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书画不完全佚名造假法之仿制伪作辨识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图一

图二
⊙黄 鼎
论“不完全佚名”的“仿制”造假,其实它的操作手法相对还较为便捷。其基本造假原理是,只要作伪者能将某书画名家的笔墨与造型“仿”到五六成,然后在成品中再钤盖上若干方或真或假的印章就算完事,就足以给不少“急功近利”的鉴藏人造成辨识困惑。
去年,我目睹到一件钤盖有著名女画家周思聪常用图章“周“的荷花题材画作图1入拍于北方某拍卖行,拍卖图录上也署其名为“周思聪作品”,此画曾引起不少收藏家的关注。在我本人的印象里,该画家生前确实画过不少意趣十分高妙的荷花题材的作品,但图1的笔墨却异常琐碎,表现荷叶和茎的笔势也明显地不谐调统一,像信手用毛笔胡“涂”乱“扫”出来似的,因此整件画作显露出的境像俨然不如该画家亲笔来得柔和完美。所以我认定图1是一件不参照任何母本,仅凭借作伪者个人的理解与作画能力“仿制”出的疑伪成品。再细仔观赏图2这件周思聪的真迹荷花作品就大有不同了。它虽然不题款识,也只有一“周”字图章,但画中的笔墨清雅含蓄,意境隽秀悠远,图1根本无法与其作相提并论。
根据书画“不完全佚名”造假法之“仿制”伪作的基本特点,我建议大家在辨识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对当局名家的笔墨传承、创作理法以及其多数代表性的作品都要有较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二)对任何一件被鉴定作品的笔墨与造型的特点与质量既要做独立的分析检测,又要与已确认真迹广做比较;(三)鉴藏者凡是初次接触某名家的无款识作品,都要尽可能分时段,多次数地认真辨察该书画的笔墨与造型状态,并多与同行进行交流。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收藏市场菜鸟如何寻找潜力翡翠 上篇文章:古瓷收藏莫见残就废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收藏景德镇瓷谨防三大陷阱
- 佚名书画造假法之克隆性伪品辨识
- 真假翡翠如何辨
- 2021上海国际珠宝首饰展览会即将开...
- 万珺说翡翠:翡翠的收藏历史是怎样的(...
- 艺术性无关画幅尺寸
- 收藏新贵 小小怀表有门道
- 玛瑙鉴别从颜色等七点入手
- 文物专家今天鉴宝 家中古董大多太新
- 张国良:蜀地寻楠印象
- 北京正道2021春拍丨唯有重器可传世
- 风流不羁的唐寅 仕女画却非常严肃
- 最孤独一代宗师:亲手毁掉2000张画...
- 进入收藏市场应谨慎
- 大奸臣蔡京的书法:天赋极高 终有大成
- 古玩真伪难辨引发诉讼大战
- 玉雕分享 一招一式,玉鸣于人
- 艺术品熊市如何投资
- 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
- 警惕贺岁藏品傍名牌 专家教你三招防骗...
- 新老玉器辨识法
- 鸟笼流派中的“京笼”
- 清朝皇家偏爱普洱茶 光绪皇帝一年要喝...
- 论文 | 重塑当代花鸟玉雕的美学观(...
- 古董鸟笼赏藏皆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