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有人出五万想买夜明珠遭拒 收藏人提出两疑问
来源/作者:网络 |
昨天,晨报刊登的《收藏20年的“夜明珠”被鉴定是假的》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一位古玩玉器收藏者表示,愿意出5万元买下这颗“真假不明”的“夜明珠”,但因开价与50万心理价位悬殊太大,遭到一口拒绝。
有人出价5万遭到拒绝
昨天,市民黄先生联系上记者,表示想和收藏人沈老先生取得联系,买下夜明珠。黄先生介绍,他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家中收藏有百件和田玉、翡翠、陶瓷、玉器等古玩字画。一直以来梦想能收藏一颗夜明珠,点缀在众多的藏品中。
由于沈老先生已于当日返回无锡,无从得见。当日,他拿着沈老先生临走时留给记者的一张“夜明珠”的照片和报纸,去咨询朋友的意见。下午,黄先生再次联系上记者,透露想买的意愿,并开价5万。在和沈先生电话交谈后,他的报价遭到了一口回绝。“没有50万,谈都不要谈。”面对沈老先生开出的50万,黄先生有点犹豫。“真的假的还难说呢,开口就要50万。”黄先生嘀咕了一句后,摇摇头表示放弃:“给5万,我都是赌一把,已经冒很大风险了,万一50万买个假的,我承受不起。”临走时,黄先生无奈地说。
收藏人提出两点疑问
针对检测中心的鉴定,“夜明珠”收藏人沈老先生很不服气,“回家考虑了一下”,昨天,他提出了两点疑问。
就专家提出的“在白天,夜明珠上面都能看到一层荧光,因此光是表面涂层上荧光粉发出的,而不是里面萤石发的光”,沈先生认为,检测时,检测者把珠子放在20瓦的日光灯下照射,里面的光线当然要折射出来,说是涂层发的光没有科学依据。
“如果是外面涂层发的光,那珠子放到暗处,按道理应该是外面亮,里面不发光的萤石应该暗一点,显示一个暗圈才对,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是通体透亮呢?”
检测中心:失望而归并非他一人
对于沈老先生不服鉴定结果,叫板“可以剖开检查”,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的胡爱萍不以为然。
“我们只是实事求是地告诉顾客检测结果是什么,而不会和他打赌,没有任何意义。”胡表示,他们鉴定过多例所谓的夜明珠,造假的一看就能看出来。她表示,有的萤石本身没有颜色,透明的一样,在外面涂上一层含荧光粉的物质后,看到的当然是通体的绿光了。胡总工表示,真假自有分辨,争论也没什么用处,他们只对检测结果负责,如果“沈老先生认为这颗夜明珠是真的,自己抱着收藏好了”。
南大地球科学系教授:是真是假得亲自看
夜明珠是真是假,各执一词,加上收藏人沈老先生又是搞地质出身的,交锋也激烈起来。昨天,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国家珠宝玉石产品质量检验师陈武。他告诉记者,如果一定要弄出个真假,沈老先生必须带着样品亲自来一趟。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珠宝玉石鉴定专家,陈教授鉴定过多颗夜明珠,也发现了不少是假冒的。陈教授告诉记者,目前真的夜明珠少之又少,假冒的夜明珠有很多,一般通过三种途径来造假。一是,在不发磷光的萤石上涂一层发光的材料,像荧光粉类的东西;二是,把一些发光仪器渗透在萤石的裂缝里,这类造假比较容易发现;三是,用伽马射线照射,能持续发光,持续的时间可达3个月之久。如果这段时间出售,蒙混一些不懂行的人,完全能欺骗过关。陈教授表示,要鉴定这颗夜明珠是真是假,必须要用仪器进行检测才能确定。其实,关于夜明珠从古到今,中国正史、野史中有太多的传说,如慈禧太后死后口中所含的夜明珠,暗夜百步之内可见毫发。
夜明珠是否真的如此神奇,老沈所说的50万,到底值不值?对此,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主任朱德茂表示,如果是真的,价值连城。他告诉记者,此前,北京曾拍卖过一颗夜明珠,直径20厘米,和老沈的这颗差不多大。经过鉴定,专家给出的估值是3.2亿元。
检测中心的故事:很多宝贝是假的
胡爱萍说,经常会有人拿着自己“祖传的或者收藏的宝贝”来检测,结果不少是假的,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归。胡总工告诉记者,曾经有一老人,拿着一个翡翠手镯,说是祖传的,让我们给他鉴定。我们一看是假的,是石英石染成绿色的,可怜几代传了下来,老人还以为是宝贝,听到结果非常的失望和伤心。从此之后,对于拿着宝贝来鉴定的,我们一般劝说他们不要鉴定,或者说,鉴定前要有心理准备,不然看到自己收藏几十年的宝贝居然一钱不值,打击太大了。
知识:并非所有的萤石都可成为夜明珠
陈教授介绍,如果矿物只在光照射或受热过程中能发光,这种光叫荧光;如果照射或受热停止后,矿物依旧能发光,这种光被称为磷光,“只有能发磷光的萤石才是真正的夜明珠”。
陈教授介绍,夜明珠主要化学成分为氟化钙,它本身就是一种发光物质,它发出的光是一种磷光,之所以能持续,并不同于一般萤石的“荧光”,奥秘在于里面掺杂有稀土元素,改善了其发光性能。“所以只有含有稀土元素,而且稀土含量‘恰到好处’的萤石才可能成为夜明珠。”陈教授笑着说,世界萤石总储量为9.35亿吨,中国就占了35%,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和内蒙古等地。如果只要能发光的就是夜明珠,那夜明珠岂不遍地都是,不值钱了?
所以,并非所有的萤石都可以成为夜明珠,能称为夜明珠都是万里挑一的。
有人出价5万遭到拒绝
昨天,市民黄先生联系上记者,表示想和收藏人沈老先生取得联系,买下夜明珠。黄先生介绍,他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家中收藏有百件和田玉、翡翠、陶瓷、玉器等古玩字画。一直以来梦想能收藏一颗夜明珠,点缀在众多的藏品中。
由于沈老先生已于当日返回无锡,无从得见。当日,他拿着沈老先生临走时留给记者的一张“夜明珠”的照片和报纸,去咨询朋友的意见。下午,黄先生再次联系上记者,透露想买的意愿,并开价5万。在和沈先生电话交谈后,他的报价遭到了一口回绝。“没有50万,谈都不要谈。”面对沈老先生开出的50万,黄先生有点犹豫。“真的假的还难说呢,开口就要50万。”黄先生嘀咕了一句后,摇摇头表示放弃:“给5万,我都是赌一把,已经冒很大风险了,万一50万买个假的,我承受不起。”临走时,黄先生无奈地说。
收藏人提出两点疑问
针对检测中心的鉴定,“夜明珠”收藏人沈老先生很不服气,“回家考虑了一下”,昨天,他提出了两点疑问。
就专家提出的“在白天,夜明珠上面都能看到一层荧光,因此光是表面涂层上荧光粉发出的,而不是里面萤石发的光”,沈先生认为,检测时,检测者把珠子放在20瓦的日光灯下照射,里面的光线当然要折射出来,说是涂层发的光没有科学依据。
“如果是外面涂层发的光,那珠子放到暗处,按道理应该是外面亮,里面不发光的萤石应该暗一点,显示一个暗圈才对,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是通体透亮呢?”
检测中心:失望而归并非他一人
对于沈老先生不服鉴定结果,叫板“可以剖开检查”,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的胡爱萍不以为然。
“我们只是实事求是地告诉顾客检测结果是什么,而不会和他打赌,没有任何意义。”胡表示,他们鉴定过多例所谓的夜明珠,造假的一看就能看出来。她表示,有的萤石本身没有颜色,透明的一样,在外面涂上一层含荧光粉的物质后,看到的当然是通体的绿光了。胡总工表示,真假自有分辨,争论也没什么用处,他们只对检测结果负责,如果“沈老先生认为这颗夜明珠是真的,自己抱着收藏好了”。
南大地球科学系教授:是真是假得亲自看
夜明珠是真是假,各执一词,加上收藏人沈老先生又是搞地质出身的,交锋也激烈起来。昨天,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国家珠宝玉石产品质量检验师陈武。他告诉记者,如果一定要弄出个真假,沈老先生必须带着样品亲自来一趟。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珠宝玉石鉴定专家,陈教授鉴定过多颗夜明珠,也发现了不少是假冒的。陈教授告诉记者,目前真的夜明珠少之又少,假冒的夜明珠有很多,一般通过三种途径来造假。一是,在不发磷光的萤石上涂一层发光的材料,像荧光粉类的东西;二是,把一些发光仪器渗透在萤石的裂缝里,这类造假比较容易发现;三是,用伽马射线照射,能持续发光,持续的时间可达3个月之久。如果这段时间出售,蒙混一些不懂行的人,完全能欺骗过关。陈教授表示,要鉴定这颗夜明珠是真是假,必须要用仪器进行检测才能确定。其实,关于夜明珠从古到今,中国正史、野史中有太多的传说,如慈禧太后死后口中所含的夜明珠,暗夜百步之内可见毫发。
夜明珠是否真的如此神奇,老沈所说的50万,到底值不值?对此,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主任朱德茂表示,如果是真的,价值连城。他告诉记者,此前,北京曾拍卖过一颗夜明珠,直径20厘米,和老沈的这颗差不多大。经过鉴定,专家给出的估值是3.2亿元。
检测中心的故事:很多宝贝是假的
胡爱萍说,经常会有人拿着自己“祖传的或者收藏的宝贝”来检测,结果不少是假的,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归。胡总工告诉记者,曾经有一老人,拿着一个翡翠手镯,说是祖传的,让我们给他鉴定。我们一看是假的,是石英石染成绿色的,可怜几代传了下来,老人还以为是宝贝,听到结果非常的失望和伤心。从此之后,对于拿着宝贝来鉴定的,我们一般劝说他们不要鉴定,或者说,鉴定前要有心理准备,不然看到自己收藏几十年的宝贝居然一钱不值,打击太大了。
知识:并非所有的萤石都可成为夜明珠
陈教授介绍,如果矿物只在光照射或受热过程中能发光,这种光叫荧光;如果照射或受热停止后,矿物依旧能发光,这种光被称为磷光,“只有能发磷光的萤石才是真正的夜明珠”。
陈教授介绍,夜明珠主要化学成分为氟化钙,它本身就是一种发光物质,它发出的光是一种磷光,之所以能持续,并不同于一般萤石的“荧光”,奥秘在于里面掺杂有稀土元素,改善了其发光性能。“所以只有含有稀土元素,而且稀土含量‘恰到好处’的萤石才可能成为夜明珠。”陈教授笑着说,世界萤石总储量为9.35亿吨,中国就占了35%,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和内蒙古等地。如果只要能发光的就是夜明珠,那夜明珠岂不遍地都是,不值钱了?
所以,并非所有的萤石都可以成为夜明珠,能称为夜明珠都是万里挑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