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古人玉雕的智慧:变废为宝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黄 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集审美和仁德于一身的文化载体。玉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象征着传统文化中“谦谦君子”的品质。玉器的艺术美与文化内涵离不开能工巧匠的雕琢。那么古人是如何加工玉料的呢?
首先是选料,玉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价值。西汉中外商贸便捷以后,西域美玉渐渐东来,西域之玉温润、通透,尤以和田玉最受人喜爱,美玉的到来也为中国玉雕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诗经·卫风·淇奥》中记载了玉雕所采用的技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雕属于“减法”雕刻,需对整体有一定把握,所以玉雕的琢磨首先是粗雕,再运用线刻、浮雕、镂空、钻孔、活环、隐起、抛光等技法细雕。最后一道工序——打磨,即用柔软的木片、葫芦皮、牛皮等材料,蘸上珍珠砂浆,反复抛光之后,使玉器具有凝脂般的光泽。
在中国的玉雕技法中,还有一项独具特色,即为“俏色”。有些玉料中带有一些杂色,弃之可惜,匠人们便以杂色部分的形与色为基础进行设计。清代玉雕《翡翠蝈蝈白菜》即采用了此类技法。白菜根部基本呈白色,而白菜的顶部及蝈蝈的形态运用玉的黄、绿之色表现,塑造出了白菜被霜冻之后的质感以及绿蝈蝈在食用白菜时的场面,极富自然妙趣。
由于玉料在古代稀有,所以在创作时要尽量避免弃料的产生。工匠们需要对“遗弃”之料重新构思、变废为宝。以清代的《白玉桐荫仕女图》为例,它原本为碗材废料,但工匠们随形巧作,将被取走的部分设计成为半掩的月亮门造型,又以两个仕女望门而立,一人手持如意,另一人双手捧物,巧妙地将人物肢体动作与废料相结合,造型别致。由平雕纹线改为三维立体透视表现,增加了进深感,这件玉器也深得乾隆皇帝的赞赏。
摘自 《光明日报》
来源: 郑州日报(郑州)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创作心境:美丽与伤情 上篇文章:宫廷御用画家孙位《高逸图》的人物解读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相关文章
- 书画印章的鉴别技巧
- 羊脂白玉:不一定越白越好 一掷千金要...
- 玛瑙鉴别从颜色等七点入手
- 古玩字画圈子里故事多 骗人招数知多少
- 养在深闺人不识 民间宝物缘何遭专家白...
- “大唐镇库”(南唐钱补遗)
-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大碗385...
- 从威尼斯画派贝利尼笔下洞悉最称职的总...
- 投资奥运藏品有讲究
- 假字画里有真金
- 收藏版画不是一蹴而就
- 云南斑铜收藏精要
- 鲁迅手绘汉画像图考
- 修复元青花四系扁壶
- 低价原创 普通人的艺术品投资之道
- 古币收藏:方圆之间见证历史
- 唐伯虎:执笔走天涯 一生是少年
- 欲抓五环财运 什么样的奥运收藏才有价...
- 包天伟再创木雕巨制
- 万珺说翡翠:怎样看待翡翠的缺陷(图)
- 第三套背绿水印防伪知识要通晓
- 万元翡翠钱:买回石榴石
- 钱币收藏:三招防范山寨金币
- 诚轩22春拍瓷器工艺品丨尽态极妍:雍...
- 辨别文物真伪不要相信鉴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