的收藏属性,“如果投资的话,我会选择其他品种,所以对评级币兴趣相对小一点。”
但另一方面,从投资理财的角度,评级币也有其优势。谭建忠解释说,评级币实际上制造了一种“人为稀缺”。举例而言,如果某年央行共发行600万枚熊猫银币,但所谓的70级(或100级)币只评出了1000多枚,这1000多枚熊猫币的价格就会高出很多。追求70级(或100级)的分数,对于投资者而言是有意义的,从市场交易和投资角度来说,这是有价值的。
国内的收藏大家往往不愿意将纪念币拿去送评,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币识”有充分的信心。收藏家葛祖康先生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据我所知,国内真正的收藏家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的币拿出去评级,因为收藏不仅仅是保管,还有欣赏和把玩。评级以后,与收藏裸币就完全不同了。”
但是,大多数的集藏者还是需要将评级币作为品相判断的一个标准,因为他们“普遍对中国现代贵金属币的了解程度不高,一知半解,无法判断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的真假和级别,需要依靠评级公司鉴定真伪、评断级别”。葛祖康认为,这是普通集藏者需要评级币的原因之一。相对而言,新手更容易接受评级币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集藏者是否接受和喜欢评级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集藏动机,也受制于自身对纪念币的认识程度和知识水平。这就构成了评级币的“认知分层”,从人数上看,这种分层呈现“纺锤形”,最多数的人处于“纺锤”的中部,两端则是为数较少的“评级蜜”和“评级黑”。
评级反映纪念币收藏的
一个维度
与集藏群体的“认知分层”相关联的是纪念币的多维属性。评级币仅反映了其中的一个维度:真伪与品相。而纪念币的包装文化、质感与稀有度,这些维度,评级币是无法体现的。
上海融理当代金银币研究所所长黄瑞勇认为,评级币实际上舍弃了纪念币的另一个维度:充满文化气息的包装。比如,清明上河图纪念币最初发售时,被放置于一个古色古香的盒子里,配有一幅手卷,如果将它送评,纪念币的整体性就会被破坏殆尽。有些注重纪念币历史感的收藏者,会从包装看出当时纪念币的经销地、发售渠道,以及纪念币的文化内涵等,送评后,纪念币承载的这些信息都将不复存在。
如果不是盲目跟风,集藏者“理性”送评也可以分为几种不同情况,黄瑞勇认为:第一种是裸币送评,因为没有证书,也没有盒子,所以无所谓破坏包装文化。
第二种情况,由于当地气候等原因,很难保持纪念币的良好品相,比如南方靠海的地区非常潮湿,如果集藏者想更好地保管和收藏,或者未来打算举办个人藏品专题展,有可能需要将纪念币送评,这样有利于保存,也为以后的展览做准备。
第三种情况,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造币工艺不够先进,很多纪念币的品相不够好,通过评级可以发现一些品相出众的币,藏品会更有价值,收藏者乐于见到这种情况。但是,黄瑞勇也强调,随着中国造币工艺的改进和提升,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不只是精制币,哪怕是普制的熊猫币去评级,70级的分数也比比皆是,所以在他看来,新币送评的意义不大。
谭建忠认为,评级币丧失了收藏品应有的“质感”维度。质感,是收藏品的物质真实感,是艺术品的质地、肌理、色泽,是能够通过视觉、触觉感知的美,是一种活灵活现的劲儿,是把冰冷的金银变成温热审美体验的魔术师。
作为一名收藏者,欣赏和把玩纪念币讲究质感,而这种质感是有差异性的,这才是收藏的乐趣。但是,评级以后每一枚纪念币都标准化了,审美体验完全一样,像是精密仪器上的一个零部件,冰冷、准确、不近人情。
“在欧洲,钱币收藏者普遍不接受评级币。因为,欧陆文化使欧洲集藏者普遍以收藏为目的,这部分人喜欢用手把玩裸币。在中国,美国评级公司评出的70级、69级价格相差较大,不过在欧洲,人们倒是无所谓。如果70级卖的价格很高,收藏者就宁愿不要了,宁可要69级、68级的币。”谭建忠说。
葛祖康则认为,现在流行的鉴定评级服务体现不出纪念币的“稀有度”,因为他们并不把这一项列入分数评判之中。葛祖康把欧洲传统意义上的评级称为“收藏评级”,以区别于美国式的“商品评级”。在欧洲,收藏评级重视稀有度这一维度。收藏者为了让有些稀有币种在市场和收藏界得到认可,会拿到权威的评级公司鉴定评级,这样可以让硬币有一个“身价”。
即使从投资的角度看,价格较低、品相较差的纪念币也不适合进行评级,因为收益上得不偿失。如果评级币溢价不高,并不建议送评。北京马甸市场一名币商说:“某些新币如果送评,基本上没什么回报,甚至还可能赔钱。”因此,集藏者应该掌握评级币分数对应的价格,与裸币价格比较之后,再决定是否送评。这也要求集藏者应该掌握对纪念币品相的基本评价方式,能对分数做出预判。
“评级币+电商”的趋势
势不可当
但是,评级币在中国的快速扩张已是不争的事实。
高怀宾是西安的一名币商。过去,每一枚币的交易,高怀宾都需要详细解释纪念币到底是什么品相,“描述评级”有时见仁见智,他的看法可能和客户的看法不尽相同,产生争执,这种不愉快让他颇感苦恼。
幸好,评级币来了。
从经营角度讲,评级币让销售者和消费者沟通更加顺畅,交易的时间成本大大下降。因为评级币的真假已经经过认定,与客户之间不需要太多的沟通,通过第三方的评级认证,彼此不需要多费口舌,只要讲清楚是PCGS还是NGC评级,分数是多少即可。“现在,评级币在网店和实体店所占的销量比重都很大,老币尤其如此,但是新币还是非评级币卖得更好。”高怀宾说。
他感到集藏者对评级币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尤其在网络销售上,评级币已经占到60%以上的份额。目前,高怀宾在淘宝、集币在线、一尘网上都开设了网店,在微信上开设了微店。通过网络销售的评级币,可以直接在线查询到品相和分数,一个编号对应一个实物,让客户看清楚实物到底长什么样,这样就免去了很多中间环节的纠纷,提高了网络销量。
作为钱币网络交易平台“赵涌在线”的高级顾问,葛祖康说:“赵涌在线每月至少举行五次在线拍卖,每一次有几百件拍品,由于评级币的出现,拍卖进行得非常顺利,几乎每一场拍卖会成交率都在90%以上。这种形式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谭建忠也认为:“因为中国目前金银币爱好者中至少有70%以投资为目的,评级币适合交易、投资的诸多优点,确实有利于人们接受。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现在国人对评级币的接受程度已经很高了,一些钱币网站成交的绝大部分都是评级币,也说明了趋势性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集藏者走出国门,国际币展上不乏中国人的身影。谭建忠在观察全球纪念币市场时,发现美国币展上几乎全都是评级币。美国的钱币爱好者有2000万之多,玩的大多是流通币,1美分、5美分的钱币全都装在盒子里,经过了评级。
中国评级市场处于
“战国时代”
目前,最有机会的钱币市场是当代硬币,而当代世界硬币市场的重心在中国。除了PCGS和NGC已经进入中国,美国第三大钱币评级公司ANACS也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面对商机,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大量本土评级公司,包括公博评级、华龙盛世、众诚评级、源泰评级等。
一时间,评级市场上大小诸侯林立,群雄逐鹿中原。
2009年,NGC以设立中国总代理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2009年至2012年,与美国NGC合作代理的国内公司评级币数量约达5万枚,在现代金银币鉴定评级领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国内的认可度很高。为了保持住领先优势,2013年,NGC尝试在北、上、广等地开展现场评级,并计划在北、上、广设立评级中心,固定评级地点和设备,评级师轮换地点,循环评级。除此之外,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特点,NGC2014年初还推出了贺岁版红色中英双语标签,分别为“马到成功”、“年年有余”等,主打亲民牌。
晚于NGC三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PCGS也开始发力,2013年7月,直接将子公司开在了上海,在中国固定评级设备和地点,主攻当代金银币和近代机制币的鉴定评级。针对NGC的先入者优势,PCGS计划在北京和广州设立评级中心,做好市场布局。2013年10月,PCGS推出免费套币注册服务,针对拥有一定数量纪念币的资深藏家;2013年12月开始力推“初打币”标识服务,2014版熊猫币可以选用中英双语“初打币/FirstStrike”标识,此举则主攻新生代集藏群体。
在攻城拔寨、狂奔突袭的背面,NGC与PCGS的中国战场也存在着隐忧。跨国物流费用的高企、时间周期的漫长、入境时的安全风险,是两家评级巨头在中国面临的巨大障碍。他们在中国的代理商只起到送评中转站的作用,并不掌握评级业务的核心设备和技术,沦为评级渠道供应商,而无法成长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本土评级公司。所有这些,都为新兴的国内评级机构带来了市场机会和成长空间。
公博评级2011年12月成立,公司负责人称:“发展趋势是每月500个鉴定币的增长量。”其优势主要集中在机制币和铜元方面。华龙盛世2012年10月成立,近期刚刚推出保真服务。众诚评级成立于2013年7月,在古币和机制币方面,有一定专长。而源泰评级,尚未开展实质性业务。他们的共同优势是可以弥补国外评级机构的短板,但是缺陷也很明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征。
首先,市场认知度不高。币商高怀宾坦言,与国内的评级机构“接触得很少”。国内评级机构的权威性不够,源于评级团队的权威性不足,如果在当代币方面没有高手,是不可能评出令人信服的分数的。市场份额不具规模优势,葛祖康认为:“目前国内评级公司只是区域性的,在小范围内流通,北京的评级币在上海和广东未必能接受。”因为评级的数量还有待积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就会没有先例参照,集藏者会认为,“自己被新兴评级公司当作实验品”,所以对他们的分数并不认可。
其次,评级标准混乱。各个公司各自为政,有70分制,也有100分制。有的根据国外标准修订而成,也有的照搬引用国外标准,甚至在同一个公司内,古钱和现代币的分制和标准也不相同。虽然国内评级公司都希望能制定出符合国内集藏者期待的标准,但因为出现时间较短,标准还在摸索之中。葛祖康比喻道:“标准只有在春秋战国以后,秦统一中国的时候才能出现。至于现在,楚国是楚国的标准,赵国是赵国的标准,燕国是燕国的标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表征——公信力不足。一个评级机构最重要的是诚信,但是,由于本土商业诚信的缺失,国内评级机构的公信力有待考验。黄瑞勇认为,问题根源在于,国内目前存在的本土评级机构几乎都是民营公司,诚信和操守很难界定,评级中会不会存在“人情分”?他说:“如果我跟你关系很好,而且有一批重要的币,我说你给我评高一点,你会不会很为难?因为你不想得罪我,所以是不是会存在很大的人情因素?目前进入中国的国外评级公司市场化运作能力很强,所以中国要跟美国两大评级机构抗衡,唯一的可能就是官方机构。”谭建忠也认为:“民营评级公司无法占领市场的原因复杂,但主要还是公信力造成的。美国这两家评级公司总体是比较严格的,谁打一个招呼就可以评高一点,虽然有,但几率很小。”
对这样的市场竞争态势,葛祖康的评价是:“现代币的评级还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后慢慢会整合,到最后,本土评级公司会生存下来一两家,真正把中国现代贵金属币的评级规范起来。”
生存下来,是本土评级公司将要面临的最大考验。在激烈竞争中良性运转,培育品牌的知名度,提升团队权威性,发挥本土化优势,才能见到实效。单纯依靠降价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本土评级公司应在商业行为和公益行为之间找到平衡,相对和谐统一,但是目前很难做到。
鉴定评级的“国际标准”与
中国现实
国内评级公司的出现,除了市场利益驱动,还有“中国的纪念币中国人自己评定”这种民族主义气节使然。
通常所说评级币的“国际标准”,实际上是“美国标准”,它大体上包含“70分制”、“品相为王”和“美国人审美观”等几个方面。
但是,根据中国集藏者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观,这些方面似乎都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美国70分制的出现有其历史背景,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当代金银币,也不符合中国人普遍的“百分满分”的惯性思维。很少有集藏者会拿一枚损伤非常大的纪念币去送评,60级以下的分数就失去了意义。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国内市场上几乎没有60级以下的金银币,一方面充斥着大量的69级、70级币。如果高分评级币太多,评级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能区分出相同分数下不同品相的纪念币。
其次,品相的定义和判断标准不同。品相,指的是收藏品的完好度。黄瑞勇举例说:“在国人的眼中,纪念币品相各要素的构成比例应该是镜面占40%,压印、整体协调感、包浆各占20%。”而国际标准中,对镜面和币面凸起部分的关注度过高。美国评级公司划分了很多矩阵,在这个矩阵里面找出他们认为面积达到一定程度的凹坑数,从这个角度给出合适的分数。很多集藏者都提到,国外的评级币对边齿损伤十分“宽容”。如果纪念币不小心掉到地上了,边齿凹进去一块,但镜面没有损坏的情况下,美国评级公司经常可以给出69分。但是,对中国人来讲,这是不可忍受的,因为纪念币已经不再完好如初。
最后,审美观上存在差异。例如,美国评级公司对白斑和包浆的理解与中国人对其理解非常不同。对中国集藏者而言,如果一枚银币有五彩包浆或金色包浆,应该是加分项,但美国人显然不这么认为,很多中国人的习惯没有考虑进去。又如,中国当代贵金属纪念币有一项生产工艺叫作“仿古硫化”,2013年发行的青铜器(第2组)中商代司母辛觥5盎司银币就使用了这种工艺,但是,国外评级机构对此认可度非常低,因此影响了分数。其实,这种工艺是非常受国内集藏者推崇和喜爱的。
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美国公司对中国当代金银币和中国集藏者缺乏深入了解。例如,由于一些中国早期币章的资料缺失,增加了国外公司鉴定评级的难度,常会出现错判。NGC就曾把1984年中国古塔镀银纪念章评为银章,PCGS把1990年龙凤呈祥1盎司普制银币评为精制币。美国公司在鉴定真伪的时候也发生过很多错误,真假混淆,丧失了评级的可靠性。所以,越是资深收藏家,越能发现美国公司的常识性错误,进一步强化了怀疑态度。
所以,中国人制定自己的评级标准,发出自己的声音势在必行。中国金银币市场有自身的实际情况,国外企业终究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
2014年,北京中金国衡收藏品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国衡)代表国家权威机构征战评级市场,十分值得期待。黄瑞勇强调,中金国衡的优势在于出身名门、正统权威,并且有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员等一批顶级顾问作为它的坚实后盾。
除了提升市场认可度,制定贴合中国国情的分制和标准之外,谭建忠认为,中金国衡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其公信力。网友银币时代(网名)也说出了自己的殷切期待:“期盼中国特色的权威评级机构在全国各地设立代理商,打破国外评级机构垄断地位。要做到:评级机构权威化,打分标准中国化,检测门槛大众化,密封产品长久化。”
从民间集藏较为含混的描述分级,到由国外公司主导的中国币鉴定评级,再到立足中国国情,发出中国声音,未来谁能在这乱世枭雄的战国时代成为评级市场上最后的赢家,还很难说。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要想迎来真正的“中国评币”时代,路还很长。
微博推荐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2014版熊猫金币价格调查:菜百建行被指定价过高 上篇文章:视频:壹角纸币价格暴涨 钱币收藏又见炒作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相关文章
- 钱途光明 投资收藏两相宜
- 荷花钞市价跌至1300元
- 8月19日钱币热门品种点评
- 央行将发奥运纪念钞 面额10元具流通...
- 金币市场专业委员会工作略观
- 8月2日热门品种点评
- 金条金币如何存放最安心
- 青铜器金银币高开后持续高走
- 第四套币2元被视为绝品受关注
- 3月30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马年纪念币未开卖身价已暴涨
- 私人收藏的一张叁元面值人民币鉴赏(图...
- 鉴别假车工2元币放大镜可搞定
- 6月15日热门品种点评
- 生日钞买卖:律师提醒此举涉嫌违法
- 黄鹤楼现身金银币
- 专家称错币多伪造收藏风险高
- 钱币藏品近期出现大涨大跌
- 方寸之间浓缩山东临沂2500年巨变
- 奥运纪念钞在杭州发行 市民换购热情高
- 纸币暴跌 何时是底
- 连体钞的白马和黑马
- 孔儒文化精雕典藏贺岁新礼
- 凌晨3点排队买建党纪念币
- 6月5日金银币及时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