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集报大王收藏报纸20年 为奥运坚持不懈
来源/作者:网络 |
本报讯 (记者沈右荣 罗义) 家住武泰闸余家湾的“集报大王”吴里平23 年来收藏各类报刊数万份,北京申奥成功后,便开始着手收集2008 份有关奥运题材的报刊杂志,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仍差200 余份。他所收藏的奥运题材报刊中,均为全国各地体育题材类报刊创刊号、号外、试刊号、特刊、停刊号,无一重复。
20余年收藏报刊3.5万余份
走进吴里平的家中,仿佛走进报纸的世界,不大的两室一厅内,除了简陋的家具,地板上,床底下,铁架上,木柜里放的几乎全是报纸。吴里平在自家客厅内正布置着展览,将覆盖在展品上遮挡灰尘的报纸一张张取下,以迎接下午前来观看的藏友们。
吴里平收集的报纸有日报、晚报、党政机关报、企业报、文革早期报、外国报等几十种,分为经济、体育、卫生、科技、军事等10 余个类别。不大的房间里,数万份报纸或捆或摆,井然有序,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保守估计自己收集的刊物最少也有35000 万份。
谈起自己的集报史,吴里平感触良多。1985 年,集报在我国逐渐兴起,爱好读报的吴里平在通过某杂志了解到杭州有位老人收集报纸后大受启发,多次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爱好后,老人为他寄来了一份“集报通讯”,根据通讯上的藏友联系方式,吴里平开始了自己漫长的集报之路,通过书信方式与全国各地报友联系互换报纸。
老吴与老伴均下岗,日子过得较为清贫。与他人不同,虽然爱好收藏,但老吴很少花高价买报,唯一从他人手上花40 元购买的为《人民日报》2001 年7 月为庆祝申奥成功发行的号外,令他激动了好一阵子,“很多人给钱都不愿意卖,我40 元钱买的,真是一报难求啊。”
收集1700余份体育报刊
令老吴惋惜的是,2003 年至今一家3 口已搬了3 次家,每次搬家仅自己收藏的书刊便要拖整整3 货车,由于藏品实在太多,每搬家一次老吴就要损失不少藏品。
他指着展板上整齐摆放的一份份报刊告诉记者,北京申奥成功后他便开始着手收集有关体育题材类的报刊,正式收集为2004 年,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已收集到1700 余份。
老吴收集的奥运题材报刊大多为八九十年代刊物,至今有许多刊物都已停刊,均为刊物的创刊号、号外、试刊号、特刊、停刊号,没有一本报刊重复。“越往后也就越难收集了。”老吴称,近来一直在整理素材,下午会有报友到此参观,仅整理布展这些奥运题材报刊就花了15 天时间。
老吴说,已有不少收藏品市场、高校邀请他举办奥运报刊专题展览,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自己能赶在奥运会举办前将报刊收集到2008份。
20余年收藏报刊3.5万余份
走进吴里平的家中,仿佛走进报纸的世界,不大的两室一厅内,除了简陋的家具,地板上,床底下,铁架上,木柜里放的几乎全是报纸。吴里平在自家客厅内正布置着展览,将覆盖在展品上遮挡灰尘的报纸一张张取下,以迎接下午前来观看的藏友们。
吴里平收集的报纸有日报、晚报、党政机关报、企业报、文革早期报、外国报等几十种,分为经济、体育、卫生、科技、军事等10 余个类别。不大的房间里,数万份报纸或捆或摆,井然有序,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保守估计自己收集的刊物最少也有35000 万份。
谈起自己的集报史,吴里平感触良多。1985 年,集报在我国逐渐兴起,爱好读报的吴里平在通过某杂志了解到杭州有位老人收集报纸后大受启发,多次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爱好后,老人为他寄来了一份“集报通讯”,根据通讯上的藏友联系方式,吴里平开始了自己漫长的集报之路,通过书信方式与全国各地报友联系互换报纸。
老吴与老伴均下岗,日子过得较为清贫。与他人不同,虽然爱好收藏,但老吴很少花高价买报,唯一从他人手上花40 元购买的为《人民日报》2001 年7 月为庆祝申奥成功发行的号外,令他激动了好一阵子,“很多人给钱都不愿意卖,我40 元钱买的,真是一报难求啊。”
收集1700余份体育报刊
令老吴惋惜的是,2003 年至今一家3 口已搬了3 次家,每次搬家仅自己收藏的书刊便要拖整整3 货车,由于藏品实在太多,每搬家一次老吴就要损失不少藏品。
他指着展板上整齐摆放的一份份报刊告诉记者,北京申奥成功后他便开始着手收集有关体育题材类的报刊,正式收集为2004 年,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已收集到1700 余份。
老吴收集的奥运题材报刊大多为八九十年代刊物,至今有许多刊物都已停刊,均为刊物的创刊号、号外、试刊号、特刊、停刊号,没有一本报刊重复。“越往后也就越难收集了。”老吴称,近来一直在整理素材,下午会有报友到此参观,仅整理布展这些奥运题材报刊就花了15 天时间。
老吴说,已有不少收藏品市场、高校邀请他举办奥运报刊专题展览,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自己能赶在奥运会举办前将报刊收集到200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