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追寻:熊猫金币设计师访谈录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在网上却几乎找不到余敏的个人资料。
但接触过余敏设计作品的人应在国人中占据绝对高的比例,就是因为他雕刻的作品――牡丹图案的壹元硬币。
余敏设计的东西太多。多到什么地步?采访过程中,谈及参与早年设计、雕刻的作品,会经常有“不肯定”的疑惑。“是我的吗?”“应该是我的吧。”
但肯定都是出自余敏之手。
将他设计的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列表做了统计,或设计,或雕刻,或二者集于一身,竟然多达200余枚。
这之中,熊猫金银纪念币所占的比例最大。
余敏用他独特艺术眼光,独特的艺术理解,独特的艺术手法,为“熊猫”金银纪念币打造了一个烙有“余敏”印记的天地。
一参与,就获奖
余敏才开始参与熊猫金银纪念币的设计就捧回了一个大奖:他担纲设计与雕刻的1983版“熊猫”银币,荣获1985年“世界硬币大奖”最佳银币奖。
熊猫金币设计任务下达之初,余敏只是一个参与者,领导要求每位设计师都要出一个草图,于是他也出了一个,侧重表现熊猫亲情,结果送到北京,创意得到了认可。
看似无心,却是有意。
那一个阶段,他是上海动物园的常客,守候在熊猫馆外,拍照啊,写生啊,从各个角度做细致的观察。套用创作术语,这就叫“厚积薄发”,没有厚积,薄发之力,无从谈起。
但真实熊猫与艺术熊猫,两者之间距离太大,不可能把生活于野外的熊猫,不做更改地复制于图稿,这就需要艺术的二度加工,不仅是形体,还有神态,还有情绪,还有气氛,等等。
金银纪念币的设计,又不同于其它类型的艺术创作,它必须尊重贵金属铸造工艺的规律与特点。
真正到落笔时,余敏感觉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余敏说,当时的熊猫金币创作,受吴作人影响较大,因为在这之前,已经有两套熊猫邮票发行。而两套熊猫邮票的原作,都出自吴作人之手。吴作人的黑白熊猫,已经固定为模式,以黑以白,表现它的憨态可掬,表现它的活泼可爱。黑色和白色,是表现熊猫不可缺少的两大元素。
如何在贵金属纪念币面上进行表现呢?
27年后,余敏回忆说:“这个问题,当时确实考虑比较多,因为黑与白如何表现,实际是熊猫形象处理能否成功的关键。最后我们采用的工艺,是以凹雕镜面强调黑色板块,而白色部分,则借用喷砂效果来表达。这在当时,算是比较新颖的工艺处理方法,结果出乎预料的好。”
1983版银币背面图案,是带着熊猫宝宝觅食的熊猫母子图。熊猫幼崽之左,生有一大一小两棵竹笋。极不经意的一笔,却是浓烈的铺垫与渲染。大熊猫的舐犊之情,由此跃然溢于币面。
最后定稿的设计图,与铸造出来的成品,还是有一定区别。本来币面外端有一道圈,内镌成色、重量等字样,样品都做出来了,感觉不是很好,文字对画面有些“抢”,临时又给去掉了。
1983版熊猫银币的成功,也在于设计的新颖,也在于雕刻的精致。余敏很幸运,他能将二者集于一身,以自己的娴熟的雕刻技艺,来体现自己独特的设计思路。
1983版熊猫金币、银币是中国金银纪念币走向世界币坛的品种,也是奠定熊猫系列金银纪念币基础的品种。
此时,余敏23岁,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毕业还不到两年,也是上海造币厂最年轻的设计雕刻师。
另一个“天坛”
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中的熊猫系列金银币,背面图案几乎每年都在变换,但其正面图案只有两幅。图稿主体都是北京天坛祈年殿,只是角度不同。一正视,一俯视。
两幅“天坛祈年殿”各有分工,小规格熊猫币用正视角度的正面图,大规格熊猫币用俯视角度的正面图。
余敏是俯视角度“天坛祈年殿”的雕刻者。
时间是1985年,当时他刚到北京,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
余敏说,接受任务后,很想有一张同样角度的祈年殿照片做参考。还专门去了天坛,但可惜,祈年殿四周,没有高层建筑,他无法按照设计图稿的角度,去拍同样视角的照片。
因此,只能凭感觉,凭想象。
这之前,熊猫金币最大规格为1盎司,币面直径32毫米。1986年增加了12盎司金币,重量是前者的12倍,币面直径也扩大到70毫米。
同样的设计图稿,在直径32毫米和70毫米的币面上制作,手法是不一样的。对于雕刻,这不是简单的放大,而是更纵深的缜密表现。这种“纵深”,必须恰到好处,既不能琐碎,也不能粗略。从技术角度,大规格币面的浮雕高度,与小规格币面要求不同,后者属浅浮雕,前者接近于中浮雕。
谈到具体细节处理,余敏打了个很生动比方:同样表现毛发,大规格币需用10或15根甚至更多的线条,最终成品才有细腻逼真的雕刻效果。而同样处理方法,用于小规格币,尽管油泥做得再好,出来的画面,也只会漆黑一团,只能用3或者4根线条去表现。
设计图稿是平面的展示,挪移到金币币面,最重要的,就是通过雕刻技艺的二度创作,在币面产生立体的鲜活的效果。
相比于正视角度,俯视角度的“天坛”,在币面有上与下两个层次:祈谷坛的“广”,与三重顶圆殿的“高”。高至6米的祈谷坛,基座上下3层错落的台阶,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以及祈年殿周身的朱门与窗棂,等等,在币面,余敏均有雕刻语汇的细致表述。因此,“广”有开阔之美,“高”有巍峨之壮。
聊到坊间相传的“天坛”开门和闭门之说,余敏承认他并没有太在意,开也罢,闭也罢,或许都是创作过程中的下意识行为。但余敏雕刻的“天坛祈年殿”门是开的,似有含义,又似没有什么含义,但开合之间,币面已经充盈了生动。
俯视“天坛”后来成为大规格“熊猫”币的专图,从1986年一直延续到1997年,前后正好一个生肖轮回。
“最后样币出来,各方面反映都很不错。26年过去,回过头看,我感觉也还是蛮精致的。”谈至此,余敏一脸骄傲。
大规格专利
1988年到1996年,几乎每年都有一款大规格熊猫金币的背面图案,包括设计、雕刻,均由余敏独立完成。
大规格熊猫金币在为余敏提供更大创作空间的同时,也为他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艺术要求――设计上需要创新,雕刻需要突破。
余敏喜欢币面“繁杂”,无论上或下,左或右,他都会找许多植物素材将它塞得满满的。这些植物素材的表现,并不是敷衍了事,而是每一根枝,每一茎花,每一片叶,包括树枝上的皱裂,都生动而具体。而植物素材之中,又以松树为多。
1988版12盎司金币,一大一小两只熊猫,就高攀在松树之上。两年后,1990版12盎司金币,熊猫数量变了3只,场景也移至水岸,但背景松树依旧。之后的1991版“熊猫”12盎司金币,也同样以松树为币面背景。
并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在观察中,发现熊猫有攀爬树枝的喜好,而松树,或枝或叶,又适合贵金属币表现,于是就采用了。”余敏说。
一定要有什么含义,那也只是一种暗喻。松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寿”与“岁”,而熊猫,也被认为是动物活化石。某种程度上,松与熊猫,都是中国的国粹。
但接触过余敏设计作品的人应在国人中占据绝对高的比例,就是因为他雕刻的作品――牡丹图案的壹元硬币。
余敏设计的东西太多。多到什么地步?采访过程中,谈及参与早年设计、雕刻的作品,会经常有“不肯定”的疑惑。“是我的吗?”“应该是我的吧。”
但肯定都是出自余敏之手。
将他设计的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列表做了统计,或设计,或雕刻,或二者集于一身,竟然多达200余枚。
这之中,熊猫金银纪念币所占的比例最大。
余敏用他独特艺术眼光,独特的艺术理解,独特的艺术手法,为“熊猫”金银纪念币打造了一个烙有“余敏”印记的天地。
一参与,就获奖
余敏才开始参与熊猫金银纪念币的设计就捧回了一个大奖:他担纲设计与雕刻的1983版“熊猫”银币,荣获1985年“世界硬币大奖”最佳银币奖。
熊猫金币设计任务下达之初,余敏只是一个参与者,领导要求每位设计师都要出一个草图,于是他也出了一个,侧重表现熊猫亲情,结果送到北京,创意得到了认可。
看似无心,却是有意。
那一个阶段,他是上海动物园的常客,守候在熊猫馆外,拍照啊,写生啊,从各个角度做细致的观察。套用创作术语,这就叫“厚积薄发”,没有厚积,薄发之力,无从谈起。
但真实熊猫与艺术熊猫,两者之间距离太大,不可能把生活于野外的熊猫,不做更改地复制于图稿,这就需要艺术的二度加工,不仅是形体,还有神态,还有情绪,还有气氛,等等。
金银纪念币的设计,又不同于其它类型的艺术创作,它必须尊重贵金属铸造工艺的规律与特点。
真正到落笔时,余敏感觉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余敏说,当时的熊猫金币创作,受吴作人影响较大,因为在这之前,已经有两套熊猫邮票发行。而两套熊猫邮票的原作,都出自吴作人之手。吴作人的黑白熊猫,已经固定为模式,以黑以白,表现它的憨态可掬,表现它的活泼可爱。黑色和白色,是表现熊猫不可缺少的两大元素。
如何在贵金属纪念币面上进行表现呢?
27年后,余敏回忆说:“这个问题,当时确实考虑比较多,因为黑与白如何表现,实际是熊猫形象处理能否成功的关键。最后我们采用的工艺,是以凹雕镜面强调黑色板块,而白色部分,则借用喷砂效果来表达。这在当时,算是比较新颖的工艺处理方法,结果出乎预料的好。”
1983版银币背面图案,是带着熊猫宝宝觅食的熊猫母子图。熊猫幼崽之左,生有一大一小两棵竹笋。极不经意的一笔,却是浓烈的铺垫与渲染。大熊猫的舐犊之情,由此跃然溢于币面。
最后定稿的设计图,与铸造出来的成品,还是有一定区别。本来币面外端有一道圈,内镌成色、重量等字样,样品都做出来了,感觉不是很好,文字对画面有些“抢”,临时又给去掉了。
1983版熊猫银币的成功,也在于设计的新颖,也在于雕刻的精致。余敏很幸运,他能将二者集于一身,以自己的娴熟的雕刻技艺,来体现自己独特的设计思路。
1983版熊猫金币、银币是中国金银纪念币走向世界币坛的品种,也是奠定熊猫系列金银纪念币基础的品种。
此时,余敏23岁,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毕业还不到两年,也是上海造币厂最年轻的设计雕刻师。
另一个“天坛”
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中的熊猫系列金银币,背面图案几乎每年都在变换,但其正面图案只有两幅。图稿主体都是北京天坛祈年殿,只是角度不同。一正视,一俯视。
两幅“天坛祈年殿”各有分工,小规格熊猫币用正视角度的正面图,大规格熊猫币用俯视角度的正面图。
余敏是俯视角度“天坛祈年殿”的雕刻者。
时间是1985年,当时他刚到北京,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
余敏说,接受任务后,很想有一张同样角度的祈年殿照片做参考。还专门去了天坛,但可惜,祈年殿四周,没有高层建筑,他无法按照设计图稿的角度,去拍同样视角的照片。
因此,只能凭感觉,凭想象。
这之前,熊猫金币最大规格为1盎司,币面直径32毫米。1986年增加了12盎司金币,重量是前者的12倍,币面直径也扩大到70毫米。
同样的设计图稿,在直径32毫米和70毫米的币面上制作,手法是不一样的。对于雕刻,这不是简单的放大,而是更纵深的缜密表现。这种“纵深”,必须恰到好处,既不能琐碎,也不能粗略。从技术角度,大规格币面的浮雕高度,与小规格币面要求不同,后者属浅浮雕,前者接近于中浮雕。
谈到具体细节处理,余敏打了个很生动比方:同样表现毛发,大规格币需用10或15根甚至更多的线条,最终成品才有细腻逼真的雕刻效果。而同样处理方法,用于小规格币,尽管油泥做得再好,出来的画面,也只会漆黑一团,只能用3或者4根线条去表现。
设计图稿是平面的展示,挪移到金币币面,最重要的,就是通过雕刻技艺的二度创作,在币面产生立体的鲜活的效果。
相比于正视角度,俯视角度的“天坛”,在币面有上与下两个层次:祈谷坛的“广”,与三重顶圆殿的“高”。高至6米的祈谷坛,基座上下3层错落的台阶,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以及祈年殿周身的朱门与窗棂,等等,在币面,余敏均有雕刻语汇的细致表述。因此,“广”有开阔之美,“高”有巍峨之壮。
聊到坊间相传的“天坛”开门和闭门之说,余敏承认他并没有太在意,开也罢,闭也罢,或许都是创作过程中的下意识行为。但余敏雕刻的“天坛祈年殿”门是开的,似有含义,又似没有什么含义,但开合之间,币面已经充盈了生动。
俯视“天坛”后来成为大规格“熊猫”币的专图,从1986年一直延续到1997年,前后正好一个生肖轮回。
“最后样币出来,各方面反映都很不错。26年过去,回过头看,我感觉也还是蛮精致的。”谈至此,余敏一脸骄傲。
大规格专利
1988年到1996年,几乎每年都有一款大规格熊猫金币的背面图案,包括设计、雕刻,均由余敏独立完成。
大规格熊猫金币在为余敏提供更大创作空间的同时,也为他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艺术要求――设计上需要创新,雕刻需要突破。
余敏喜欢币面“繁杂”,无论上或下,左或右,他都会找许多植物素材将它塞得满满的。这些植物素材的表现,并不是敷衍了事,而是每一根枝,每一茎花,每一片叶,包括树枝上的皱裂,都生动而具体。而植物素材之中,又以松树为多。
1988版12盎司金币,一大一小两只熊猫,就高攀在松树之上。两年后,1990版12盎司金币,熊猫数量变了3只,场景也移至水岸,但背景松树依旧。之后的1991版“熊猫”12盎司金币,也同样以松树为币面背景。
并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在观察中,发现熊猫有攀爬树枝的喜好,而松树,或枝或叶,又适合贵金属币表现,于是就采用了。”余敏说。
一定要有什么含义,那也只是一种暗喻。松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寿”与“岁”,而熊猫,也被认为是动物活化石。某种程度上,松与熊猫,都是中国的国粹。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神九带动航天题材金银币发力 上篇文章:探访上海最有钱的博物馆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相关文章
- 中国首版国画大师纪念邮票隆重发行
- 一藏友收藏民国百万元银行股票(图)
- 9月8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3月27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北京国际钱博会银币整体爆发
- 5月26日金银币及时行情
- 极具收藏价值 第四套北京印花税票正式...
- 4月28日上海钱币市场热门品种点评
- 第一套人民币推车版1000元币样
- 咸丰元宝价格行情分析
- 年后流通纪念币最高上涨超五成
- 上币5公斤蛇年大银章逆势上扬
- 期待中的黄山金银币
- 贵金属纪念币市场迎来回暖走势
- 和字行书书法纪念币公开发行
- 80版50元钞能卖到2800
- 生肖金银币强势 熊猫金银币多变
- 龙年银行投资理财品解析
- 黄金再次成为市场的明星
- 喀什噶尔局咸丰当五十样钱的赏析与思考
- 2月17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
- 全国邮市12年来萎缩近9成
- 厦门市场邮市币市开春急涨:部分一周大...
- 纸币市场继续火 外汇券升值加速
- 7月16日上海钱币市场行情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