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古瓷收藏莫见残就废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南仁
初涉收藏重在看真器,见实物。伤残古瓷是初入道者廉价的学习资料和入门的最好实物向导。并且也能保值、升值。
收藏,作为一种特别爱好与雅趣,藏者对藏品完美之追求,乃人心之所向,也是许多行家所倡导的。但纵观如今的“收藏热”,笔者感觉到,曾经的重欣赏、重研究的“学术性”收藏被相当程度地削弱,代之更多人将“投资”、“赚钱”等藏品的附加功能放在了首位。由此,对于藏品,特别是瓷器一类,要求“全品相”几乎被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有“病”即弃、见“残”即“废”成为一些群体的当然选择。
就拿笔者所在的浙江湖州来说,偶尔逛过古董店或周末练过府庙地摊者,都会频率较高地听到“品相”一词。什么“瓷器毛了边,不值半文钱”,什么冲线、爆釉、窑封、退粉……都是指的瓷器有毛病。总而言之,在追求精致、清雅、完美的江南人眼里,对瓷器的挑剔精细又精细。许多行内人跑遍全国回来,共同的感受就是:长三角的人买古瓷最忌讳不是“全品相”,“要买一件要像一件,不然将来一出手难卖,二价格难高。”由此,让一些新进入古陶瓷收藏领域者,好的“宝”、 “真经”还没吃透,“全品相”的提醒却时时闪念在脑际,甚至奉为金科玉律。
瓷器易碎,但瓷片却千年不化,因而残瓷、瓷片存世浩如烟海。但也正因为瓷器易碎,千百年来,经历了战乱、生活中的使用与磕碰,一件件完美的瓷器“粉身碎骨”,完好无损者才少之又少。而如今收藏者的队伍在迅猛扩编,有限存世的完美器“吃”进一件市面上少一件,想要淘得完美的精品,其付出的财力非一般爱好者所能承受。而如想收几件不同时代、不同器型者的完美精品,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我们为何不稍稍放低一些自己的要求,在有限的财力里,“淘”等更多乐趣呢?
其实,如果我们退一步,放下“日后靠它升值赚钱”的主要目的,那么,我们还是可以不必付出多大财力,收到稍微有些“病”但同样是古董,同样拥有历史、审美及至升值价值的诸多古瓷的。
“读书十遍不如见真器一次”,说到伤残古瓷器的收藏价值,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著名古瓷鉴藏专家马广彦曾说。他认为,想要认识瓷器,就要从伤残瓷开始,而古瓷的残片和残瓷就是学习和研究古瓷器最好的标本。一般来说伤残古瓷器的真品率是很高的,对于初涉古瓷器收藏领域的人,了解瓷器鉴定的基本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真器,见实物,所以在古瓷器的学习研究中,伤残古瓷器是初入道者廉价的学习资料和入门的最好实物向导。
对于古瓷有“病”是否要藏入,笔者的观点是:收藏伤残古瓷要有所选择。应看它有没有别样的历史价值?器型是否独特?稀有?胎骨、发色、图案、釉水等,是否具有典型性。如果它具备了以上一点或数点,而你恰好是喜欢欣赏、业余研究者,不妨“吃”进。在民国以前的瓷器中,一般来说,时代越近,存世量越多。从中国陶瓷史的发展看,自清代嘉道以后,瓷器质量江河日下,民窑中除了商人专为赢利制作的仿古器外,多无精品。而明以前的古伤残瓷、明清官窑伤残瓷、明清有特别款识的高档精细伤残瓷器、明代及清三代民窑高级伤残瓷器以及各个朝代用途狭窄、烧制量少、造型奇特的稀有伤残瓷等,皆可列入收藏范围。在选择收藏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伤残程度较轻且容易修整的,因为古瓷器的伤残无法预计,在选购时要尽量挑选器型基本完整、文饰基本完整的,以仅有冲口、口磕或腹内仅有炸纹者最佳。
事实上,收藏伤残古瓷也是能够保值、升值的。这些年来,伤残古瓷的价值一直在上升,而且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伤残古瓷器价格看涨的苗头,如果在收藏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瓷器,或是可以起到填补断代或窑口资料空白的难觅之器,都极其可能不断升值,并且如果这类伤残器得到较好的修复,其升值率就会更加可观。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书画不完全佚名造假法之仿制伪作辨识 上篇文章:书画不完全佚名造假法之皇家御墨伪作辨识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民间宝物缘何遭专家白眼(图)
- 入门印章收藏要懂书法懂印家 别老幻想...
- 古玩市场防陷阱
- 人民币的防伪知识要通晓
- 木雕保养 怕暴晒怕潮湿
- 淘金小心价格陷阱 专家教你鉴别真假金...
- 铜元收藏有学问
- 记者调查贵金属藏品 良莠不齐考人眼光...
- 收藏市场菜鸟如何寻找潜力翡翠
- 方卡东的艺术洞察与荣宝斋的翡翠时间
- 玉华:古代玉器精品集萃
- 收集铜元应注意的问题
- 国家级鉴赏专家免费为市民鉴宝
- 书画裱件偷换造假法辨识
- 老人花300万元买下5幅名画全被鉴定...
- 手臂上的万种风情
- 专家提醒:投资收藏金银纪念币要防止受...
- 鉴赏|山西古代文明精粹
- 教您如何更好收藏紫砂
- 纸上雅集——以改琦《红楼梦图咏》为例
- 什么是红木家具的“衣服”
- 出土文物看姑娘坟里淑女身世
- 艺术品投资:机会只给有心人
- 万珺说翡翠:如何看懂鉴定证书(图)
- 翡翠赌石文化节定期开石鉴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