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书画不完全佚名造假法之仿制伪作辨识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图一

图二
⊙黄 鼎
论“不完全佚名”的“仿制”造假,其实它的操作手法相对还较为便捷。其基本造假原理是,只要作伪者能将某书画名家的笔墨与造型“仿”到五六成,然后在成品中再钤盖上若干方或真或假的印章就算完事,就足以给不少“急功近利”的鉴藏人造成辨识困惑。
去年,我目睹到一件钤盖有著名女画家周思聪常用图章“周“的荷花题材画作图1入拍于北方某拍卖行,拍卖图录上也署其名为“周思聪作品”,此画曾引起不少收藏家的关注。在我本人的印象里,该画家生前确实画过不少意趣十分高妙的荷花题材的作品,但图1的笔墨却异常琐碎,表现荷叶和茎的笔势也明显地不谐调统一,像信手用毛笔胡“涂”乱“扫”出来似的,因此整件画作显露出的境像俨然不如该画家亲笔来得柔和完美。所以我认定图1是一件不参照任何母本,仅凭借作伪者个人的理解与作画能力“仿制”出的疑伪成品。再细仔观赏图2这件周思聪的真迹荷花作品就大有不同了。它虽然不题款识,也只有一“周”字图章,但画中的笔墨清雅含蓄,意境隽秀悠远,图1根本无法与其作相提并论。
根据书画“不完全佚名”造假法之“仿制”伪作的基本特点,我建议大家在辨识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对当局名家的笔墨传承、创作理法以及其多数代表性的作品都要有较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二)对任何一件被鉴定作品的笔墨与造型的特点与质量既要做独立的分析检测,又要与已确认真迹广做比较;(三)鉴藏者凡是初次接触某名家的无款识作品,都要尽可能分时段,多次数地认真辨察该书画的笔墨与造型状态,并多与同行进行交流。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收藏市场菜鸟如何寻找潜力翡翠 上篇文章:古瓷收藏莫见残就废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澄远楼主颜明书画收藏法眼独具
- 翡翠收藏弄清三概念
- 鉴别 元青花 教你看七点
- 海岩:老家具陷阱多
- 当代没骨画的传承发展:当代没骨画展开...
- 紫砂之魂在设计 收藏莫盲目追现代传统...
- 于不着意处见长
- 鉴藏知识:识年款辨宣德
- 大清铜元收藏入门功夫(三)
- 古玩造假 六大辨伪方法各显神通
- 伪款损珍瓷
- 包天伟再创木雕巨制
- 品相和题材决定价值 收藏连环画的三大...
- 印象主义先行者马奈:画我所见
- 马未都说收藏第四讲:中国的坐具(3)
- 名家书画仿制造假法辨识
- 刘超: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 第三届陶瓷与文化高峰论坛在景德镇陶瓷...
- 古玩字画圈子里故事多 骗人招数知多少...
- 寿山石赏玩忌三谬
- 乐器收藏:慧眼识琴(2)
- 走进上海博物馆“墓室” 千年壁画“活...
- 古玩市场成功在于真与信
- 如何挑选近代铜元
- 区别天然水晶合成水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