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葛武英:寻找紫砂最初那份心境
来源/作者:网络 |
葛武英祖上所属的葛家是有名的陶艺世家。在今天许多宜兴紫砂匠人为生计所累,不得不靠大批量生产中低档紫砂壶为生的时候,葛武英却凭借甘于寂寞而又不甘平庸的性格,走出了一条与别人不同的路
五年前,在丈夫的支持下,宜兴女陶艺师葛武英开始摆脱传统紫砂匠人的生活,走上了独立创作的道路。从过去每月制作一二十件订单定制的传统紫砂壶,到如今一两个月用心构思一件作品。如今葛武英的一件紫砂壶作品能在拍卖会上拍出8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了宜兴年轻一辈紫砂艺人中的代表。
紫砂世家的梦想
说来,葛武英的姓氏还有一段渊源。葛家在陶都宜兴市丁蜀镇是有名的陶艺世家,有着六百年制陶历史。清朝乾嘉时期“葛窑”盛极一时,北京天坛的琉璃瓦就是出自葛家的窑口。而“葛德和”茶壶也是清朝时期的老字号。
可是抗战时期,紫砂壶这些文人雅玩需求量骤降,于是葛家便开始专营宜兴均陶产品,而不再经营紫砂。到了葛武英这一辈,整个葛家大宅院里,人人都以制粗陶为生,紫砂工艺则成了老一辈“不务正业”的消遣玩意。
但在葛武英眼里,紫砂却是陶艺中最高深的一门技艺。不仅用料、工艺都胜过一般的陶器,还融合了各种艺术形式。因此曲高和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葛武英成长的那段时期,紫砂自然难以盛行。
不过葛武英的爷爷却酷爱紫砂。他从小也是这个大家族的少爷,能书善画,又有一个斗蟋蟀的癖好。于是他退休后闲来无事,便在家自己用紫砂做一两个蟋蟀罐子,再在罐身铭上些字画,一抒胸臆。葛武英放学回家,常常被爷爷这等闲情雅致吸引过去,看得出神。
其实早在清朝嘉庆时期,就有了文人铭壶的传统。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曼生壶了。嘉庆二十一年,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恰在宜兴附近的溧阳为官,结识了著名陶工杨彭年。陈曼生精于书法篆刻,又酷嗜砂器,便亲自设计并手绘出十八种壶式,延请杨彭年等人制作,随后再亲自捉刀,在壶上刻下雄奇古雅的书体和契合茶壶本身意境的题句。后字随壶传、壶随字贵,传为一时佳话。
当年爷爷所制的那些蟋蟀罐虽及不上古人“名士名工”之作,但比起葛武英平日里所见的那些陶缸、陶锅来,却已是精致异常了。这种感官的冲击给葛武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到了她后来的创作。
如今葛武英制壶,始终喜欢大壶。虽然紫砂壶器型越大工艺难度也越大,但葛武英却喜欢大壶的气势,而它的壶身又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空间。为此,葛武英也效仿古人,请专业书画家来创作。
两年前,葛武英在上海结识了著名书画家汤兆基先生。当时这两人一位正四处为自己的紫砂壶寻找铭刻者,一位则是酷爱紫砂,正想觅一位紫砂艺人合作制壶,于是一拍即合。葛武英为此特别设计了一款“天地方圆”壶,壶身俯瞰呈圆形,侧看则与提梁连贯一体而呈矩形,提梁的设计犹为巧妙,犹如雕栏画框,再配上紫泥掺以断泥砂调配而成的泥色,油润素雅又略带粗犷,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书画的韵味,仿佛是为汤兆基扯好了画纸,只待他挥毫。
五年前,在丈夫的支持下,宜兴女陶艺师葛武英开始摆脱传统紫砂匠人的生活,走上了独立创作的道路。从过去每月制作一二十件订单定制的传统紫砂壶,到如今一两个月用心构思一件作品。如今葛武英的一件紫砂壶作品能在拍卖会上拍出8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了宜兴年轻一辈紫砂艺人中的代表。
紫砂世家的梦想
说来,葛武英的姓氏还有一段渊源。葛家在陶都宜兴市丁蜀镇是有名的陶艺世家,有着六百年制陶历史。清朝乾嘉时期“葛窑”盛极一时,北京天坛的琉璃瓦就是出自葛家的窑口。而“葛德和”茶壶也是清朝时期的老字号。
可是抗战时期,紫砂壶这些文人雅玩需求量骤降,于是葛家便开始专营宜兴均陶产品,而不再经营紫砂。到了葛武英这一辈,整个葛家大宅院里,人人都以制粗陶为生,紫砂工艺则成了老一辈“不务正业”的消遣玩意。
但在葛武英眼里,紫砂却是陶艺中最高深的一门技艺。不仅用料、工艺都胜过一般的陶器,还融合了各种艺术形式。因此曲高和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葛武英成长的那段时期,紫砂自然难以盛行。
不过葛武英的爷爷却酷爱紫砂。他从小也是这个大家族的少爷,能书善画,又有一个斗蟋蟀的癖好。于是他退休后闲来无事,便在家自己用紫砂做一两个蟋蟀罐子,再在罐身铭上些字画,一抒胸臆。葛武英放学回家,常常被爷爷这等闲情雅致吸引过去,看得出神。
其实早在清朝嘉庆时期,就有了文人铭壶的传统。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曼生壶了。嘉庆二十一年,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恰在宜兴附近的溧阳为官,结识了著名陶工杨彭年。陈曼生精于书法篆刻,又酷嗜砂器,便亲自设计并手绘出十八种壶式,延请杨彭年等人制作,随后再亲自捉刀,在壶上刻下雄奇古雅的书体和契合茶壶本身意境的题句。后字随壶传、壶随字贵,传为一时佳话。
当年爷爷所制的那些蟋蟀罐虽及不上古人“名士名工”之作,但比起葛武英平日里所见的那些陶缸、陶锅来,却已是精致异常了。这种感官的冲击给葛武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到了她后来的创作。
如今葛武英制壶,始终喜欢大壶。虽然紫砂壶器型越大工艺难度也越大,但葛武英却喜欢大壶的气势,而它的壶身又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空间。为此,葛武英也效仿古人,请专业书画家来创作。
两年前,葛武英在上海结识了著名书画家汤兆基先生。当时这两人一位正四处为自己的紫砂壶寻找铭刻者,一位则是酷爱紫砂,正想觅一位紫砂艺人合作制壶,于是一拍即合。葛武英为此特别设计了一款“天地方圆”壶,壶身俯瞰呈圆形,侧看则与提梁连贯一体而呈矩形,提梁的设计犹为巧妙,犹如雕栏画框,再配上紫泥掺以断泥砂调配而成的泥色,油润素雅又略带粗犷,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书画的韵味,仿佛是为汤兆基扯好了画纸,只待他挥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