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南朝萧梁铸两柱五铢鉴藏(图)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钱币界对于“两柱五铢”钱的归属有多种说法,或说源自南朝萧梁;或说为其后的陈朝铸行;或认为应归于出土量较多的蜀地。对此,笔者谈一些看法。
《隋书·食货志》:“武帝乃铸钱,肉好周廓,文曰五铢,重如其文。而又别铸,除其内廓,谓之女钱,二品并行。”语中的“肉好周廓”是说钱身和穿孔的周围都有廓。据此,“肉好周廓”的五铢钱当始铸于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元年(502年),后人多以梁五铢、天监五铢或大样五铢相称。
萧梁之所以能铸行如此好的钱币,首先是因为执政初期政局平稳,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从而带动商品经济的繁荣,足重的货币必然应运而生。其次是两晋混战永嘉南渡以后,北方大量的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当然也包括各种冶铸与加工工艺。这些因素使梁地铸制精美质优的钱币有了相当的基础。
由于地域割据及江南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萧梁铸钱所用铜材一直紧缺,虽采取回收民间铜器及熔销前朝铜钱等办法来多铸造钱币,但由于普品五铢币值低,影响了其在流通领域中的使用、兑换。于是官方为增加币值而铸行了“两柱五铢”铜钱,以一当五铢钱十文行用,以解货币量不足之困境。该钱的显著特点在于面背有精整挺拔且规矩的穿廓,面穿上下各有一颗凸起星点,形同柱石,故名之“两柱五铢”,是首次将“星”称为“柱”的官铸币。
出土和传世的内廓“两柱五铢”钱厚大精整,直径24毫米,穿7毫米见方,重量3.5克左右,正合“文曰五铢,重如其文”的记载。其行用的大致年代,“至普通年中(523年),乃议尽罢铜钱更铸铁钱。”(《隋书·食货志》)说明此钱前后流通时间并不算短。至于铸行量的多少,史书无记载。后经萧梁的几次改铸以及各朝的大规模熔毁,自然遗存不多。
另一种“两柱五铢”是元帝萧绎承圣年间(552~555年)重启铜钱时所铸,其区别在于:1.径不超23毫米,重不过2.4克;无内廓,体薄,穿孔大;2.两颗星点偏小,多见于钱背穿上下或左右,也有在面穿上下者,不甚规矩;3.钱文平夷,笔画较细弱;4.铜色灰暗,工艺简单,制作较粗糙;5.币值仍当10枚“女钱”“鹅眼”钱行用,只是减重不足值。
是品“内廓两柱五铢”钱(见图),铜质细腻,制作规整,径24.5毫米,厚1.8毫米,重4.2克。钱文粗实、沉稳、有神,端庄典雅,书体类玉箸篆。穿郭上下居中有星柱,穿口干净整齐。地章光平,厚肉轮圆,形制符合梁天监五铢的制币风格。钱体大部表层附着牢固的黑褐墨绿硬锈,呈现熟旧自然的水坑陈色,像是出于江南潮土或河池之下。值得提及的是,“五”字下部和“铢”字的大部分及背廓等处似残存有鎏金。此钱铸制不多,一般流传于宫内和达官权贵等上层社会。笔者认为,该钱殆为萧梁早期所铸。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花钱:古代纪念币的精妙构思 上篇文章:闹天宫彩金币的魅力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老精稀币表现强势
- 2元钞不再发行 第四套2元钞一年涨1...
- 1月31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市民遭到钱币收藏品推销骚扰
- 香港流通钞广州价涨近八成
- 熊猫金币持续走俏收藏市场
- 1月22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PCGS与首席收藏正式合作将联合开拓...
- 99年版50元涨到150元
- 10月29日上海钱币市场热门品种点评
- 龙年贵金属走热
- 浅谈“伊藩四钱”:见证历史更替
- 2月24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大铜章的艺术及收藏价值
- 奥运金币令人刮目相看
- 金币收藏出手正当时
- 集邮史已满60年 中国老人集齐192...
- 投资奥运藏品宜捂不宜炒
- 2010庚寅虎年金铤限量发行
- 1月27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第一套人民币新华门版50000元币样
- 金币市场热点呈现多元化
- 咸丰大钱发行失败的原因考察
- 钱币市场9月5日集币视点
- PCGS成功启动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次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