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热钱悄然瞄准年轻艺术家

来源/作者:网络 |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发生了极大的改变,20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艺术家,正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鲜血液。未来的天价艺术品和大师,必然也会从新锐艺术家中产生。
  文/本刊记者 韩捷 专业撰稿/王泊乔
  每年的6月5日,已经持续了3年时间,这个时候都会有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家、评论家、拍卖行等代表汇集在重庆的黄桷坪,来参加四川美术学院为期一个月的毕业生作品展,并在这里挑选最具潜力的新人画作、评价艺术潮流走向。架上绘画是“川美”的强项,在全国都十分突出,近几年涌现出的新人不断。在当代艺术绘画中,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来说,“川美”艺术家的作品几乎占了整个中国的半壁江山。据圈内人士透露,刚刚起步就被投资者关注并签约的青年艺术家,在“川美”的学生队伍中就占了1/3。
  6月19-21日,在香港,一场名为“更当代首届展”引起业内震动,展览将“川美”80后女性群体新作几乎一网打尽。据称,展览还将于10-12月份移师上海、北京继续举行。
  在北京,标名为“70后”、“80后”的各种展览更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5月31日,在墙美术馆开幕的“UPDATING自我超越”展中,“70后”代表人物之一的、动画艺术家卜桦为某国际双年展最新创作的动画《野蛮丛生》(编号为1/10)的作品光盘被收藏,此前卜桦的动画作品《青春有害健康》还曾被上海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5月10日,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的翰海春拍中,在动辄上千万元天价频出的当代艺术拍卖专场上,一件以100万元人民币落槌的作品《打虎》居然引起了业界的震动。因为创作这幅作品的艺术家高瑀是“80后”群体,他也率先成为了“80后”艺术家中第一位成功过百万的选手。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在经历了20世纪80-90年代的“行为艺术先锋时代”、2000年以来的“大脸画风潮”,如今已经走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衡量艺术品质高低的学术标准,应该从炒作岳敏君、张晓刚等人的西方艺术品投资机构的标准,向中国艺术学术体系的自我标准转化。新的标准,应该注重“70后”、“80后”艺术家对前辈艺术家道路的延续和传承。
  新生代艺术家的冲击力
  新的年代里,多媒材无疑是新想法最喜好的表达手段,像影像、装置等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在年轻的艺术家手里似乎更加运用自如。他们可以糅合全新高端的技术手段,或在客观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施展才思。综合型创作冲撞着国际艺术界。虽然相对地,亚洲地区的市场不及西方景气,但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作品引人注目,也有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些代表未来趋向的作品类型。
  比如欧阳春,他惯用稚拙的创作手法和绚丽的色彩描绘系列的故事情节,作品坚持文学性的叙述方式,对时下流行的“符号”创作全然不睬。
  比如王光乐,很执拗地表达他从水磨石中所得到的禅悟,作品里清冷的氛围令人动容。
  再比如萧筑方,爱把绘于纸片上的形象投射到画布,再以丙烯颜料仔细平涂,以这样复杂的方法表现出来的形象分外具有涂鸦精神,她可以秩序井然地表达自由轻松的感觉,观者也可以读出那些取自生活片断的幽默谐趣。
1 2 3
浏览次数:809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