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天价当代艺术品多为虚假交易 炒家忽悠新手
来源/作者:网络 |
炒家“做局”忽悠新手 被“宰”者为高价出货不愿捅破骗局
据江南时报报道
东方网6月10日消息:三年前一张画卖不到10万元,如今卖2000万元。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热,存在着艺术炒作集团在拍卖会上的“天价做局”,大部分天价作品的成交实际上是“虚假”交易。
从价值意义上看,80%的艺术资本投入写实油画是一个严重的战略性错误。要么是一个很无知的选择,要么存在着一种市场运作集团幕后的故意欺诈。
天价做局“涮”了投资人
艺术拍卖“天价做局”的暴利游戏是怎么玩的呢?假设我是一个艺术炒作人或炒作集团,首先,找某个在艺术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市场价格在10万左右的画家,签一个三年协议,他每年给我40张画,三年120张,每张以30万到50万元左右收购。一年后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每张30万元收购的画,拍卖价标到100多万,两年后再标到500万甚至1000万元。标那么高的价格没有人买怎么办?我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这就叫艺术拍卖会的“天价做局”。
第一年,我在拍卖会上以高价卖掉十分之一的作品,就将成本全部收回。剩下的画在拍卖会上慢慢用天价游戏“钓鱼”,卖出一张就是暴利。每次送拍把每张以三五十万买来的画价格标到1000万,如果没有买家接手,就由混在竞拍人群中的自己人举牌“假拍”。这种“假拍”不可能按照10%付佣金,因为1000万就算按5%的佣金算也至少要付50万元,我事先已经跟拍卖公司秘密谈好一个固定佣金,比如我“假拍”的价格不管多高,我都只付20万佣金。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钓鱼”:拍卖会上将天价作品卖掉,其实就是一个“钓鱼”的过程。前两次拍卖会没有将天价作品出手,到第三次拍卖会也许就会出现一个不了解行情的新收藏家,一激动就把天价作品买走了。
“天价做局”一般都是将“天价油画”卖给两种人,一种是刚入场的新收藏家,另一种是刚入场的艺术投机商。这些年一些艺术炒作集团的策略是跑到纽约、香港的国际著名拍卖行去“天价做局”,手法跟在国内拍卖行“做局”如出一辙,但更具欺骗性。这种“天价局”主要是忽悠东南亚的华侨和国内的新贵阶层,华侨和新贵觉得国际知名的拍卖公司总不会有诈,实际上想错了。
拍卖“新高”是“假高”
“天价做局”在艺术圈早已不是秘密。但为什么总是没有人真正捅破这个事情?原因是买了“天价油画”的人即使知道被“宰”,也并不想破这个局,因为他还想借这个局将手中的“烫山芋”扔给新买家。
一些在拍卖会上被包装成天价明星的画家为自己申辩,画被标到2000万元拍卖,他们没有分到1000万,因为这张画是以前以30万或者50万的价格卖掉的。但拍卖天价对这些画家有好处,因为会形成一个价格舆论,以及不断加强的社会知名度,并使他和他的绘画成为艺术圈的话题中心。
这在艺术圈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即拍卖会的标价和场外私下的交易价有时候可以差一半。
一个拍卖天价出笼后,全国各大媒体开始不负责任地宣传“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又创新高”之类的报道。然后,各大专业艺术媒体也跟着开始新一轮分析当代艺术市场下一步的大好形势,各种批评文章出笼分析这些天价作品的艺术史意义,各路记者纷纷采访这些天价明星。整个艺术圈因此形成了一个以拍卖天价为轴心的价值标准链条,拍卖天价成为真正的学术“权威”,谁的作品成为天价明星,他也就在江湖变成“学术代表”。被资本集团下订单后,开始将艺术“企业化生产”,或者“成批生产”。订单太多了,自己画不过来就找“枪手”画。
“谎言共同体”催生“伪艺术”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公众和艺术投资人在艺术知识的掌握上与专业艺术圈有一个“时间差”。艺术圈不认为是前卫的东西,社会公众和新贵阶层这几年刚刚开始觉得很前卫。这就为各种“伪前卫艺术”、“伪当代艺术”和夸大自己艺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艺术群体预留了欺世盗名的空间。
以北京798等艺术区为代表的当代艺术,不断地将艺术创造变成一种符号生产的个人产业。从网络、杂志、艺术史、民间艺术、卡通漫画、影视剧照,甚至从医学、生物学、军事武器书上寻找一个个现成的图像,然后抄袭西方艺术的语言方式,将别人或集体发明的图像修改成自己的符号,通过资本和市场炒作变成“知名符号”,只要这个“知名符号”出现在画布上就很好卖。然后在艺术市场上做价格。利用国内的新收藏家不太懂艺术,让他们以为这是原创的前卫艺术。利用新收藏家和国内不了解国外情况,夸大自己在国外展览的重大影响。在搞定国内市场后,进一步打开欧洲、美国、亚洲的艺术市场。
行外人也许不信,当代艺术圈实际上的商业游戏和“大腕”作派其实比冯小刚电影更牛。
据江南时报报道
东方网6月10日消息:三年前一张画卖不到10万元,如今卖2000万元。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热,存在着艺术炒作集团在拍卖会上的“天价做局”,大部分天价作品的成交实际上是“虚假”交易。
从价值意义上看,80%的艺术资本投入写实油画是一个严重的战略性错误。要么是一个很无知的选择,要么存在着一种市场运作集团幕后的故意欺诈。
天价做局“涮”了投资人
艺术拍卖“天价做局”的暴利游戏是怎么玩的呢?假设我是一个艺术炒作人或炒作集团,首先,找某个在艺术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市场价格在10万左右的画家,签一个三年协议,他每年给我40张画,三年120张,每张以30万到50万元左右收购。一年后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每张30万元收购的画,拍卖价标到100多万,两年后再标到500万甚至1000万元。标那么高的价格没有人买怎么办?我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这就叫艺术拍卖会的“天价做局”。
第一年,我在拍卖会上以高价卖掉十分之一的作品,就将成本全部收回。剩下的画在拍卖会上慢慢用天价游戏“钓鱼”,卖出一张就是暴利。每次送拍把每张以三五十万买来的画价格标到1000万,如果没有买家接手,就由混在竞拍人群中的自己人举牌“假拍”。这种“假拍”不可能按照10%付佣金,因为1000万就算按5%的佣金算也至少要付50万元,我事先已经跟拍卖公司秘密谈好一个固定佣金,比如我“假拍”的价格不管多高,我都只付20万佣金。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钓鱼”:拍卖会上将天价作品卖掉,其实就是一个“钓鱼”的过程。前两次拍卖会没有将天价作品出手,到第三次拍卖会也许就会出现一个不了解行情的新收藏家,一激动就把天价作品买走了。
“天价做局”一般都是将“天价油画”卖给两种人,一种是刚入场的新收藏家,另一种是刚入场的艺术投机商。这些年一些艺术炒作集团的策略是跑到纽约、香港的国际著名拍卖行去“天价做局”,手法跟在国内拍卖行“做局”如出一辙,但更具欺骗性。这种“天价局”主要是忽悠东南亚的华侨和国内的新贵阶层,华侨和新贵觉得国际知名的拍卖公司总不会有诈,实际上想错了。
拍卖“新高”是“假高”
“天价做局”在艺术圈早已不是秘密。但为什么总是没有人真正捅破这个事情?原因是买了“天价油画”的人即使知道被“宰”,也并不想破这个局,因为他还想借这个局将手中的“烫山芋”扔给新买家。
一些在拍卖会上被包装成天价明星的画家为自己申辩,画被标到2000万元拍卖,他们没有分到1000万,因为这张画是以前以30万或者50万的价格卖掉的。但拍卖天价对这些画家有好处,因为会形成一个价格舆论,以及不断加强的社会知名度,并使他和他的绘画成为艺术圈的话题中心。
这在艺术圈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即拍卖会的标价和场外私下的交易价有时候可以差一半。
一个拍卖天价出笼后,全国各大媒体开始不负责任地宣传“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又创新高”之类的报道。然后,各大专业艺术媒体也跟着开始新一轮分析当代艺术市场下一步的大好形势,各种批评文章出笼分析这些天价作品的艺术史意义,各路记者纷纷采访这些天价明星。整个艺术圈因此形成了一个以拍卖天价为轴心的价值标准链条,拍卖天价成为真正的学术“权威”,谁的作品成为天价明星,他也就在江湖变成“学术代表”。被资本集团下订单后,开始将艺术“企业化生产”,或者“成批生产”。订单太多了,自己画不过来就找“枪手”画。
“谎言共同体”催生“伪艺术”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公众和艺术投资人在艺术知识的掌握上与专业艺术圈有一个“时间差”。艺术圈不认为是前卫的东西,社会公众和新贵阶层这几年刚刚开始觉得很前卫。这就为各种“伪前卫艺术”、“伪当代艺术”和夸大自己艺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艺术群体预留了欺世盗名的空间。
以北京798等艺术区为代表的当代艺术,不断地将艺术创造变成一种符号生产的个人产业。从网络、杂志、艺术史、民间艺术、卡通漫画、影视剧照,甚至从医学、生物学、军事武器书上寻找一个个现成的图像,然后抄袭西方艺术的语言方式,将别人或集体发明的图像修改成自己的符号,通过资本和市场炒作变成“知名符号”,只要这个“知名符号”出现在画布上就很好卖。然后在艺术市场上做价格。利用国内的新收藏家不太懂艺术,让他们以为这是原创的前卫艺术。利用新收藏家和国内不了解国外情况,夸大自己在国外展览的重大影响。在搞定国内市场后,进一步打开欧洲、美国、亚洲的艺术市场。
行外人也许不信,当代艺术圈实际上的商业游戏和“大腕”作派其实比冯小刚电影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