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爱玉莫痴收藏里的冲动消费陷阱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抽中大奖,一折买到万元挂件 来源:收藏快报
你或许经历过这样的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超市买点日常用品,获得了抽奖资格,漫不经心的一抽,却拿到了最大的奖项——几万元的玉石只要一折。你若不信,还有玉石鉴定证书奉上,各项信息一应俱全。这时,觉得怎么都不会亏的你脑门一热,就花了这笔钱,将这份“幸运”收入囊中。而后不时拿出来细细端详,却越看越不对劲,方知做了他人的“入网之鱼”。这样的事情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笔者也亲身经历过,特等奖说中就中。不过想着一个寒酸柜台租在角落,卖总价几百万元的玉石,怎么看怎么别扭,笔者没细看那些玉石,寒暄了几句走掉了。
收藏市场里,价格属性是个非常模糊的定义,普通的收藏者,如果不是经常浸淫在这方面,并且“术业有专攻”,很难知晓其真正的价格。而那些颇有“心计”的卖家,便从中做文章。当一份“幸运”降临时,人们往往觉得是自己的好运,并不会立刻觉察出来这是一份被设计的“运气”。超低的折扣引发的占有欲下,人们往往不会去仔细注意器物的品质,心甘情愿花钱。更让人寒心的是,这样的骗局,事后的维权成功率基本为零。
假的东西和卖假的商家,永远是收藏市场里的“刺”,前文提到的那种骗局,说起来连入门水平都算不上。真正的收藏市场里,真真假假远超广大藏家的想象。从正规的拍卖公司拍卖会到古玩街的地摊,都有可能遇到骗局和假货,这其中有很多是收藏者完全无法鉴别出来的,甚至部分专门从事鉴定的专家都有可能吃亏。考虑到这个,再考虑到收藏是个消费活动,大家在购买收藏品的时候,更需要三思,冲掉消费带来的可能是各种麻烦和堵心的事情。
一个健康的市场当然不能让自己的消费者一直面临如此“危机四伏”的境地。这就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有效的处理手段,如前文的骗局,尽管违反了多项法律条文,但是消费者维权却举步维艰,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如果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惩治这样的行为,自然大快人心。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大家面对“诱惑”保持理智,提高自己的收藏水平,这样就不会因一时冲动,喝下无良商家的迷魂汤。
(朱匡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傅山《丹枫阁记》真迹尘埃落定 上篇文章:魏晋南北朝玉器:旧传统中的新天地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近代铜元的真伪鉴别
- 沈周晚年神化之笔 记录与史痴翁友情的...
- 鉴赏|山西古代文明精粹
- 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去除古钱币上的铜锈...
- 北京故宫究竟有多少文物:共180余万...
- 如何鉴别唐三彩与奈良三彩
- 国宝秦杜虎符差点被当废铜卖掉
- 投资奥运藏品有讲究
- 看与嗅鉴别佛像赝品
- 请专家帮忙鉴定一下银元真伪及当前市面...
- 名家书画相对克隆造假法辨识之内容删减
- 涨知识:一场讲座刷新你对古代家具用材...
- 专家开讲紫砂鉴藏知识 将为市民作免费...
- 中华传世古玉器的鉴辨
- 修复不当当心古玉贬值
- 掌眼属鉴定范畴又不等同于鉴定
- 画里乾坤:清乾隆瓷板艺术
- 湖南收藏市场首现伪造粮票
- 专家也眼花147万买堆假古董
- 岩仓·设计·收藏:岩仓荣利经典作品展...
- 考古为什么这样热
- 版画收藏要掌握五要点
- 吴作人艺术起步有两位重要的老师对他影...
- 书画主动型合制造假法辨识
- 两位画家笔下的马拉之死:英雄还是恶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