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顾德新:沪申画廊的空间成为他最出色的作品
来源/作者:网络 |
2005.3.5
2007.4.14
2008.6.21
我关心很多概念,比如社会角色,权力,艺术家,艺术品,观众和机制。有了这些概念,我发现观众都是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读艺术品的,我希望给观众提供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空间。”——顾德新
⊙本报记者 邱家和
6月21日,上海沪申画廊将举办一个特殊的展览:著名中国艺术家顾德新的个展。这已经是这位艺术家在沪申画廊举办的第三个个展。像他过去的两次个展一样,这次的展览也是以展览开幕的日期“2008.6.21”命名。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顾德新是在“85新潮”中就崭露头角的老将,但他从不接受媒体采访,而他本人的作品,从当年的“新刻度”到后来的装置作品,始终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也令他平添了神秘的色彩。怎么理解顾德新?怎么进入艺术家在作品中构筑的奇妙世界?也许,他和沪申画廊的三度合作,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观察角度。
与沪申画廊的三度合作
顾德新与上海沪申画廊的关系可以说是一段传奇式的故事,他在2005年与2007年,先后在这个坐落于上海标志性的街区外滩的空间做了两次个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装置作品著称的顾德新,每次个展都让人耳目一新,用沪申画廊艺术总监、策展人陈浩扬的话来说,一般的装置艺术家,往往把沪申画廊的当作自己的作品的展示空间,而顾德新的装置作品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是把整个沪申画廊的空间当作自己的作品加以整体的利用。
顾德新在业内有很高的评价,被普遍认为是中国观念艺术最前沿的领军人物之一。据陈浩扬介绍,他曾经是一个塑料制品厂的工人,最后自学成材成为一名艺术家。从艺术家的个人档案来看,在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之交,中国当代艺术确立他的国际声誉的年代,他参加过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学术界的所有最重要的展览。陈浩扬指出,顾德新在中国当代艺术圈中有着独立的身份,因为他的充满沉思和倾注了感情的装置作品而获得声誉。作为一名艺术家的最重要的主张,他相信,观众对给予艺术品意义是处于中心地位的。用顾德新的话来说:“我关注的是我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集体的和个体的,以及人们是如何在社会中成为他们自己的。我关心很多概念,比如社会角色,权力,艺术家,艺术品,观众和机制。有了这些概念,我发现观众都是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读艺术品的,我希望给观众提供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空间。”
沪申画廊有着特别的空间
沪申画廊有着特别的空间结构,顾德新的作品总是别出心裁地利用这个空间结构来表达他的主旨。那么,沪申画廊的空间特别在哪里呢?那就是它的被门柱包围的中庭,以及与浦东的摩登建筑隔江相望的沿街的窗户。
在前两次展览中,沪申画廊的中庭以及沿街的窗户,都被顾德新巧妙地利用过。顾德新在沪申画廊的第一个展览“2005.3.5”,用术语式的专业语言表达,就是以极为纯粹的方式集中体现了对物质属性及属性关系的实验态度。艺术家使用了大量的苹果、香蕉作为基本材料,还有一系列关于捏肉的图片和新近的电脑作品,促使观者反思作为人类基本属性的腐烂和美感两者之间的矛盾。展览借此提出了一些人们平时很少考虑的问题:通过目睹描述自然与人造过程的关系的自然循环,我们的不朽在何种程度上受制于时间?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何种程度上依赖制度来规范它的存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