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辨别瓷器真伪有窍门

来源/作者:网络 |
  民间收藏者经常用“品相”和“路份”来描述和判断一件藏品的价值,“路份”通常是对器物是否属于高雅玩物的评价。
  对瓷器而言,行里有句口头禅:买立不买倒,买大不买小。“立”则指用来摆设的器物,叫做“摆件”,“倒”则指碗、碟、盆等生活器物。就是说“摆件”瓷器的档次要高于生活瓷器。摆件本身就以艺术欣赏价值为主,所以制作工艺、胎质包括绘图、题款等更讲究、更完善。另外,大型器物制作难度大,承载的艺术内容更加丰富且不易保存,存世量也更少。
  因为自古藏家就喜爱青花,流传下来的出自官窑、品相完好的器物如今已难得一见,就是见到了,价格也会高得一般人难以承受。所以近几年民窑的、品相尚好的器物越来越受关注,且价格也在不断升温,但同时做假做旧的也就出现了。因此,购买前还要多掌握一些识别的要领。
  虽然民窑瓷器没有款识,判断历史年限缺乏准确的依据,但一般来说,元、明的瓷器留存在民间的非常稀少,目前市场上仿冒多为清朝几个重要时期的瓷器。顺治瓷器处于明清过渡期,造型古朴,器物外部釉色酷似卵青。顺治瓷器款识,民窑多写干支纪年款,也有“玉堂佳器”等吉祥款识。器物的口沿或底部沿口呈现黄褐色。
  康熙瓷器胎体厚重,绘画早期多是线条粗放,布满器物全身,中晚期受画坛“四王”影响,山水楼阁、诗文辞赋以及人物故事等大量出现。瓷器器口施加含粉的白釉以及器里釉色与器物釉面基本保持一致。雍正青花瓷器的釉面有白色和青白色,有的积釉较厚,有云雾状的效果,因此被称作“唾沫釉”。款识上民窑字体草率,多用吉祥话。这个时期兴起一种从器物外延伸到器物内的画法,叫“过墙花”。
  到了乾隆朝,出现大量造型奇巧的新器物,如香熏、如意、转心转颈的瓶类琢器等,用于把玩。乾隆青花釉面均匀肥腴,仔细观察会发现有轻微的波浪釉。款识以篆书为主,也有楷书。  
浏览次数:824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