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大连藏家手中几乎都是仿品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赝品当成真品被收藏
专家支招古瓷辨伪
从上周五开始,抵连的中国古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黄云鹏在景东陶艺馆设立古陶瓷鉴赏与辨伪咨询台,为陶瓷收藏者的古陶瓷进行现场鉴定,举办古瓷讲座。
12月27日中午,一位收藏爱好者用毛巾被裹着个“大瓷瓶”摆上了咨询台,希望专家能为自己的藏品验明正身。“这件瓷瓶上的珐华纹是明朝以后才有的纹路,而且元青花的肩高非常自然流畅,但是这件瓷器的造型肩部有些偏高,这在元代根本就没有,它只能是现代仿品。”黄云鹏告诉藏家,紧接着被鉴定的几件瓷器也被一一指为是现代仿品。
黄云鹏介绍,中国历史上从商代便出现了原始瓷,汉代在浙江上虞地区出现了青瓷,至唐代,瓷器成为了人们普遍使用的日常用品。唐宋开始有人收藏瓷器,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收藏之风日盛,仿古瓷应运而生,因此,陶瓷的鉴定便成为了一门深奥的学问。
黄云鹏详细介绍了古瓷辨伪的六大要诀:
看光泽。古瓷光泽自然不耀眼,古陶瓷无论是出土品还是传世品,因为历史久远,耀眼的光泽已褪去。现代做旧的古瓷仿品,是短时间内用酸和碱把瓷器耀眼的光泽给去掉,摸上去有一种刺手、黏糊的感觉,有的甚至还发出声响。
看胎、釉:古瓷温润如玉,肥如堆脂,有一种油腻感。但现代仿品达不到古代的程度,原因是古瓷用的高岭土已很难再寻。过去用柴火烧的柴窑,现在是用液化气烧制的,由于在高温下形成瓷的时间短,所以现在的仿品油脂感对比过去要差很多。
看造型:各时代的一些独特器形,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只有熟记真品的器形特征,才易于识破赝品。
看制作工艺和装烧方法:伴随新工艺的出现和新窑具、新式装烧方法的运用,产品面貌也随之产生变化。这些因工艺、装烧所导致的细微特征,也是鉴定时不可忽视的因素。
看装饰:包括装饰方法(彩绘、颜色釉、刻、划、雕、镂、堆、捏、印、贴等)、题材、构图、纹样形象、画风和彩料等方面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和窑口特征等。装饰的更新换代和所产生的种种变化,要比其他鉴定因素的变化显得平凡、活跃,鉴定时分析这一因素就更为重要。
看款式:款式的形式和内容很丰富,常见的有帝王年号本款,帝王年号寄托款、伪款,干支年款,斋、堂、轩、居名款,人名款,吉言款,题画款等。但落款常有严格的规范,后仿者很难“尽得风流”。
专家支招古瓷辨伪
从上周五开始,抵连的中国古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黄云鹏在景东陶艺馆设立古陶瓷鉴赏与辨伪咨询台,为陶瓷收藏者的古陶瓷进行现场鉴定,举办古瓷讲座。
12月27日中午,一位收藏爱好者用毛巾被裹着个“大瓷瓶”摆上了咨询台,希望专家能为自己的藏品验明正身。“这件瓷瓶上的珐华纹是明朝以后才有的纹路,而且元青花的肩高非常自然流畅,但是这件瓷器的造型肩部有些偏高,这在元代根本就没有,它只能是现代仿品。”黄云鹏告诉藏家,紧接着被鉴定的几件瓷器也被一一指为是现代仿品。
黄云鹏介绍,中国历史上从商代便出现了原始瓷,汉代在浙江上虞地区出现了青瓷,至唐代,瓷器成为了人们普遍使用的日常用品。唐宋开始有人收藏瓷器,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收藏之风日盛,仿古瓷应运而生,因此,陶瓷的鉴定便成为了一门深奥的学问。
黄云鹏详细介绍了古瓷辨伪的六大要诀:
看光泽。古瓷光泽自然不耀眼,古陶瓷无论是出土品还是传世品,因为历史久远,耀眼的光泽已褪去。现代做旧的古瓷仿品,是短时间内用酸和碱把瓷器耀眼的光泽给去掉,摸上去有一种刺手、黏糊的感觉,有的甚至还发出声响。
看胎、釉:古瓷温润如玉,肥如堆脂,有一种油腻感。但现代仿品达不到古代的程度,原因是古瓷用的高岭土已很难再寻。过去用柴火烧的柴窑,现在是用液化气烧制的,由于在高温下形成瓷的时间短,所以现在的仿品油脂感对比过去要差很多。
看造型:各时代的一些独特器形,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只有熟记真品的器形特征,才易于识破赝品。
看制作工艺和装烧方法:伴随新工艺的出现和新窑具、新式装烧方法的运用,产品面貌也随之产生变化。这些因工艺、装烧所导致的细微特征,也是鉴定时不可忽视的因素。
看装饰:包括装饰方法(彩绘、颜色釉、刻、划、雕、镂、堆、捏、印、贴等)、题材、构图、纹样形象、画风和彩料等方面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和窑口特征等。装饰的更新换代和所产生的种种变化,要比其他鉴定因素的变化显得平凡、活跃,鉴定时分析这一因素就更为重要。
看款式:款式的形式和内容很丰富,常见的有帝王年号本款,帝王年号寄托款、伪款,干支年款,斋、堂、轩、居名款,人名款,吉言款,题画款等。但落款常有严格的规范,后仿者很难“尽得风流”。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央行提醒:收藏要注意贵金属纪念币真伪辨别 上篇文章:擦亮眼睛明辨金币与金章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邮票大全受...
- 张国良:与桢楠结缘真好
- 目前的白玉市场鱼龙混杂
- 翡翠鉴赏:鉴别真假
- 马未都说收藏第四讲:中国的坐具(4)
- 秀木林:桢楠顶箱柜 背后看精彩
- 当代红木艺术第一人 包天伟专访
- 晚清新会画家许春田:丹青遗墨在 冈州...
- 北京奥运会10公斤纪念金币鉴赏
- 古瓷收藏莫见残就废
- 青花瓷真伪辨识:每个收藏家都有吃亏上...
- 宝贝断代不能只迷信款识
- 新老玉器辨识法
- 古人笔下画中的水獭
- 书画摹古造假法之绝对克隆型成品辨识
- 远浦归舟
- 修复元青花四系扁壶
- 容庚藏书室名与宝蕴楼
- 红木价格悬殊之大 乱象背后究竟有多大...
- “大唐镇库”(南唐钱补遗)
- 中国四大经典名玉(4)
- 俄罗斯油画赝品充斥艺术品市场
- 青铜时代古人便用陨石造武器
- 书画投资莫以大小论英雄
- 梁思成发现唐代佛光寺东大殿8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