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小钢镚儿几十年一过身价翻3.5万倍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中国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绝对不可能溢价回收
来源:嘉兴在线-南湖晚报
伴随着朋友圈的渗透,消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日前,一条“银行公布硬币回收价格”的消息被热转,该消息称,一枚1分或2分的硬币,如今至少能兑换5角;而1965年、1967年或1977年的1分硬币,一枚能兑换350元;1954年的2分硬币,一枚更可兑换800元。
尽管类似消息每隔几年就会出来“热闹”一阵,但依旧有市民在家里翻箱倒柜,试图找出相关年份的分币,以坐享高达几万倍的价格差。
也有市民致电询问,这条消息是真是假?这一次,记者联系了中国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货币经营科,对方答复:“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各家金融机构绝对不会溢价回收硬币。近年来,民间常有各种版本的相关传闻,均为谣传。”而嘉兴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周荣先告诉记者,流通中的老硬币市场价值、价格及流动性,都远远不及纪念币,所以普通市民还是不要轻易相信投资老硬币可得高回报的信息。
翻翻抽屉就发了?
晚报君要来泼冷水
“银行公布硬币回收价格了,大家赶快翻抽屉啊,发了!”一条“银行公布硬币回收价格”的信息又开始在微信朋友圈里被热转。记者查看这份“回收价格表”后发现,上面有不同年份各币值硬币的回收价格,从1元到800元不等,其中1965年、1967年或1977年的1分硬币,一枚的回收价均高达350元,翻了好几万倍。
老实说,在过去几年里,记者已经不止一次看到过类似的价格表,甚至早先确实在家里寻找过儿时特意收藏起来的分币,因为实在找不到,之后再看到这样的消息也就淡然处之了。不过,这种消息从未偃旗息鼓过,细看之下不难发现其中的漏洞。面对市民提出的真假疑问,记者联系了中国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货币经营科,科长史习军听完就笑了,“中国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绝对不可能溢价回收硬币。而且此类硬币虽然市面上很少,但国家没有出台退出流通领域的规定,依然作为正常的流通货币存在,即便去银行兑换,也是等价兑换。”
收藏界小钱有天价
当年10元已值20万元
尽管银行不回购,但毕竟老硬币的存世量少,还是有收藏价值的。由此,关于硬币收藏与投资的讨论便热闹了起来。那么,钱币收藏中真正值得关注的藏品是什么?
嘉兴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周荣先表示,钱币收藏按年代分为古钱币和现代币,按材质分为硬币和纸币,也有中币和外币之分,另外就是纪念币和普通币之分。硬币的收藏价值相对较低,众所周知最具价值的是“五大天王”(1979年、1980年、1981年的5分硬币,1980年的2分硬币,1981年的1分硬币)和“四小龙”(1955年、1957年、1992年的1分硬币、1992年的2分硬币),但市场价其实并不高,一枚也就几十元。
现代币的普通币收藏中,纸币的价值要高于硬币,但并不是面值越大年代越久价值就越高。以“大黑拾”(53版的10元人民币)为例,如今的最高市价已达到20万元,惊人的天价主要是由其稀缺性造成的。“大黑拾”于1957年开始发行,一直到1964年退出流通领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居民的购买力也较差。在这一阶段,我国人均月工资只有二三十元,每人每月的生活费只有3元左右,所以10元的大钞在当时很少会被用到,导致其流通性极差,最终大多数被央行回收,残存在市面上的该种钱币极少。
钱币收藏有门道
关注两个市场风向标
周荣先表示,尽管现代币收藏价值有限,但不乏听说诸如“80版2角硬币3万元转让”的消息。他说:“收藏和投资并不相同,市场价的混乱和投资者的炒作不无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面孔涌入钱币收藏市场,其中不乏炒房客、中小企业主和股民。
游资的目的并不在于收藏,和楼市、股市一样,钱币收藏市场同样存在风险,因为钱币收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存在买方与卖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跟风购买很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失。更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看准了钱币收藏热,踩着国家的“雷区”制造高仿的钱币来进行违法犯罪。因此,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投资钱币收藏市场需要慎重考虑。
“投资前最好向懂行的人咨询,首先分清是真是假,然后鉴别有多少价值。”周荣先说,市民若真有兴趣收藏投资钱币的,可以关注上海卢工邮币卡市场和北京马甸邮币卡市场这两个目前钱币收藏市场的风向标;另一方面,在购买浪潮中还是要保持理性,要警惕一些组织或个人为了出货而拉高行情。
文章关键词: 中国人民银行硬币收藏
来源:嘉兴在线-南湖晚报
伴随着朋友圈的渗透,消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日前,一条“银行公布硬币回收价格”的消息被热转,该消息称,一枚1分或2分的硬币,如今至少能兑换5角;而1965年、1967年或1977年的1分硬币,一枚能兑换350元;1954年的2分硬币,一枚更可兑换800元。
尽管类似消息每隔几年就会出来“热闹”一阵,但依旧有市民在家里翻箱倒柜,试图找出相关年份的分币,以坐享高达几万倍的价格差。
也有市民致电询问,这条消息是真是假?这一次,记者联系了中国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货币经营科,对方答复:“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各家金融机构绝对不会溢价回收硬币。近年来,民间常有各种版本的相关传闻,均为谣传。”而嘉兴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周荣先告诉记者,流通中的老硬币市场价值、价格及流动性,都远远不及纪念币,所以普通市民还是不要轻易相信投资老硬币可得高回报的信息。
翻翻抽屉就发了?
晚报君要来泼冷水
“银行公布硬币回收价格了,大家赶快翻抽屉啊,发了!”一条“银行公布硬币回收价格”的信息又开始在微信朋友圈里被热转。记者查看这份“回收价格表”后发现,上面有不同年份各币值硬币的回收价格,从1元到800元不等,其中1965年、1967年或1977年的1分硬币,一枚的回收价均高达350元,翻了好几万倍。
老实说,在过去几年里,记者已经不止一次看到过类似的价格表,甚至早先确实在家里寻找过儿时特意收藏起来的分币,因为实在找不到,之后再看到这样的消息也就淡然处之了。不过,这种消息从未偃旗息鼓过,细看之下不难发现其中的漏洞。面对市民提出的真假疑问,记者联系了中国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货币经营科,科长史习军听完就笑了,“中国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绝对不可能溢价回收硬币。而且此类硬币虽然市面上很少,但国家没有出台退出流通领域的规定,依然作为正常的流通货币存在,即便去银行兑换,也是等价兑换。”
收藏界小钱有天价
当年10元已值20万元
尽管银行不回购,但毕竟老硬币的存世量少,还是有收藏价值的。由此,关于硬币收藏与投资的讨论便热闹了起来。那么,钱币收藏中真正值得关注的藏品是什么?
嘉兴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周荣先表示,钱币收藏按年代分为古钱币和现代币,按材质分为硬币和纸币,也有中币和外币之分,另外就是纪念币和普通币之分。硬币的收藏价值相对较低,众所周知最具价值的是“五大天王”(1979年、1980年、1981年的5分硬币,1980年的2分硬币,1981年的1分硬币)和“四小龙”(1955年、1957年、1992年的1分硬币、1992年的2分硬币),但市场价其实并不高,一枚也就几十元。
现代币的普通币收藏中,纸币的价值要高于硬币,但并不是面值越大年代越久价值就越高。以“大黑拾”(53版的10元人民币)为例,如今的最高市价已达到20万元,惊人的天价主要是由其稀缺性造成的。“大黑拾”于1957年开始发行,一直到1964年退出流通领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居民的购买力也较差。在这一阶段,我国人均月工资只有二三十元,每人每月的生活费只有3元左右,所以10元的大钞在当时很少会被用到,导致其流通性极差,最终大多数被央行回收,残存在市面上的该种钱币极少。
钱币收藏有门道
关注两个市场风向标
周荣先表示,尽管现代币收藏价值有限,但不乏听说诸如“80版2角硬币3万元转让”的消息。他说:“收藏和投资并不相同,市场价的混乱和投资者的炒作不无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面孔涌入钱币收藏市场,其中不乏炒房客、中小企业主和股民。
游资的目的并不在于收藏,和楼市、股市一样,钱币收藏市场同样存在风险,因为钱币收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存在买方与卖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跟风购买很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失。更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看准了钱币收藏热,踩着国家的“雷区”制造高仿的钱币来进行违法犯罪。因此,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投资钱币收藏市场需要慎重考虑。
“投资前最好向懂行的人咨询,首先分清是真是假,然后鉴别有多少价值。”周荣先说,市民若真有兴趣收藏投资钱币的,可以关注上海卢工邮币卡市场和北京马甸邮币卡市场这两个目前钱币收藏市场的风向标;另一方面,在购买浪潮中还是要保持理性,要警惕一些组织或个人为了出货而拉高行情。
文章关键词: 中国人民银行硬币收藏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金价五连跌:黄金首饰未受影响 金银币遭滑铁卢 上篇文章:邮票钱币可像炒股一样炒:一个月内多品种价格翻番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火炬接力境内传递纪念章:甘肃-嘉峪关
- 贵金属纪念币也是艺术品
- 如何看近期金币市场出现的调整
- 牛年生肖邮票 牛气冲天贺新年
- 一片红背后故事:8分邮票拍了368万...
- 金锣玉鼓逢盛世 青牛紫气兆吉年
- 龙年贺岁题材金银币上涨八成
- 11月29日钱币热门品种点评
- 第一套人民币打场版20元币样
- 十二月第3周古钱币市场行情
- 一张错版币骗走四千元
- 11月14日连体钞板块报价
- 粮票限富:压抑财富欲望
- 金银价下跌 袁大头伴熊猫齐跌
- 10月21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进入藏品市场须带眼力能辨真假
- 02月18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金银币涨跌不由金价
- 邮市热点此起彼伏 熊猫银币价格大涨
- 理性对待红色收藏热潮
- 网上经营钱币业务火爆
- 龙票价飙涨 龙币陷滞销
- 11月10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金币市场似有回暖之势
- 第四套人民币下跌逾三成 谨记收藏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