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收藏知识
文章阅读

澄远楼主颜明书画收藏法眼独具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颜明藏品张復《山水图》                       颜明藏品 张大千《天女散花图》                    颜明藏品 文徵明《行书唐人宫词》                     颜明藏品 王鑑《仿董其昌山水图》
    澄远楼主颜明

  书画收藏法眼独具
  ⊙本报记者 杨 琳
  20世纪前半叶,素有“东方明珠”之称的上海集中着一批有影响的书画收藏大家,如富甲于东南的庞莱臣、刘靖基、钱镜堂;如中国现代收藏大师谭敬、张葱玉;以及集书画家、词人、收藏家及鉴定家于一身的吴湖帆等。然而要想在当下物欲横流的新时代再寻找到真正有眼光、有德行的收藏家却实属不易。澄远楼主颜明可谓是难得一见的“明珠”,被业内誉为沪上书画收藏界的一双“厉眼”。
  从松江、吴门诸家到四王吴恽、扬州画派以及清宫旧藏,颜明共收藏近500件古代书画。其中十多件张大千作品乃其最爱。前不久,本报记者有幸专访了颜明,谈话中不仅感受到他对中国传统书画的挚爱,更钦佩其严谨的探究和钻研态度。
  成不了画家成藏家
  颜明说,自小他就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并习以绘画。16岁那年,他独自前往北京三里河(20世纪80年代开始那里居住着一批文化名人和知识分子)并敲响了著名书画大师李可染家的大门。由于李可染不在家,机缘巧合之下t他走进了另一位大师李苦禅的家。李苦禅看完他的习作后,给这位年轻后生写了一句话:“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之后的岁月,颜明逐渐意识到自己在绘画上的悟性和资质着实不太够,于是放弃了学画之念。后来,他有幸加入拍卖界,在工作中接触到各类名作精品,于是收藏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他承载书画之情的另一条理想之路。在不断地历练中,颜明体会到了面对真伪难辨的作品时的无助和无奈,也体会了购置赝品后的懊恼和悔恨。于是,颜明意识到,补充相应的专业知识、历史知识,提高眼力是他走稳收藏道路最重要的功课。说到做到,之后,颜明购买了大量书籍和图册,静心详读,实践与理论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结合。
  收藏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颜明,对时下南北收藏的大势了如指掌。他的藏品不仅品相好,而且大都流传有序,见诸著录。“收藏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藏品的流传有序,尤其是能查到作品的重要出版记录。”颜明说,“查阅史料、发现真谛的过程是最美好的。”他认为收藏的乐趣就在于搜求、征集、把玩和研究这样的过程,而养心、怡性就是收获。他说:“收藏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
  2006年在北京一个小拍卖会上,他曾以236.5万(含10%佣金)拍得一幅张大千1935年作的《天女散花图》。他告诉记者,当时他买的时候并不知道这幅作品的始末,只是眼光和感觉告诉自己,这是幅非常好的作品。因为他发现这幅作品上有张大千亲笔所书的四次题跋,第一次题跋时间就是作品完成当年,内容是“丁亥二月,仿唐人壁画笔法作于大风堂下蜀人张爰”。此后张大千又曾亲自题跋二次,而最后一次题跋为1944年题。由此,颜明推断这幅画乃张大千的钟爱作品之一,否则不会一直随身携带长达九年时间。无独有偶,就在2007年朵云轩春拍古籍善本旧画册专场拍卖上,他在现场翻阅到了1935年的《美术生活》,并发现了这幅作品的出版记录。这个发现的过程足以让他欣喜不已,此中快乐难以言表。
  这样的历练让颜明更加有魄力和眼力,从而也才能够在当今如此混乱和艰难的市场中发现精品。因此,他一直都坚持认真著录、研究和考证自己的藏品。对于颜明的法眼独具,另外还有一则小插曲。那是在一次小型拍卖会上,出现了一张“八大山人”的山水册页图,由于尺幅偏小,构图简单,一时真伪难辨。当时,很多专家都肯定地认为该图为赝品,不少业内人士也对其不屑一顾。然而颜明没有受权威意见的影响,经过对作品的深入研究,断定是张大千先生旧藏的“八大山人”十开册页中的一开。于是,在拍卖会上他毫不费力地成功购进。事后,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这件作品的确乃精品,几乎在不同时期编辑的“八大山人”书画集中都有著录,前后出版竟达十二三次之多。真乃“功夫不到家,实难采好画”。
  钟情古代书画
  为人谦和的颜明,骨子里却是个爱憎分明的人。他对目前的收藏市场有三点看法。首先,他认为目前市场的整体鉴定水平低下,很多假的东西,却会被人当真品买走;其次,就是某些所谓的专家不自重,没有负起维护市场公正的职责;其三,拍卖制度大有问题,即使是假作送拍也不受任何制裁。
  他表示,现在的市场太过于商业,过于注重经济效应,而缺乏爱护和维护这个市场稳定和公正的思想,正是如此,很多人都不敢涉足。他说:“现在的收藏界就像是混乱的战国时代,要想投资和收藏,除了自己要喜爱和研究之外,还需要找一位品行端正的行家为自己长眼。”他告诉记者,整个拍卖市场并不缺货源、也不缺收藏家,缺少的是制度和诚信。
  对于为何他的收藏从最早的当代书画转到近现代,最后到古代书画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过于浮躁和嘈杂,买当代艺术作品回家看了还是静不下心来,只有挂一幅古画,才能感受心灵的慰藉和安静。而另一个原因在于他对当代中国画的前景表示失望。他直言,目前中国有些所谓的当代画家没有传统功力,反而批判传统、反对传统,作品大都是西方强势文化模式下的产物。所以他认为中国50年内无大师。
  但与此同时,他也指出,民国时期的大批艺术家,尤其是海派绘画在中国历史上很值得称道,如吴湖帆、贺天建、郑五昌等,他们有着特殊的民族自信心,他们反对“文化消亡文化”,反对“全盘西化”。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他发现近现代书画与古代名家在艺术和文化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收藏界追捧现当代名家、厚今薄古的浓厚氛围笼罩下,他感受到了古代书画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于是他选择了古代书画,选择了这个提高自我、丰富自我,挑战自我的途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全国拍卖市场上古代书画价位偏低的情况下,他不失时机地陆续购进了一批藏品,占得了先机,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披沙拣金的过程充满着苦与乐,也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
浏览次数:1852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越大牌收藏价值越高   上篇文章:名家书画更名克隆造假法辨识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